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對美國的仇恨究竟從何而來?


60年了,朝鮮民眾在對美國的仇視氛圍中長大。政治宣傳起作用,原因就在於對朝鮮戰爭的記憶依然鮮活。在心理上,這個國家還滯留在上世紀五十年代。

朝鮮有很多不足。不過,該國有一樣東西"無與倫比":高效宣傳機器。從幼兒園起,從小學教科書起,就在培養對美國的仇恨,連同對華盛頓"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害怕情緒。宣傳之所以有效,一大原因就是可以依靠對朝鮮戰爭的集體經驗。直到今天,這一戰爭都決定著朝鮮人的現實生活及歷史經驗,更何況這一戰爭根本就未結束過,因為從未簽署和平協議。都過去60年了,在北緯38度線,只是停戰狀態。

明確地說,這次戰爭是朝鮮自己挑起的。1950年6月25日,朝鮮軍隊越過了38度線。平壤意圖以武力方式讓二戰結束以來處於分裂狀態的半島重新統一。

儘管如此:要是美國總統川普現在威脅以"烈火和憤怒"相伺候、威脅施以不顧一切的武力,並再度加碼,威脅朝鮮"將遭遇它無法想像的東西",那麼,這正好符合了平壤的宣傳,亦符合朝鮮人的歷史經驗。要是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警告朝鮮領導人"不要以本國人民的滅亡為代價",那麼,在宣傳上,它便正好使平壤精心維持的那個民族夢魘重新活躍。因為,朝鮮人民經歷過形同滅絕的年代-1950年到1953年。

3年地毯式轟炸

那時,朝鮮在長達3年的時間裡遭受美國戰機的大面積轟炸-正如美國歷史學家卡明斯(Bruce Cumings)所描述的那樣-毫不顧及平民。卡明斯將這一行徑定義為戰爭罪。

朝鮮戰爭中扔的炸彈和燃燒彈要比二戰太平洋地區的對日作戰中所仍的炸彈還多。據估計,有20%的朝鮮平民被炸死。這至少是李梅將軍(Curtis LeMay)的估計數字。朝鮮戰爭期間,李梅是戰略空軍司令。

朝鮮戰爭期間負責東亞事務的前美國國務卿臘斯克(Bruce Cumings)曾表示,在北緯38度線和中國邊界之間,美軍轟炸了每塊疊起的瓦片,轟炸了每一個會動的東西,"我們擁有完全的空中優勢,把朝鮮炸了個底朝天"。

麥克阿瑟要扔原子彈

朝鮮人也受到過核彈攻擊的威脅-來自於美國將軍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這位聯合國軍總司令在1954年的一次採訪中遺憾地說,他當時未被允許實施10天內結束戰爭的計劃。根據該計劃,美軍將投擲30至40枚原子彈,並使朝中邊界長期無法通行,其做法是,沿界河鴨綠江,在5公里寬的地帶,撒布放射性材料鈷,以阻止中國繼續支援朝鮮。美國國務院以及聯合國否決了該計劃。

屬於西方已然遺忘、但朝鮮人仍記憶猶新的讓人不快的歷史真相的還有大屠殺。其中就包括美國士兵製造的老斤裡事件(也有譯為老根裡事件)。根據1999年的曝光,美軍在老斤裡橋下槍殺了數百名逃亡平民。

更可怕的是韓國軍隊實施的反共清算行動。戰爭剛一結束,在美國軍官的眼皮底下,朝鮮半島南部便處死了大批共產黨人和北朝鮮的同情者,他們當中有人是被誣告。有關這一罪行的報告和照片數十年裡被封存,直到2008年才公開。曾是人權活動分子的前總統盧武鉉(Roh Moo-Hyun)任期內設立的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估計,罹難者總數約達10萬。該委員會自己說,這還是保守估計。大量此類屠殺被說成是朝鮮干的-當然,朝鮮自也實施過血腥的清算運動。

德國之聲中文網 作者 Matthias von Hein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