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今年迄今發展勢頭良好,國內消費旺盛,通脹率也有所上升。「安倍經濟學」果然有效?日本終於有望走出通脹緊縮的噩夢?
今年春季,日本經濟增速達到兩年多以來新高。按照4月到6月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估算,今年日本GDP增長率將達到4%。這一數據遠高於美國,而且超出專家此前預計。
此前專業人士普遍認為,日本今年經濟增長率將在2.5%的水平。
日本民眾消費踴躍,企業界也加大投資。但與年初情況不同的是,出口在這波經濟成長中並未扮演重要角色。
迄今為止,日本經濟已經連續六個季度保持增長。上一次經濟增長出現如此勢頭還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今春日本投資增長率大幅上升到2.4%,是預計的兩倍。而長期以來支出謹慎的日本消費者們似乎也重新煥發購物熱情: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銷量大漲。光顧餐廳者出手也比以往大放。專家們認為,以上跡象均表明,長期被視為日本經濟發展的"阿喀琉斯之踵"的國內消費已經逐漸開始成為景氣復甦的支柱。
難以預料的因素:朝鮮危機
目前,私人消費佔據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私人消費增長0.9%。儘管日本景氣好轉,但美國與朝鮮之間劍拔弩張的局勢卻對日本出口造成不良影響,因為日元相對於美元走強,形同日本商品出口價格上升。正因如此,儘管經濟增長數字喜人,但東京證券交易所股市週一依然收盤告跌。
經濟形勢回暖,也意味著日本央行通過增加流動性拉高通脹率的做法初見成效。"我們處於經濟增長期,對於通脹產生積極影響",長期關注央行動向的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分析師德田秀信(Hidenobu Tokuda)表示。長期通貨緊縮造成日本經濟低迷不振。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商品持續降價產生心理預期的消費者們不願意購物,這又進一步導致工人工資下降、企業投資減少的惡性循環。
此外,就業市場的變化也為經濟增長創造良好條件。廠家為了增加產量而增加了臨時工和兼職工的薪水;安倍晉三政府所推行的結構性改革,包括縮小終身僱員和合同工的待遇差距、提高最低工資水平等,這些因素也對提振消費起到積極作用。
日本央行預計,能夠在2020年前將通脹率提升到2.0%的目標值。一般認為,通脹率保持在這一水平對於經濟整體發展最為理想。
德國之聲中文網 石濤/達揚(路透社)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