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向暢銷書作者兼 Facebook 首席運營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提出了一個問題:商界人士應該如何管理自己的個人品牌?
她的回答出人意料。
"你沒有品牌。"2017年5月,她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的一場問答活動上回答道。
"我經常聽到這個問題,但我每次都感到震驚。佳潔士(Crest)有品牌,畢雷(Perrier)有品牌,但人沒有這麼簡單。當我們被包裝之後,就會變得低效而虛假。"
她補充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這可能很複雜,可能相互矛盾,有時候甚至存在錯誤。她的建議是什麼?"別包裝自己。"根據自己的感受真誠地表達自我。
桑德伯格是社交媒體行業最有權勢的人之一,而個人品牌觀念之所以如此流行,社交媒體功不可沒。這是否意味著這種現象已經走到盡頭?桑德伯格對這種去人性化的荒謬理念的抵制或許會引領新的潮流。
自我和自我推銷
打造個人品牌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1997年,《快公司》(Fast Company)發表了一篇題為《你就是品牌》(The Brand Called You)的文章,將這個概念普及開來。他們認為,需要認真塑造個人形像的不只是首席執行官或明星,所有人都應具備這種意識。
自我推銷和品牌合作在社交媒體上的興起,表明打造個人品牌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無論是在網上展現的形像,還是給朋友、客戶、同事甚至潛在員工或贊助者留下的印象,他們都會向其中添加一些想法。
在當今這個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中,對良好公眾形像的重視顯得尤其重要:隨著競爭激烈的"零工經濟"崛起,數字檔案成為了抓住工作機會的關鍵。根據IPSE的調查,2008年以來,自由職業在英國已經增長43%。軟件公司Intuit在報告中預計,到2020年,獨立勞動者將佔到美國勞動力總量的40%。
"哈薩克斯坦、埃及甚至柬埔寨現在都在講授個人品牌課程。世界各地的求職顧問都告訴人們要用三四個單詞反映真實的自己。"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人類學副教授伊蘭娜·格爾森(Ilana Gershon)說。
傳統品牌會為產品賦予一種完美無瑕、始終如一的形像——想想著名的品牌口號便不難理解這種現象。但桑德伯格承認,人類並非如此。人類非常複雜,而且容易犯錯。一旦創造了一個"完美"的個人品牌,就很可能為了支撐這種形像而肩負重壓。
一直以來都有人對可以對人類進行包裝這種想法感到不安,而個人品牌也往往因為刻意描繪自我放縱的人而遭到批評。2012年,在線諷刺日報《The Onion》用一篇題為《可憐的人說,"我是個品牌"》(I Am A Brand,' Pathetic Man Says)的文章對這一趨勢進行了嘲諷。
這篇文章接著描述了"一個悲哀、可憐的地方網絡開發者",他"認為自己每天發表的無聊博客文章、沒完沒了的Facebook狀態更新和令人惱怒的Foursquare簽到是'個人品牌名稱的延伸'。"作者想要闡述的主題是:沒有人那麼在乎我們試圖傳遞的信息。在工作中得到重視要靠出色的工作,而不是塑造一個始終完美的形像。
自我推銷也會令人筋疲力竭。
"當人們試圖打造個人品牌時……就必須時刻在線。"伊蘭娜·格爾森說,她是《在新經濟中窮困潦倒》(Down and Out in the New Economy)的作者。這就意味著每天都要用認真設計的內容更新好幾次社交媒體,以此取悅那些他們可能希望交往或合作的人。
她表示,這"引出了一種不斷約束自己的新方式。它強迫你更加嚴格規範自己的個人生活,認為自己始終在為了業務而表演。"
由於購買人為生成的Facebook點讚、Instagram粉絲、Twitter轉發和各種社交媒體的成功指標已經相對便宜,導致為了超過對手而展開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英國作家艾拉·伍德沃德(Ella Woodward)經營著一個名為Deliciously Ella的健康飲食博客,在Instagram上有100多萬粉絲。她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談到社交媒體令自己感到筋疲力竭。"在永不停止的數字世界中,你也很容易停不下腳步。"她對營銷雜誌《Campaign》說,"因此,你會分享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會全面曝光,但由於樹大招風,你會因此招致更多批評。"
在這樣的背景下,桑德伯格關於個人品牌的觀點可能敲響這種概念的喪鐘。
展現自我
但其他人認為,這種想法仍有價值。
家住約克郡谷地的個人品牌顧問珍妮佛·霍洛威(Jennifer Holoway)表示,這些批評都源自一個誤解。"這並不是偽造。"她提到創建個人品牌戰略時如是說,"關鍵在於'我已經是什麼樣的品牌?'"
霍洛威看待這個過程的觀點比較務實。無論如何,人們都會根據你的語言、行為和外貌對你作出判斷。為什麼不花些時間思考自己的最佳品質和特質,好讓你的在線資料顯得溫暖、真誠、積極,並且對類似於"你是乾什麼的?"這樣的問題給出明確的答案。
她的主要建議是:"不要試圖猜測'這個僱主喜歡什麼樣的人?'以及'我如何變成這樣的人?'不要奢望打造所有人都喜歡的個人品牌。關鍵要巧妙處理,還要真實可靠。"她還建議不要過於分散,最好專注於一個社交媒體平台,而不要把自己的攤子攤得太薄。
莫裏·克里斯特(Molly Crist)和凱特莉娜·克勞斯·德漢德(Katerina Clauhs Dhand)已經知道如何實現這種平衡。這對來自美國費城的千禧一代姐妹在2014年成立了一家名為Onward Travel的精品旅遊公司,她們也認同桑德伯格對個人品牌的一些懷疑,但卻發現,根本無法徹底避免這種情況。
訪問她們網站的人可以觀看這對姐妹吃越南河粉、喝瑪格麗塔酒的視頻,還可以看她們講述自己在賓夕法尼亞農場的成長經歷,她們的母親和祖母從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一直都在那裏開班教授烹飪技術。"視頻可以更加精緻。"德漢德說,"但這卻展示了真實的自我,有點蠢。我們希望讓人們知道,我們是真實存在的人,希望營造信任感。"
克里斯特也承認,"把我們的故事和我們自己介紹給客戶非常重要。"但不值得過分推廣個人品牌。例如,Onward Travel也進駐了常見的社交媒體平台,但克里斯特解釋道,"這並不是我們最看重的。我們已經發現,這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管理,而我們倆本身都不太熱衷在網上分享。"
與一些依賴自我推廣的網紅或生活教練不同,令她們感到高興的是,"我們歸根到底是在出售導遊服務,而不是出售自己。"
(BBC)傑斯卡·霍蘭德 (Jessica Holland)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