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危機:金正恩到底想要什麼?

朝鮮長久以來的緊張情勢在七月朝鮮進行兩次導彈試射後更加升溫。聯合國因此對朝鮮實施新一波的制裁,美國與朝鮮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也隨之上升。朝鮮持續挑釁,金正恩究竟想做什麼?

美國要怎麼做才能讓朝鮮停止發展核武和導彈?

美國總統特朗普以「戰火與怒火」警告朝鮮公然地威脅美國,或是向美國領土關島發射導彈的後果,美國與朝鮮的隔空叫陣程度加劇,但外交手段對於緩解朝鮮半島緊張情勢的效用有多大仍是未知數。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及特朗普行政團隊的一些資深官員都強調外交手段的重要,特朗普在過去也曾表示願意與金正恩對談,但沒有跡象顯示朝鮮願意開啟談話。

最近透過非正式途徑得知的兩次朝鮮官員在歐洲的談話顯示平壤仍堅持繼續發展核武及導彈。

在朝鮮議題受到關注的情況下,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及朝鮮外務相李勇浩都出席了8月5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召開的東盟外長會議,但兩人並沒有會晤。韓國外交部長康京和提議與朝鮮對談,朝鮮也一概拒絶。

原則上,美國給朝鮮一些激勵,包括終結韓戰的和平條約,在外交上的初步承諾(例如在平壤設立美國官方聯絡處),或是朝鮮半島常規軍備的裁減,但這些都是最理想的長期目標。

朝鮮持續地違反過去的外交承諾,降低了美國政府做出讓步的可能性。美國執政黨與反對黨都對朝鮮有根深柢固的不信任,而且兩黨都認為聯合國新一波對朝鮮礦業及糧食出口的限制、對朝鮮勞工出國工作的限制,才是讓朝鮮政府低頭的好方法。

擁有核武做為嚇阻是朝鮮的終極或不可動搖的目標?

自2011年掌握政權以來,金正恩以軍武現代化及促進國內經濟繁榮為優先。

朝鮮想擁有核武的願望要追溯回1960年代,並且因為想在政治及軍事上對抗傳統的敵人美國、日本及韓國而持續至今,僅管朝鮮長久以來的伙伴中國和俄羅斯也表示反對之意。

為什麼?

朝鮮的一部分動機是基於對國家戰略利益的理性評估。利比亞和伊拉克的經驗提醒朝鮮政府──只有擁有有效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才是國家存續的保證。

雖然美國政府已經表示對朝鮮「沒有敵意」,朝鮮仍認為美國是朝鮮顯而易見的威脅,因為美國在傳統上擁有核武優勢,且在政策上沒有排除第一時間動用核武,在韓國還布署了2萬8千名軍人。

金正恩的核武及導彈測試的野心也是他政治地位的展現。金氏家族政權的合法性根植於對抗不共戴天之敵美國的論述之上。

1950年到1953年的韓戰期間,美國被朝鮮宣傳為直接入侵,被描述為意圖摧毀朝鮮的國家敵人。

朝鮮老一輩的人回憶韓戰,說起朝鮮的城市中心幾乎被美軍轟炸摧毀,這個論述就更有說服力,而且在朝鮮每日的政治宣傳訊息中,這個論述更是被強化、被傳播至其他世代。

特朗普最近發表好戰的公開聲明,對金正恩的政治宣傳來說是絶佳的禮物,讓金正恩能夠強化他國家統帥及國家守護者的地位。

擁有核武的朝鮮能和美國並存嗎?

朝鮮加速導彈試射,並在去年成功進行兩次核試,讓朝鮮對其他國家的實質威嚇力顯著提升。

最近來自美國的情報顯示,朝鮮可能有60枚核彈(但某些分析師對此數據表示質疑),在7月4日及28日試射的長程導彈指出朝鮮有攻擊美國部分國土的能力。

一份來自《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Atomic Scientists)的報告質疑朝鮮改良的導彈對美國造成真正攻擊的能力,但朝鮮政府去年在核武上展現的戲劇性大幅進步是無庸置疑的。

美國政府已經清楚表示不會承認更不會容許這樣的發展,如果美國讓朝鮮發展核武,就是朝鮮政治宣傳的勝利,這會關鍵性地損害美國與東北亞重要盟友──韓國及日本──的關係,會激發東北亞軍事動蕩,並且危害全球核不擴散制度的穩定。

朝鮮實際上到底要什麼?

朝鮮政府的優先政策是激進地推動核武及導彈試射,以強化朝鮮的威嚇力。對金正恩來說,這是強化他的政治權力及統治合法性的方法。

僅管中國最近同意聯合國對朝鮮實施嚴格治裁,金正恩還是能從中國明顯反對向朝鮮實施足以癱瘓其經濟的限制來得到安慰。

金正恩也能理性地估算,美國最終會如許多經驗老到的觀察家們宣稱的一樣,將會接受某些方式調解凍結朝鮮軍事能力的要求,希望藉此穩定情勢,同時對未來裁軍預留空間。

但到那時,金正恩可能會希望能夠在美國和韓國的讓步之中獲得更多,可能是在經濟援助上,裁減常規軍備上,或是更重要的在政治上獲得尊重,並獲得長久以來希望的、被承認其獨立地位及主權。

目前情勢要看特朗普在戰爭邊緣的言詞能對嚇阻朝鮮持續發展導彈起到多大的效果。朝鮮軍方威脅在八月底要發射四枚中程導彈到美國領土關島範圍內。

沒有任何一個美國總統能容忍對美國的直接攻擊,但在靠近美國領土的國際水域進行試射可以說是個「灰色地帶」,需要更微妙的反應來阻止全面性的軍事衝突爆發。

關於美國朝鮮目前對峙的討論常被與1962年美國在古巴危機時做的決策相比,當時美國總統是肯尼迪(John F Kennedy)。當時肯尼迪謹慎小心避免發生核戰的想法來自於閲讀巴巴拉.塔奇曼(Barbara Tuchman)所寫的《八月炮火》(The Guns of August)一書,以及對一次世界大戰的看法。

諷刺的是,八月再次成為軍事危機的緊張時刻,國家領導人的言詞、評估及行動很有可能對區域及全球安全造成深遠的影響。

本文作者約翰·尼爾森-萊特是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資深東北亞項目研究員,也是劍橋大學日本政治和亞洲國際關係資深講師。

(BBC)約翰·尼爾森-萊特(Dr John Nilsson-Wright)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劍橋大學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