10歲的香港「程序員」:編程從娃娃抓起

當智能手機逐漸佔據世界各個角落的時候,我們驚奇地發現,一批年僅10歲左右的小學生憑借海闊天空的獨特創意視角,以新一代的手機應用開發者的身份闖入了視野。

無論我們承認與否,智能手機和應用程序都已經全面進入學齡兒童的生活。這種現象促使全球的基礎教育作出改變——既然大潮無可阻擋,盡早掌握編程技巧是否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競爭力?

今年6月,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年僅10歲的"程序員"尤馬(Yuma Soerianto)成為最年輕的參會者。尤馬告訴BBC北美科技記者戴夫•李(Dave Lee),他已經成功開發了5個應用程序並在App Store(蘋果應用商店)上發佈。他還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運營了一個關於學習編程的頻道。

在人口高度密集的亞洲城市香港,BBC中文記者走進一所小學和一所中學,看看最年輕的"程序員"如何成長。

"打機"並非真的沒用

在香港慈幼學校, 10歲的小學五年級學生李政諺最近和幾位同學合作,開發了一款名為"老有寶寶"的應用程序。家人和醫生能通過智能手機上的應用程序監督在家的老人是否按時吃藥,並通過電視、智能手表等裝置進行提醒。

李政諺向我們熟練展示了開發這個應用程序所需的工具,包括一套電子積木及微型控制器,一個模式化後的編程軟件Scratch,以及用於將信息傳遞到手機的IFTTT平台。他說自己從7歲就開始學編程了。

指導老師李安迪說,自己是從中學才開始學習編程。但現在情況不同了。

"現在有很多圖像化的編程(工具),跟以前的相比更有趣,更有效果,"他說,學生學習的重點"不是學編程,而是學邏輯",而且"現在每個小朋友都有手機,即刻可以去試,也不是太貴"。

他認為,編程已經真的需要融入到基礎性課程裏面。每個小朋友長大後都具備基本的編程技巧,這個可能是將來會發生的事。而學習的方式不是學編程技巧,而是應用編程去訓練他們的運算思維,令他們知道如何用科學化的方法解難並實現創新。

"如果香港教育堅持將這個(編程)擺入到中央課程裏面的話,我相信每個小朋友長大之後,不論他們做什麼,他們都會擁有一個很高的解難技巧,這才是21世紀需要的人才。"李安迪說。

7月初以來,一款名為"王者榮耀"的手遊走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學生家長為學生沉迷於遊戲發愁——有學生為玩"王者榮耀"盜刷父母幾萬元人民幣。這款推出只有兩年的手遊目前日活躍用戶超過8000萬,註冊用戶數達2億,其中不乏沉迷其中的中小學生。

我問李安迪,學習編程的學生是否會將時間花在遊戲上而耽誤了學業。但他回答說,"打機"(電子競技)並不是真的沒用。

"世界在改變,小朋友是伴隨科技產品出世的,他們的邏輯強很多。應該要讓家長也知道未來的發展,慢慢這個行業也會興起的,"他認為,可以引導小朋友將興趣變成事業,只是不要玩的太多。

"21世紀必學科目"

在香港青年會書院,教授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首字母縮寫)課程的梁俊傑老師說,現在的小朋友對著手機,這麼多應用程序全都靠編程,為了讓他們在未來的社會上有競爭力,一定要學編程。

"這是21世紀必須要學習的東西,"他說,電腦編程越早學越好。可以用一些圖像之類的來學習,不需要介意學習哪種類型的編程軟件。

梁俊傑的學生經常使用編程和3D打印機製作自己喜歡的餅乾。14歲的中學三年級學生黎璟恆說,(在電腦上)畫出自己想畫的圖案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看到自己作品的誕生(設計的圖案被製作稱蛋糕),這時候很有成功感。

黎璟恆說,自己最想畫的是一間屋子,然後發給工程師,再造出想要的屋子。

梁俊傑發現,在3D打印課堂上,男生喜歡畫圖,女生就很喜歡製作食物。

"這樣會形成一個很良性的互動,也給學生機會去學習兩性之間如何相處。"他說。

梁俊傑認為,從小讓學生接觸這些科技知識的好處是,可以讓他們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事情,幫助他們在之後的大學學習中選擇他們適合喜歡的科目,還能發展他們的幻想能力,讓他們知道如何應用不同的科目解決問題。

"他們都很願意課後留下來,有時候會忘記自己其實已經放學,不肯離開課堂不肯走。"

幾位中三學生也說,家長對於自己課後留在學校通過3D打印機做手工很支持,並不覺得這樣會耽誤學業。

梁俊傑說,香港應該向新加坡和韓國學習,由政府制定一套和編程相關的中央課程。

(BBC)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