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臉上掛著笑噴出來的眼淚,由於鼓掌時用力過猛,我的雙手通紅。然而,對於我自己的這番反應,我感到驚訝,因為我在柏林的無厘頭喜劇俱樂部(Quatsch Comedy Club)被一名德國喜劇演員逗得前俯後仰,這在很多人看來可能是矛盾的。
德國人顯然是非常喜歡幽默感的,像上面這樣的喜劇表演場所在柏林人氣高漲,這一現象也證明了這一點。事實上,喜劇深深地扎根於德國文化,尤其對政治諷刺和通過肢體表現的鬧劇有著強烈的偏愛。然而,在2011年由Badoo.com網站進行的調查中,德國人被評選為最無趣的民族,增強了對於德國人缺乏幽默感這一廣為人知的刻板印象。
"我從來不知道有這麼一種刻板印象。我只是在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談中才發現大家原來有這種印象,"來自薩爾布呂肯(Saarbrücken)的英語和法語老師妮可·裏普林格(Nicole Riplinger)告訴我。"我並不同意我們自認為是沒有幽默感的。"
"我非常好喜歡幽默,"她補充道,"尤愛涉及諷刺和社會批判的話題。"
她所描述的情形在德國歷史悠久,在這裏,以政治和社會禁忌作為喜劇的基本元素,在諷刺類的談話節目和電視表演節目中十分典型,這與如今的綜藝節目頗為相似,只是政治諷刺佔據的分量較重。
那麼,如果德國人骨子裏天生風趣,那麼如此不幸的刻板印象緣何而來?
英國諾丁漢大學德語語言學教授妮可拉·麥克利蘭德(Nicola McLelland)認為,不同語言構建的方式可能會影響各種文化傳播方式和對笑話的感知。
她解釋說,幽默通常是通過在詞語解釋和句子構建中使用歧義來製造替代意義,從而為一種場景添加滑稽元素。例如,"we saw her duck" 這句英語有雙重含義:我們看到了一隻屬於她的鴨子,或者我們看到她從某種傷害中逃開來。
然而,德語的語言結構則有著很大的不同。名詞可以有三種性別和四種格。動詞也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一個句子的確切含義取決於正確使用與最終含義相關的性別和格,如此也就影響了幽默的傳遞。基本上,當語法精確使一切變得不是那麼模棱兩可的時候,用德語實現雙關就會難得多。
不過,德國語言創造合成詞的能力確實了得。
德語是少數使用復合詞很普遍的語言之一 , 由多個單詞組成的單詞(如schadenfreude,幸災樂禍),由schaden(傷害)和freude(樂趣)合成。復合詞往往不能直接被翻譯成其他語言,所以用復合詞寫出的笑話對於非德語人士來說不會那麼有趣。
麥克利蘭德教授以一個常見的笑話為例,向我解釋:
"如果你的手表掉了,為什麼不能把它拾起來?因為沒有Urheberrecht。"
她解釋道,Urheberrecht意思是"版權",但德國人有另一個非常類似的發音復合詞——Uhreberrecht——字面意義是"手表拾取權"。當大聲說的時候,這一雙重含義會導致滑稽的效果。
這個笑話如果用英文表達是不是一點也不搞笑了?事實上,德語的這種非常簡明扼要的特性,或許解釋了為什麼即使是一名英語講得很好的德國人,他的英語聽起來可能也會讓人感覺有些過於精確——這會增加德國人更加認真而非更加有趣的感覺。
來自紐倫堡(Nuremberg)的律師克里斯蒂安·鮑曼(Christian Baumann)在旅行中接觸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對於語言差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德國人無趣的刻板印象這一觀點,他表示認同。
在他第一次出國旅行遊歷美國的過程中,他一直要將自己的想法從德語翻譯成英語,即便是在說笑話。結果人們根本不理解他。有人甚至指責他的直言不諱是一種粗魯。
"我認為,當你嘗試按照德文字面意思翻譯成英文時,你會丟掉一則笑話中很多有趣的東西。當你必須解釋一則笑話的時候,此刻就沒那麼有意思了,"鮑曼說。"由此,他們自然也就不認為我很有趣了。"
不過,他認為文化差異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英語中,你總是彬彬有禮,即使你在批評某事。但德語則不同。我們會說出我們的想法,因此,我自然認為,英語人士的印象是,德國人邏輯性強,粗魯,僅此而已(但他們是非常好的工程師),他們了無生趣," 鮑曼說。
德國喜劇演員克里斯蒂安·舒爾特-勞(Christian Schulte-Loh)對此也有同感。他完全意識到德國人的刻板印象,他在他的新書"ZumLachen auf die Insel(《帶著笑話來到英格蘭》)"中寫道,德國人過於誠實但不夠禮貌,英國人則過於溫文爾雅而不夠坦誠。
不過,經常在柏林無厘頭喜劇俱樂部和國際巡演中演出的舒爾特-勞表示,這種特殊的刻板印象在他的常規作品中實際上是很好的段子。例如,當在倫敦的頂級秘密喜劇俱樂部(Top Secret Comedy Club)進行的一次開場表演中,在滿座的觀眾面前,他一開場就拿自己的國籍開涮。
"大家好,我是克里斯蒂安,我是一名德國喜劇演員!"當人群發出笑聲時,他稍許停頓下來。"哦,我明白預期已經下降了。沒關係,我只能盡力而為!"
(BBC)艾米•麥克弗森 (Amy McPherson)
德國人顯然是非常喜歡幽默感的,像上面這樣的喜劇表演場所在柏林人氣高漲,這一現象也證明了這一點。事實上,喜劇深深地扎根於德國文化,尤其對政治諷刺和通過肢體表現的鬧劇有著強烈的偏愛。然而,在2011年由Badoo.com網站進行的調查中,德國人被評選為最無趣的民族,增強了對於德國人缺乏幽默感這一廣為人知的刻板印象。
"我從來不知道有這麼一種刻板印象。我只是在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交談中才發現大家原來有這種印象,"來自薩爾布呂肯(Saarbrücken)的英語和法語老師妮可·裏普林格(Nicole Riplinger)告訴我。"我並不同意我們自認為是沒有幽默感的。"
"我非常好喜歡幽默,"她補充道,"尤愛涉及諷刺和社會批判的話題。"
她所描述的情形在德國歷史悠久,在這裏,以政治和社會禁忌作為喜劇的基本元素,在諷刺類的談話節目和電視表演節目中十分典型,這與如今的綜藝節目頗為相似,只是政治諷刺佔據的分量較重。
那麼,如果德國人骨子裏天生風趣,那麼如此不幸的刻板印象緣何而來?
英國諾丁漢大學德語語言學教授妮可拉·麥克利蘭德(Nicola McLelland)認為,不同語言構建的方式可能會影響各種文化傳播方式和對笑話的感知。
她解釋說,幽默通常是通過在詞語解釋和句子構建中使用歧義來製造替代意義,從而為一種場景添加滑稽元素。例如,"we saw her duck" 這句英語有雙重含義:我們看到了一隻屬於她的鴨子,或者我們看到她從某種傷害中逃開來。
然而,德語的語言結構則有著很大的不同。名詞可以有三種性別和四種格。動詞也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一個句子的確切含義取決於正確使用與最終含義相關的性別和格,如此也就影響了幽默的傳遞。基本上,當語法精確使一切變得不是那麼模棱兩可的時候,用德語實現雙關就會難得多。
不過,德國語言創造合成詞的能力確實了得。
德語是少數使用復合詞很普遍的語言之一 , 由多個單詞組成的單詞(如schadenfreude,幸災樂禍),由schaden(傷害)和freude(樂趣)合成。復合詞往往不能直接被翻譯成其他語言,所以用復合詞寫出的笑話對於非德語人士來說不會那麼有趣。
麥克利蘭德教授以一個常見的笑話為例,向我解釋:
"如果你的手表掉了,為什麼不能把它拾起來?因為沒有Urheberrecht。"
她解釋道,Urheberrecht意思是"版權",但德國人有另一個非常類似的發音復合詞——Uhreberrecht——字面意義是"手表拾取權"。當大聲說的時候,這一雙重含義會導致滑稽的效果。
這個笑話如果用英文表達是不是一點也不搞笑了?事實上,德語的這種非常簡明扼要的特性,或許解釋了為什麼即使是一名英語講得很好的德國人,他的英語聽起來可能也會讓人感覺有些過於精確——這會增加德國人更加認真而非更加有趣的感覺。
來自紐倫堡(Nuremberg)的律師克里斯蒂安·鮑曼(Christian Baumann)在旅行中接觸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對於語言差異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德國人無趣的刻板印象這一觀點,他表示認同。
在他第一次出國旅行遊歷美國的過程中,他一直要將自己的想法從德語翻譯成英語,即便是在說笑話。結果人們根本不理解他。有人甚至指責他的直言不諱是一種粗魯。
"我認為,當你嘗試按照德文字面意思翻譯成英文時,你會丟掉一則笑話中很多有趣的東西。當你必須解釋一則笑話的時候,此刻就沒那麼有意思了,"鮑曼說。"由此,他們自然也就不認為我很有趣了。"
不過,他認為文化差異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英語中,你總是彬彬有禮,即使你在批評某事。但德語則不同。我們會說出我們的想法,因此,我自然認為,英語人士的印象是,德國人邏輯性強,粗魯,僅此而已(但他們是非常好的工程師),他們了無生趣," 鮑曼說。
德國喜劇演員克里斯蒂安·舒爾特-勞(Christian Schulte-Loh)對此也有同感。他完全意識到德國人的刻板印象,他在他的新書"ZumLachen auf die Insel(《帶著笑話來到英格蘭》)"中寫道,德國人過於誠實但不夠禮貌,英國人則過於溫文爾雅而不夠坦誠。
不過,經常在柏林無厘頭喜劇俱樂部和國際巡演中演出的舒爾特-勞表示,這種特殊的刻板印象在他的常規作品中實際上是很好的段子。例如,當在倫敦的頂級秘密喜劇俱樂部(Top Secret Comedy Club)進行的一次開場表演中,在滿座的觀眾面前,他一開場就拿自己的國籍開涮。
"大家好,我是克里斯蒂安,我是一名德國喜劇演員!"當人群發出笑聲時,他稍許停頓下來。"哦,我明白預期已經下降了。沒關係,我只能盡力而為!"
(BBC)艾米•麥克弗森 (Amy McPherson)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