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黑台灣"還是"市井風情"?日本雜誌封面引爭議

任何地方介紹自己國家的觀光旅遊時,總是希望拿出最漂亮的照片當封面。最近,一本日本雜誌在介紹台灣時,拿出當地的市集做封面,卻掀起一番論戰。

日本時尚文化雜誌《Brutus》最新一期的內容中,標榜主題是"101 Things To Do in Taiwan"(在台灣要做的101件事),介紹台灣各地風景,排列出一系列推薦行程。與此同時,出版方選用台南的國華街市集作為該期雜誌封面。

然而這張封面,卻在台灣的網絡上引發論戰,不少網友表示街景"太醜",認為五顏六色的招牌,隨便停放的機車,還有騎樓與幾乎被佔滿的人行道,只有顯示出政府無法有效管理,這是"放任民眾自私的街景"。

還有網友認為,既然是要介紹台灣,又標榜"101件要做的事",應該要選首都台北的101大樓或是街景等。而事實上,這本雜誌過往也發售過介紹美國、英國與東京的特輯,都是以高樓作為封面。

而支持者認為,這些元素就是長期以來台灣的在地都市特色,認為這樣的風土民情,雜亂中自成一格的步調,才是一種"生命力的表現",並認為只要當地人生活的習慣,外人不應該對此指指點點。

但不能否認的是,很多外國觀光客來到台灣,總是會被隨興的交通還有擁擠的人行空間限制。台灣給了私有交通工具相對較大的空間,但是人行空間卻處處限制,旅居台灣多年的中國民運人士王丹就曾笑說,"在台灣每次過馬路都要擔心會不會被撞到" 。

意外的區域對立

但是這一連串地討論,到最後也演變成為台灣的南北區域對立,南部網友與北部網友相互攻擊。這個封面究竟是"家醜"還是"榮耀"一時間也成為了熱門話題。

中興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祁立峰則在臉書上發表意見,認為台灣這樣的街景,縱使看來雜亂,但卻是一種"接地氣"的表現,這也是吸引外國觀光客來的緣故。單一而高聳的商業大樓,並不能顯示出在地特色。

也有人認為,日本出版社挑中這樣的風景,也恰巧反射出他們心目中的"台灣"街景就是如此。而在此前就有中國大陸客來台灣旅遊後,表示"台灣街景髒亂,不如中國三線城市"也曾引發了兩岸網友的激烈討論。

台南市長賴清德則回應,選擇該市的國華街作為封面是"好事情",代表除了首都的台北101外,更能看到不同的南部風情,歡迎大家來到國華街"好好體驗"。

這場論戰到最後,甚至還有網友設計出了"封面產生器",讓不滿意的網友自己套用喜歡的照片進去,創造自己的Brutus封面,也產生不少趣味。

公共空間意識改善

不過長久以來,台灣街景確實存在無法有效管理的問題。1949年國民黨來台統治後,接手日本時代的公共建設,當時一起來台的200多萬居無定所的外省人,自己搭屋形成各具特色的眷村。在當時的兩岸緊張下,公共建設並沒有大幅拓展。

而國民黨政府當時也受到美國影響,長年以來以鋪設公路為第一要務,隨著自小客車的大幅提升,道路愈建愈多,然而大眾運輸卻直到1996年後,才有第一條捷運路線誕生,但是台灣特有人車並行街景,已然無形間成型。

台灣都市議題作家邱秉瑜就向德國之聲表示,日本雜誌的取景當然有它專業度,但是這個街景封面還是暴露出人行空間的問題。因為封面中,有兩位路人行走在路中央,後面有摩托車逼近,這是相當危險的。反倒是招牌亂象,他覺得並非討論重點。

他還補充說,畫面中兩旁停了許多摩托車,行人可以行走的空間都被封死,這也許對在地商家來說很方便,但對於觀光客卻是不友善的。假若有視障或耳朵不方便,推嬰兒車的遊客,絕對無法進入該街。政府應該思考如何有效規範公共空間,不給私人佔有。

目前中國的大城市如上海,也都開始試行"慢車優先",保障步行權益與行人空間。而台灣的困難點在於,二戰後將近70年間自然形成的人車一體街景,若非政府強力介入,恐怕短時間內難以改善。日本一份雜誌報導,再次點出這一話題,不想意外成為熱議焦點。

德國之聲中文網 作者 null 凱中(台北特約記者)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