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絶非偶然。一天,在我漫步於所居住的美國城市的街道時,我聽到一對夫婦在說意大利語。我三步並作兩步緊隨其後,以便能夠偷聽到他們的對話。我在一旁側耳傾聽,我知道他們正在談論改建房屋的事情,而並非什麼非常優雅的話題,但這些話(這些詞匯)聽起來是那麼優美,令人驚呼。
我曾經在佛羅倫薩居住過兩年,回到美國後,我有過同樣的感覺,我為自己所在的美國城市對美麗的漠視而暗自神傷。意大利人從不吝於將 bello(意為美麗)一詞用於一切美好之物。在意大利,美麗至高無上,意大利語同樣秉承了這一點。
這一不吝溢美之詞的國度不僅激勵人心,甚至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有些人一時興起移居到意大利,對廢棄的農舍加以改造。有些人坐在教室裏學習,認真地讀著發音奇怪的字詞(如只有舌頭彎曲才能發出正確聲音的 uomini,意為"男人")。另外一些人傾聽數小時的歌劇並努力保持清醒。這絶非偶然。正如今天我們所知曉的,意大利語令人陶醉,魅力無限,讓人著魔。這是因為這門語言由詩人(因獨樹一幟的風格而在這一國度留下印記的藝術家)創造。
意大利語的歷史與眾不同,與地緣政治息息相關。與法國、西班牙等其他重要的西歐國家相比,意大利於 1861 年統一,相對較晚。據口譯員兼意大利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邁克爾·弗朗西斯·摩爾(Michael Moore Francis)說,直至 20 世紀 50 年代,電視機變得越來越平常時,80% 的意大利人依然會將方言作為其母語。
"西班牙和法國統一得更早,所以其母語已經作為政府官方語言……另一方面,意大利語非常注重文學性。"他說。
歷經數百年,現意大利分為若干區域王國,但缺乏一個使用官方行政語言的具凝聚力政府。正因為如此,意大利語由那些需要與眾不同地表達自我的人創造出來。幾個世紀以來,作家與詩人們孜孜不倦地錘煉寫作風格及詞匯,其中語言和文字的優美是他們追求的重中之重。但各地區有其自己的方言:皮埃蒙特語、羅馬方言、那不勒斯語、西西里語、倫巴底語等。不過,最盛行的是托斯卡納方言。
也許這不是巧合。托斯卡納,其綿延起伏的丘陵、葡萄園和河谷是意大利最具啟發性的地區之一。它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而且是語言、藝術、時尚和旅遊中心。當我居住在區首府佛羅倫薩時,同樣迷上了這種律動性強、咬字清晰且有種迷人音樂感的語言,我從本土朋友那裏了解到,托斯卡納口音是一種驕傲的象徵。在漫長慵懶的夏季夜晚,人們用略顯低沉的口音高談闊論或竊竊私語,在餐廳點選幾杯 Hoca Hola(而不是 Coca Cola),通常幾步之遙就能夠聽到人們談及該城市最著名的詩人但丁·阿利吉耶裏(Dante Alighieri)的故事。
阿利吉耶裏對意大利語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於 1265 年出生於佛羅倫薩(他的家現在是一家博物館),他寫下的不朽經典之作《神曲》是一首敘事詩,詩中描述在其繆斯貝雅特麗齊(Beatrice)的指引下歷經地獄、煉獄和天堂三界。他的作品除了反映一些非凡之事,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的一些激進之事;他選擇用本地托斯卡納方言撰文,而當時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階層往往選擇拉丁語。他甚至在《論俗語》(On Eloquence in the Vernacular)中捍衛自己的語言選擇,論證俗語的地位。後來,人們將其作為這一地區語言的捍衛者加以懷念。
顯然,人們對阿利吉耶裏作品的興趣從未減退。這就是為何眾多旅行者蜂擁至佛羅倫薩有其人像的許多地方。在世界著名的烏菲茲博物館(Uffizi)裏,有一座他的雕像,看起來有些笨重,拿著七弦豎琴,另一座雕像位於廣闊的聖十字廣場(Piazza Santa Croce)。雕像遠遠高於人群,彷彿時刻守護著眾人。儘管但丁是最知名的意大利作家,但他並不是唯一一位為塑造當今意大利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1304 年,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出生於托斯卡納的阿雷佐鎮。彼特拉克有時被稱為人文主義創始人,他用當地托斯卡納意大利語寫下許多愛情詩篇。《十日談》的作者薄伽丘與其生活在同一時代,而且彼此是很好的朋友,同樣也使用托斯卡納意大利語。彼特拉克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他的詩歌,也想改變人們對意大利語的印象,並證明意大利語可以像仍作為知識和藝術交流標凖語言的拉丁語一樣精細。
"他試圖證明意大利語可以像古典語言 [如拉丁語] 一樣有很高的位置。"弗朗西斯說,"所以他使用了一種特定但非常貴族式的風格。"
弗朗西斯說,如今提起彼特拉克,人們會覺得過於正式和華麗,但伊麗莎白時代的人們曾為之瘋狂。莎士比亞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劇情故事發生地設計在意大利,其中有大段飽含詩意的獨白以及癡情的主人公,這絶對不僅僅是一個巧合。
儘管今天很少有人讀過彼特拉克的詩,但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在十五世紀,名為彼得羅·本博(Peteriet Bembo)的威尼斯人將彼特拉克譽為在任何地方均能寫出最精緻意大利語的人。而今,文學性意大利語也終於可以作為世界偉大文學語言之一而揚眉吐氣。
同樣身為詩人且熱愛托斯卡納意大利語的本博來自一個實力雄厚的貴族家庭。他曾擔任羅馬教宗利奧十世的秘書,後來成為一名紅衣主教,著名的威尼斯畫家提香為其作畫紀念。高雅的彼特拉克意大利語詩歌深深吸引了他。
生活在圍城式的中世紀城市烏爾比諾(Urbino)(現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時,本博寫下他最著名的著作《通俗語言的敘述》。其中,他介紹如何寫下最優美、最高雅的與拉丁語同樣地位的意大利語。本博將 14 世紀的托斯卡納意大利語選作標凖,而將彼特拉克視為將意大利語發揮到極致的作家。
"本博非常熱衷於意大利語的發音,並以 [彼特拉克等] 詩人作品為基礎舉出很多例子。他詳述各種組合的特質,並找出"輕音"和"重音"之間的完美平衡。"弗朗西斯說。本博的著作解釋了當今意大利語的發展形成過程。
一些語言學家指出,意大利語和其他浪漫的語言(如西班牙語和法語)之所以能吸引英語使用者,是因為在這些語言中可以找到英語使用者所習慣的音調和聲音。但是,在倫敦大學學院教授語言、聽力和語音科學的帕蒂·安丹卡(Patti Adank)博士說,意大利語因為所謂的"旋律"而吸引人。意大利語引人注目得益於非常多的單詞均以元音結尾,而以多個連續輔音出現的單詞較少,因此能夠放聲讀出,並非常適合演唱。
或者,正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爾斯五世所說,"我用西班牙語與上帝溝通,用意大利語和女人調情,用法語同紳士寒暄,而用德語調教馬匹。"
當然,弗朗西斯也承認,作為意大利語言中心的托斯卡納的名望在數百年後無非只是"宣傳工具"而已。像米蘭等其他城市在眾多方面已超過佛羅倫薩,成為商業中心並名聲遠揚。此外,像許多依賴旅遊的城市一樣,佛羅倫薩的大部分榮耀均源於過去。
當首位意大利語小說作家和現代意大利語先驅亞歷山達羅·孟佐尼(Alessandro Manzoni)在 1827 年快要完成其著作《約婚夫婦》,他表示,完成前,他必須前往佛羅倫薩,在將佛羅倫薩這座城市一分為二的著名水域阿諾河中對其著作語言進行"洗禮"。
幸運的是,今天的遊客們有機會聽到托斯卡納方言和許多地域的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與傳統意大利語依然有很大差別。事實上,您對托斯卡納了解得越多,能發現發音的差異越明顯,該區的不同方言象徵著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語言的影響,包括希臘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法語,甚至是希伯來語。
幸運的是,無論您走到哪裏,bello 通用。
(BBC)布瑞納·克爾 (Breena Kerr)
我曾經在佛羅倫薩居住過兩年,回到美國後,我有過同樣的感覺,我為自己所在的美國城市對美麗的漠視而暗自神傷。意大利人從不吝於將 bello(意為美麗)一詞用於一切美好之物。在意大利,美麗至高無上,意大利語同樣秉承了這一點。
這一不吝溢美之詞的國度不僅激勵人心,甚至會改變人們的生活。有些人一時興起移居到意大利,對廢棄的農舍加以改造。有些人坐在教室裏學習,認真地讀著發音奇怪的字詞(如只有舌頭彎曲才能發出正確聲音的 uomini,意為"男人")。另外一些人傾聽數小時的歌劇並努力保持清醒。這絶非偶然。正如今天我們所知曉的,意大利語令人陶醉,魅力無限,讓人著魔。這是因為這門語言由詩人(因獨樹一幟的風格而在這一國度留下印記的藝術家)創造。
意大利語的歷史與眾不同,與地緣政治息息相關。與法國、西班牙等其他重要的西歐國家相比,意大利於 1861 年統一,相對較晚。據口譯員兼意大利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邁克爾·弗朗西斯·摩爾(Michael Moore Francis)說,直至 20 世紀 50 年代,電視機變得越來越平常時,80% 的意大利人依然會將方言作為其母語。
"西班牙和法國統一得更早,所以其母語已經作為政府官方語言……另一方面,意大利語非常注重文學性。"他說。
歷經數百年,現意大利分為若干區域王國,但缺乏一個使用官方行政語言的具凝聚力政府。正因為如此,意大利語由那些需要與眾不同地表達自我的人創造出來。幾個世紀以來,作家與詩人們孜孜不倦地錘煉寫作風格及詞匯,其中語言和文字的優美是他們追求的重中之重。但各地區有其自己的方言:皮埃蒙特語、羅馬方言、那不勒斯語、西西里語、倫巴底語等。不過,最盛行的是托斯卡納方言。
也許這不是巧合。托斯卡納,其綿延起伏的丘陵、葡萄園和河谷是意大利最具啟發性的地區之一。它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而且是語言、藝術、時尚和旅遊中心。當我居住在區首府佛羅倫薩時,同樣迷上了這種律動性強、咬字清晰且有種迷人音樂感的語言,我從本土朋友那裏了解到,托斯卡納口音是一種驕傲的象徵。在漫長慵懶的夏季夜晚,人們用略顯低沉的口音高談闊論或竊竊私語,在餐廳點選幾杯 Hoca Hola(而不是 Coca Cola),通常幾步之遙就能夠聽到人們談及該城市最著名的詩人但丁·阿利吉耶裏(Dante Alighieri)的故事。
阿利吉耶裏對意大利語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於 1265 年出生於佛羅倫薩(他的家現在是一家博物館),他寫下的不朽經典之作《神曲》是一首敘事詩,詩中描述在其繆斯貝雅特麗齊(Beatrice)的指引下歷經地獄、煉獄和天堂三界。他的作品除了反映一些非凡之事,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的一些激進之事;他選擇用本地托斯卡納方言撰文,而當時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階層往往選擇拉丁語。他甚至在《論俗語》(On Eloquence in the Vernacular)中捍衛自己的語言選擇,論證俗語的地位。後來,人們將其作為這一地區語言的捍衛者加以懷念。
顯然,人們對阿利吉耶裏作品的興趣從未減退。這就是為何眾多旅行者蜂擁至佛羅倫薩有其人像的許多地方。在世界著名的烏菲茲博物館(Uffizi)裏,有一座他的雕像,看起來有些笨重,拿著七弦豎琴,另一座雕像位於廣闊的聖十字廣場(Piazza Santa Croce)。雕像遠遠高於人群,彷彿時刻守護著眾人。儘管但丁是最知名的意大利作家,但他並不是唯一一位為塑造當今意大利語做出巨大貢獻的人。
1304 年,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a)出生於托斯卡納的阿雷佐鎮。彼特拉克有時被稱為人文主義創始人,他用當地托斯卡納意大利語寫下許多愛情詩篇。《十日談》的作者薄伽丘與其生活在同一時代,而且彼此是很好的朋友,同樣也使用托斯卡納意大利語。彼特拉克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他的詩歌,也想改變人們對意大利語的印象,並證明意大利語可以像仍作為知識和藝術交流標凖語言的拉丁語一樣精細。
"他試圖證明意大利語可以像古典語言 [如拉丁語] 一樣有很高的位置。"弗朗西斯說,"所以他使用了一種特定但非常貴族式的風格。"
弗朗西斯說,如今提起彼特拉克,人們會覺得過於正式和華麗,但伊麗莎白時代的人們曾為之瘋狂。莎士比亞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劇情故事發生地設計在意大利,其中有大段飽含詩意的獨白以及癡情的主人公,這絶對不僅僅是一個巧合。
儘管今天很少有人讀過彼特拉克的詩,但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在十五世紀,名為彼得羅·本博(Peteriet Bembo)的威尼斯人將彼特拉克譽為在任何地方均能寫出最精緻意大利語的人。而今,文學性意大利語也終於可以作為世界偉大文學語言之一而揚眉吐氣。
同樣身為詩人且熱愛托斯卡納意大利語的本博來自一個實力雄厚的貴族家庭。他曾擔任羅馬教宗利奧十世的秘書,後來成為一名紅衣主教,著名的威尼斯畫家提香為其作畫紀念。高雅的彼特拉克意大利語詩歌深深吸引了他。
生活在圍城式的中世紀城市烏爾比諾(Urbino)(現在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時,本博寫下他最著名的著作《通俗語言的敘述》。其中,他介紹如何寫下最優美、最高雅的與拉丁語同樣地位的意大利語。本博將 14 世紀的托斯卡納意大利語選作標凖,而將彼特拉克視為將意大利語發揮到極致的作家。
"本博非常熱衷於意大利語的發音,並以 [彼特拉克等] 詩人作品為基礎舉出很多例子。他詳述各種組合的特質,並找出"輕音"和"重音"之間的完美平衡。"弗朗西斯說。本博的著作解釋了當今意大利語的發展形成過程。
一些語言學家指出,意大利語和其他浪漫的語言(如西班牙語和法語)之所以能吸引英語使用者,是因為在這些語言中可以找到英語使用者所習慣的音調和聲音。但是,在倫敦大學學院教授語言、聽力和語音科學的帕蒂·安丹卡(Patti Adank)博士說,意大利語因為所謂的"旋律"而吸引人。意大利語引人注目得益於非常多的單詞均以元音結尾,而以多個連續輔音出現的單詞較少,因此能夠放聲讀出,並非常適合演唱。
或者,正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爾斯五世所說,"我用西班牙語與上帝溝通,用意大利語和女人調情,用法語同紳士寒暄,而用德語調教馬匹。"
當然,弗朗西斯也承認,作為意大利語言中心的托斯卡納的名望在數百年後無非只是"宣傳工具"而已。像米蘭等其他城市在眾多方面已超過佛羅倫薩,成為商業中心並名聲遠揚。此外,像許多依賴旅遊的城市一樣,佛羅倫薩的大部分榮耀均源於過去。
當首位意大利語小說作家和現代意大利語先驅亞歷山達羅·孟佐尼(Alessandro Manzoni)在 1827 年快要完成其著作《約婚夫婦》,他表示,完成前,他必須前往佛羅倫薩,在將佛羅倫薩這座城市一分為二的著名水域阿諾河中對其著作語言進行"洗禮"。
幸運的是,今天的遊客們有機會聽到托斯卡納方言和許多地域的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與傳統意大利語依然有很大差別。事實上,您對托斯卡納了解得越多,能發現發音的差異越明顯,該區的不同方言象徵著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語言的影響,包括希臘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法語,甚至是希伯來語。
幸運的是,無論您走到哪裏,bello 通用。
(BBC)布瑞納·克爾 (Breena Kerr)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