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封殺某些詞匯不是審查那是為何?


如果申請到美國小型意式牛排連鎖公司Davio's的工作,你永遠也不會聽到"僱員"(employee)這個極其常見的詞匯。這是因為他們的首席執行官史蒂夫·迪菲利波(Steve DiFillippo)禁止使用這個詞。

"我認為'僱員'這個詞很糟糕。"他說,"誰想成為僱員?這肯定不是你的奮鬥目標。"相反,在迪菲利波手下效力的人都被稱作"內部客人"(inner guests)。

"很多服務員和廚師都去過很多飯店,希望找到自己的出路。我們把他們挽留下來。"他解釋道,"他們來到這裏後,發現這是個與眾不同的地方,發現自己可以在這裏獲得不同的待遇。"

對迪菲利波來說,禁用這個詞既可以向他的"內部客人"下放權力,也可以向"外部客人"(即食客)傳達該公司的核心價值觀。

這家餐廳並非唯一一家想要挑戰現狀的公司。蒙特利爾軟件公司GSOFT最近也因為缺乏人情味而禁用了"人力資源"一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負責"協調集體行動"的文化和組織部門。與此同時,英國房地產開發和投資公司Allied London也禁用了"人脈會"(networking)這個詞,他們的員工用"溝通會"(talking shop)來指代這種活動。

可是,禁用一個傳統說法,再用一個有點古怪的說法取而代之,真的能帶來什麼好處嗎?或者,在職場術語中摻雜這種故弄玄虛的說法,會不會導致參與其中的人面臨更加晦澀難懂的語境?

夏爾巴、先知、傳道者

要理解為什麼會出現禁用詞,最好先來看看企業內部新出現的新穎詞匯,包括為你製作午餐的"三明治藝術家"(sandwich artist)和蘋果商店裏為你設置iPhone的"天才"(genius)。這種現象在科技公司非常普遍,例如微軟的"創新夏爾巴"(innovation sherpas)、Tumblr的"時尚傳道者"(fashion evangelists)和AOL的"數字先知"(digital prophets)。

倫敦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丹·凱布爾(Dan Cable)表示,雖然他未必認同"幻想工程師"(imagineer)這個頭銜能提升迪士尼的創造力,但他的確認為,對語言進行調整可以引發一些良性互動和內省。

"如果你能讓人們思考他們如何為公司增加獨特的價值,那麼只需要一兩個詞便可時刻提醒他們:你不可或缺,你很有價值,你很有用。"他說。

凱布爾表示,通過招募"內部客人",而不是員工,"就有可能吸引一批不同的人,甚至讓他們在加入公司前就思考某些想法。"他的研究表明,除了在招聘時吸引關注外,有創意的工作頭銜也可以成為降低壓力和激勵員工的重要手段。

職場品牌化

這種修改職場語言和氣質的趨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千禧一代的推動。研究表明,他們在工作中追求的目標比前輩們更加宏偉。直截了當的用詞禁令或推薦用語將此推向了新的層次。

在整個公司範圍內實施的禁令通常都涉及那些可能給品牌帶來負面影響的詞匯或短語。2014年披露的通用汽車與美國政府的和解文件顯示,該公司對工程師培訓時要求他們不要使用69個煽動性的詞匯和短語,包括"缺陷"、"瑕疵"和"死亡陷阱"。

《華爾街日報》2011年的一篇報道在評估了各大企業的機密培訓手冊和商店會議記錄後發現,蘋果培訓其零售店的員工時,要求他們不要使用"不幸地"這樣的詞。相反,蘋果要求該公司的"天才"在出現問題時使用"事實證明"這種負面情緒較輕的詞。

科技網站Gizmodo也在查看過機密員工手冊後指出,蘋果同樣禁止員工使用"漏洞"或"崩潰"這樣的說法,而推薦用"沒有響應"來代替。與此同時,在描述產品發熱時,"暖"也比"熱"更受推崇。

最近的一些禁令則更加微妙,而且採用一些過於僵化或者無法反映公司文化的詞匯、頭銜和短語。

凱布爾表示,禁用一個詞匯往往是一種精心策劃的自我品牌塑造方式,可以向外部公眾和內部員工傳遞一條信息。例如,如果你像社交媒體管理平台Buffer那樣,取消公司的客戶服務部,然後用一群"幸福英雄"來取代它,那麼你的目的就是把我們(年輕、進步)與他們(老邁、沉悶)區分開來。

當名字過時的時候

紐約品牌顧問兼《瑪麗姓名指南》(Merriam's Guide to Naming)的作者麗莎·瑪麗(Lisa Merriam)表示,設定語言規則往往適得其反。"當企業想要裝酷時,就跟你爸爸裝酷的效果一樣:只能適得其反。令人無比尷尬。"她說。

瑪麗補充道,如果員工通過調整術語——尤其是職位頭銜——來反映我們當前的時代面貌,最終反而會因為"與時代脫節的炫酷頭銜"導致未來的招聘官無法找到自己。

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1,000名英國成年人被要求區分18個工作頭銜究竟是科技行業創造的,還是憑空杜撰的。結果顯示:雲大師(Cloud Master,一款1980年代的電腦遊戲)比9個真實科技頭銜中的6個更像真的頭銜。

溫哥華Goldbeck Recruiting公司總裁亨利·古德貝克(Henry Goldbeck)在LinkedIn的一篇帖子中強調了這個問題。他認為,潛在僱主在搜索求職者的數據庫時不會使用"忍者"或"搖滾明星"這樣的關鍵詞,他們要找的是會計。

瑪麗認為,更重要的或許在於,在職場中禁止某個東西時必須小心行事,尤其是在當今這個氣氛緊張的環境中。

"當你要禁用某些詞匯,並用其他詞取而代之時,可能就會有一點'奧威爾主義'。"她指出,"如果用新詞來代替表意清晰、眾所周知、易於理解的詞匯,可能會引發困惑和不信任,還有可能令公司遭到員工的鄙視。"

(BBC)馬克·約翰遜 (Mark Johanson)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