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讓台灣人心惶惶的食用油問題,終於出現最終判決,不論判決與罰金都是史上最高的一次,台灣在食安新法修正後,正努力走出陰影。
重判下的輕生風波
2014年引發全台灣對食用油品恐慌疑慮的"強冠食用油"事件,14日在台灣宣判定讞,製造黑心食用油的"強冠公司"董事長葉文祥,被判處22年有期徒刑,而副總經理戴啟川則為18年,強冠公司本身被判處1.2億台幣(約300美金),沒收不法所得8100萬台幣(270萬美金)。
這也是台灣史上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在修法後出現最重的一次判決。但在消息發出後,強冠企業的董事長葉文祥,卻受不了判決打擊,而飲用清潔劑企圖輕生,經過送醫急救後,目前沒有大礙。這起判決出爐後,也再度讓台灣民眾想起,當年那一陣對食品用油極不信任的歲月。
當時事件發在2014年,一名鄉下老農檢舉強冠的食用油有問題,因而掀起一連串地食用油黑幕。台灣檢調發現屏東不肖商人郭烈成,在回收飼料豬油與皮革制油後,在煉製成低劣油品販賣給強冠公司做食用油品銷售,抽絲剝繭下,這一龐大的犯罪體系震驚台灣全國,也掀起了抗議浪潮。
從前的食安問題
食安問題過去在台灣,曾在1980年代的工業化高峰期,當時不少工廠重金屬污染到附近農地及水源而出現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在1990年代起,當時食安法規不嚴謹,許多不肖業者就私自在產品中添加許多有害物質。
比如,在2004年時即發生不肖業者利用坊間來源不明碎牛肉,重組成牛排流到市面上去販售,2005年時也有業者在製造麵條時違法加入雙氧水,而各種食品的防腐劑過量與添加不法增色劑等更是層出不窮。 2010年後立案調查的仍有50多件。
而2014年的強冠事件,更讓台灣人陷入對國家政府信任的危機,主因也在於強冠公司購買黑心油所製成的"全統香豬油",供應了台灣中南部許多小吃攤販與店家,加上當時法律罰則不齊全,政府只能以"環境太髒"開單重罰,讓許多台灣人相當不解。
此後台灣知名企業頂新集團也爆發混充飼料用油當一般食用油出售問題,終於讓"黑心企業"、"滅頂"這些詞也在台灣廣為流行,甚至指責政府的信用破產等,許多民眾質疑公部門執法不力,台灣也罕見出現了"食安大遊行"。
大刀闊福改革
最終,整起事件讓當時馬英九總統在任內,對一連串地衛生安全系統做了一連串地改革,包括食安條例的修法、以及地下不法油品的查緝作業等,各項的修法得以實施。事件發生地的南台灣屏東縣,更有5名高級官員因此被迫請辭下台。
台灣政府也發覺,過往的的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最主要也在政府法令無法跟進國際標凖,2014年起政府也痛定思痛,以當時歐盟標凖來加驗包括反式脂肪酸與多氯聯苯等多種項目,並將每年抽檢列為常態。
根據台灣目前新修的《食品安全法》,一但食品有違法添加、假冒等甚至致人於死的情形,個人最重可處以新台幣2億(約美金660萬)、而公司行號可罰到20億(約美金6600萬)。公司也需強制設實驗室把關,食品業者也必須舉證證明自身產品無虞,不被動地等消費者舉證。
"真能穩定人心?"
在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之後,剛開始也曾對食安的方面提出許多優先改革政策,甚至還說出"不能解決食安問題的政府,就是不及格的政府",並要求當時的行政院長林全,將食安列為最優先解決項目。然而,是否能穩定人心,恐怕還有待檢驗。
好比在日前的8月底,台灣還是爆發了雞蛋製品摻有"芬普尼"的"毒蛋事件",不僅蛋價的銷量大幅下滑。諸如此類的事件之前已經在歐洲的英國、德國,以及亞洲的韓國發生。當發生在台灣時,也讓許多人質疑,蔡英文政府的食安把關,是不是仍有一定程度的漏洞?
就在此時,強冠黑心食用油宣判,某種程度也讓台灣公部門士氣高昂,台灣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也表示:"司法終於給了相對應懲罰,對第一線同仁來說是很大激勵,讓他們更能對台灣食安努力"。台灣消基會也回應,此案判決"兼顧社會觀感"、"處置明快",會對社會有嚇阻作用。
但是,政府的重判是否真的能讓台灣人重拾信任,對自己政府的把關有信心?網路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網友認為,食安問題的產生在於人們對於"物美價廉"就有不切實際幻想,只要薪水不高的國家,吃的品質就無法有效改善。
也有人認為,台灣人對於議題的追逐都是短期熱度,不會去在乎政府實施的成效,最重要要看台灣自身的公民自覺,監督政府,有時"沉默的官僚"就是國民的責任。
有人則往好處想,只要法律落實,讓食材從上中下游都有監督機制,那台灣法律就能有效嚇阻黑心食品,如果政府將來對其他大廠都能予以重罰,台灣的食安機制將更有公信力,也就能在華人世界立下標竿。
鄭仲嵐 BBC中文台灣特約記者
重判下的輕生風波
2014年引發全台灣對食用油品恐慌疑慮的"強冠食用油"事件,14日在台灣宣判定讞,製造黑心食用油的"強冠公司"董事長葉文祥,被判處22年有期徒刑,而副總經理戴啟川則為18年,強冠公司本身被判處1.2億台幣(約300美金),沒收不法所得8100萬台幣(270萬美金)。
這也是台灣史上因為食品安全問題,在修法後出現最重的一次判決。但在消息發出後,強冠企業的董事長葉文祥,卻受不了判決打擊,而飲用清潔劑企圖輕生,經過送醫急救後,目前沒有大礙。這起判決出爐後,也再度讓台灣民眾想起,當年那一陣對食品用油極不信任的歲月。
當時事件發在2014年,一名鄉下老農檢舉強冠的食用油有問題,因而掀起一連串地食用油黑幕。台灣檢調發現屏東不肖商人郭烈成,在回收飼料豬油與皮革制油後,在煉製成低劣油品販賣給強冠公司做食用油品銷售,抽絲剝繭下,這一龐大的犯罪體系震驚台灣全國,也掀起了抗議浪潮。
從前的食安問題
食安問題過去在台灣,曾在1980年代的工業化高峰期,當時不少工廠重金屬污染到附近農地及水源而出現中毒甚至死亡的事件。在1990年代起,當時食安法規不嚴謹,許多不肖業者就私自在產品中添加許多有害物質。
比如,在2004年時即發生不肖業者利用坊間來源不明碎牛肉,重組成牛排流到市面上去販售,2005年時也有業者在製造麵條時違法加入雙氧水,而各種食品的防腐劑過量與添加不法增色劑等更是層出不窮。 2010年後立案調查的仍有50多件。
而2014年的強冠事件,更讓台灣人陷入對國家政府信任的危機,主因也在於強冠公司購買黑心油所製成的"全統香豬油",供應了台灣中南部許多小吃攤販與店家,加上當時法律罰則不齊全,政府只能以"環境太髒"開單重罰,讓許多台灣人相當不解。
此後台灣知名企業頂新集團也爆發混充飼料用油當一般食用油出售問題,終於讓"黑心企業"、"滅頂"這些詞也在台灣廣為流行,甚至指責政府的信用破產等,許多民眾質疑公部門執法不力,台灣也罕見出現了"食安大遊行"。
大刀闊福改革
最終,整起事件讓當時馬英九總統在任內,對一連串地衛生安全系統做了一連串地改革,包括食安條例的修法、以及地下不法油品的查緝作業等,各項的修法得以實施。事件發生地的南台灣屏東縣,更有5名高級官員因此被迫請辭下台。
台灣政府也發覺,過往的的食安問題層出不窮,最主要也在政府法令無法跟進國際標凖,2014年起政府也痛定思痛,以當時歐盟標凖來加驗包括反式脂肪酸與多氯聯苯等多種項目,並將每年抽檢列為常態。
根據台灣目前新修的《食品安全法》,一但食品有違法添加、假冒等甚至致人於死的情形,個人最重可處以新台幣2億(約美金660萬)、而公司行號可罰到20億(約美金6600萬)。公司也需強制設實驗室把關,食品業者也必須舉證證明自身產品無虞,不被動地等消費者舉證。
"真能穩定人心?"
在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之後,剛開始也曾對食安的方面提出許多優先改革政策,甚至還說出"不能解決食安問題的政府,就是不及格的政府",並要求當時的行政院長林全,將食安列為最優先解決項目。然而,是否能穩定人心,恐怕還有待檢驗。
好比在日前的8月底,台灣還是爆發了雞蛋製品摻有"芬普尼"的"毒蛋事件",不僅蛋價的銷量大幅下滑。諸如此類的事件之前已經在歐洲的英國、德國,以及亞洲的韓國發生。當發生在台灣時,也讓許多人質疑,蔡英文政府的食安把關,是不是仍有一定程度的漏洞?
就在此時,強冠黑心食用油宣判,某種程度也讓台灣公部門士氣高昂,台灣食藥署署長吳秀梅也表示:"司法終於給了相對應懲罰,對第一線同仁來說是很大激勵,讓他們更能對台灣食安努力"。台灣消基會也回應,此案判決"兼顧社會觀感"、"處置明快",會對社會有嚇阻作用。
但是,政府的重判是否真的能讓台灣人重拾信任,對自己政府的把關有信心?網路上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網友認為,食安問題的產生在於人們對於"物美價廉"就有不切實際幻想,只要薪水不高的國家,吃的品質就無法有效改善。
也有人認為,台灣人對於議題的追逐都是短期熱度,不會去在乎政府實施的成效,最重要要看台灣自身的公民自覺,監督政府,有時"沉默的官僚"就是國民的責任。
有人則往好處想,只要法律落實,讓食材從上中下游都有監督機制,那台灣法律就能有效嚇阻黑心食品,如果政府將來對其他大廠都能予以重罰,台灣的食安機制將更有公信力,也就能在華人世界立下標竿。
鄭仲嵐 BBC中文台灣特約記者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