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剁手黨"的福音:不用花錢獲得購物快感?


沒有什麼能像衝動購物那樣令人興奮。

《心理學與營銷》(Psychology and Marketing)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購物的確可以改善糟糕的情緒,也能給我們帶來類似於毒品的心理快感。

事實上,在網站ebates.com2016年對1,000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調查中,有9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曾經通過買東西來改善自己的情緒。

但購物療法的這些可以感知的利益往往稍縱即逝,隨之而來的則是破壞心境的長期副作用。

負面情緒和悲哀感受會令人失去自我價值感,這通常會導致人們情緒低落,也往往是衝動購物的元兇。

但缺點在於:如果你花的錢超出了應有的範圍或既定的計劃,同樣的負面情緒還會捲土重來,甚至平添一層負罪感。

但或許存在一些方式,讓我們不必刷卡購物,也不用陷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仍然可以體會到衝動購物帶來的快感。

行為探秘

悉尼臨牀心理學家喬安妮·科里根(Joanne Corrigan)專門研究同情聚焦治療。她說,購物這種心理療法,專門幫助那些存在與「羞愧」和「自我批評」有關的心理健康問題的人。

"我們之所以採用購物療法,是因為我們十分渴望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不喜歡沮喪或不舒服的情緒,所以我們會通過做一些事情來改善自己當下的感受。"

當情緒低落或滿心焦慮時,我們的自控力便會減弱,導致我們更容易制定糟糕的決策。悲傷似乎會催生更缺乏耐心的想法,讓人們更容易犧牲長遠利益來獲取短期獎勵。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珍妮弗·勒納(Jennifer Lerner)和她的同事李曄(Ye Li,音譯)以及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艾爾克·韋伯(Elke Weber),在相關論文中將這種現象稱作"短視痛苦"。

如果能夠理解我們為什麼喜歡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買東西,以及購物為什麼會改善我們的情緒。那麼,我們能否欺騙大腦,在不花錢的情況下激發積極感受?

科里根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如果我們能夠激發自己的"善良大腦"——這個部分負責平複焦慮的心情——那就不用衝動地通過這些短期方式來提升愉悅感了。

她說:"大腦中的焦慮和驅動部分會用腎上腺素、皮質醇和多巴胺等神經化學品衝刷你的系統,但你可以通過激活大腦舒緩的附屬部分平靜下來,這些部分可以釋放內啡肽和縮宮素,從而讓你對世界產生不同的反應。"

根據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羅伯特·弗蘭克(Robert Frank)的說法,在情緒低落時對抗購物衝動的關鍵是自控。

他提到了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之前的研究成果。米歇爾曾經在20世紀60年代進行了"斯坦福棉花糖"(Stanford Marshmallow)實驗。

這是一項關於兒童心理學和延遲滿足的實驗,目的是了解兒童的自控力:他們讓兒童自行選擇,是立刻獲得一份小獎勵,還是在等待一段時間後獲得兩份小獎勵。

後續研究發現,願意等待更長時間,以獲得更多獎勵的兒童,往往會在日後的各種指標中表現較好,包括SAT分數、受教育程度和體重指數(BMI)。

弗蘭克表示,如果想要獲得持續的幸福感,我們就需要推翻獲得即可滿足的衝動。

"你需要對真正重要的事情持有更長遠的眼光,但這卻是人們始終難以克服的問題:這意味著要對未來,而非眼前的事情給予足夠的重視。"

應對方式

對多數人來說,衝動會導致我們難以沉思,難以採取理智的行為,也難以自控。儘管如此,科里根表示,我們擁有控制這些衝動所需的要素。

她表示,如果專注於滿足感和同情心,我們的大腦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要素,讓我們可以在不買任何東西的情況下也能感到滿足和幸福

美國東北大學心理學教授大衛·德斯迪諾(David Desteno)花了好幾十年研究積極情緒對決策的影響。結果表明,僅僅是獲得滿足感便可改變我們的行為方式。

在他的社會情緒實驗室裏,德斯迪諾為參與者提供了一個選擇:立刻獲得30美元,還是在三個星期後獲得70美元。

當人們調動起滿足感之後,他們便可克服即刻滿足的慾望,選擇後一種方案。

另一種快感

當德斯迪諾跟蹤人們幾個星期後,那些經常獲得滿足的人更能抵抗衝動購物,也擁有更強的自控力。

他說:"當你感覺滿足時,不僅有助於避免衝動購物,還能讓你獲得跟買東西一樣的爽快感受。所以這是一種愉悅的體驗,能夠讓你重視未來,並掌握更強的自控力。"

他表示,其實只要思考一些讓你感覺滿足的事情即可,無論這些事情有多麼微不足道。

他補充道,反覆關注幾個為數不多的事情,這些事情的影響力就會喪失。相反,他建議定期"花時間思考一些發生在你身上的小事:某個讓你插隊排在前面的人,某個向你表達善意的人。"

幫助別人(例如,盡力在工作上幫助同事)可以強化滿足循環。

傳遞愛心

如果購物的意願過於強烈,難以抗拒,利他性購買或許能起到幫助。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伊利莎白·鄧恩(Elizabeth Dunn)研究了幸福與金錢之間的關係。

她在加拿大和烏干達展開了一項研究,給人們一小筆錢,讓其中一半人給自己花錢,另一半人給別人花錢。

該研究表明,跟給自己花錢的人相比,給別人買東西的人獲得了更加持久的幸福感。

鄧恩最近發表TEDx演講時說:"當回顧和反思給別人花錢而不是給自己買東西的經歷時,人們的幸福感會強烈得多,"

所以,下次當你感覺到購物衝動時,可以想想那些令你感到滿足的事情。如果這也不起所用,還可以考慮給別人買東西。

這些活動還可以帶來更為長遠的利益,那就是加強我們的自控力。

德斯迪諾說:"你在日常生活中感覺滿足的頻率越高,就擁有越強的控制力,以便在誘惑出現時抵抗這些誘惑。"

(BBC)凱蒂·貝克 (Katie Beck)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