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犯了錯誤:在2015/16年難民大潮問題上,用默克爾的觀點去教導民眾,而未履行其核心使命:以客觀的立場,解釋複雜的事態發展,而是宣傳政府的政策,幾乎是指令民眾去體現"歡迎文化"。
這一指控並不新鮮,但此前相關指控僅僅來自德國選項黨一類右翼陣營。新鮮的是,一份嚴肅的科學調查報告強烈批評了德國報紙及其難民問題報導。根據對4家德國大報數千文章的分析,厚達200頁的這份研究報告得出結論:媒體編輯們充當了民眾的教育者,而沒有從批評性立場出發從事新聞工作。這4家大報分別是《南德意志報》、《法蘭克福匯報》、《世界報》以及《圖片報》。
由漢堡傳媒學校和萊比錫大學共同進行的這一大規模調查研究也對85家地方報紙進行了評估,因此,它亦可被視為具有代表性。作者們的結論是,誰要是在2015年2月和2016年3月之間對難民潮有批評性表態,就會被籠統視為"仇外"。
道德高調
作者們指出,部分民眾的觀點"沒有被認真納入討論"。這些民眾"從多種角度出發,對難民政策有疑慮,以至提出批評"。作者們指出,經由印刷傳媒,聯邦政府欽定的 "歡迎文化"成了某種"魔幻詞彙";道德性報導之多也令人矚目;對難民問題的報導有時充斥了過多的"好人情緒",而沒有向當局者提出足夠的批評性追問。
的確,在成為評估對象的約3.5萬篇文章中,只有6%是以實際調查為基礎的報導或報告。這一比例尤其適用於《南德意志報》、《法蘭克福匯報》和《世界報》這三大主流傳媒。研究報告的負責人、傳媒學專家哈勒(Michael Haller)指出,這些報紙每5篇相關文章中就有一篇是評論:"比例之高極不尋常"。
未保持批評性距離
根據該調查報告,這些媒體的報導中尤其不可原諒地忽視了這一重大議題的主要參與者們。 各報文章中只有3.5%涉及了關照難民的那些救援組織和機構;有關專家的文章不到1%,而本來,人們完全可以向這些專家們請教例如入境者可能具有哪些種族特性等問題。相反,這些在社會上引起激烈爭議的議題被抽象地被當作了機構性政策問題。
該研究指出,在調查所涉時間段裡,報紙上報導的人物言論,43%出自聯邦政府、各部、政黨的代表之口。其中,經由報紙的報導,綠黨和左翼黨的政治家們的相關言論多出一倍,而如今已進入眾多聯邦州議會的德國選項黨卻幾乎沒有見報的機會(見報率0.1%)。
政界和新聞界處在"封閉的交流空間"
報告作者們稱這是一種"政治精英的巨大主導地位",在印刷媒體的協助下,政治精英主宰了相關議題,並且完全符合兩大聯合執政黨的旨意。有一半被評估的報導沒有保持批評性距離。更嚴重的是:政界和媒體在難民問題上全然活動於"封閉的交流空間"裡,很多被排除在外的人士在其評論中為它們貼上了"主流"和"制度媒體"的標籤。
總體上,受調查的報紙中,有83%對難民議題作了非常正面或正面的報導,並因此幫助確立了"歡迎文化"這一主導圖像。有關持疑慮態度的人及其觀點,只有微不足道的報導。
即便該研究報告並非沒有矛盾之處-比如,它確認,《法蘭克福匯報》在"很多"評論中反對無限制收容難民-這項調查依然猶如是給傳媒界的一記響亮的耳光。而使得德國傳媒界更為尷尬的是,該研究報告的結論在本質上也完全適用於電視的報導,儘管由於時間原因,未能對電視媒體做相關的調查。
德國之聲中文網 作者 Volker Wagener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