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如畫的別爾坦 (Biertan) 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七個特蘭西瓦尼亞(Transylvania)撒克遜人村莊之一,時間在這裏彷彿凝固了一樣。馬車仍是這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當地居民會聚集在鋪有鵝卵石的村廣場上進行著商品交易。村莊中心矗立著一座 15 世紀的教堂,在當時能夠用作防禦的用途,從它的頂部能夠俯瞰周圍的建築物。
在教堂裏,順著其中一面防衛圍牆有一座小房子,房間僅比廚房稍大。300 年來,婚姻觸礁的夫妻會被當地主教關在這裏,最多長達六周,希望他們能夠解決彼此問題,避免走上離婚一途。
這可能聽起來像是一場噩夢,但是有記錄表明,這所婚姻監獄相當有效。
別爾坦的現任牧師烏爾夫·齊格勒 (Ulf Ziegler) 表示,"由於有這座神聖建築,別爾坦設有主教席位的 300 年裏,僅發生過一次離婚案例。"
如今,這個又小又黑的監獄成為一家博物館,裏面擺設了一對人體模型。房間天花板低矮,牆壁厚實,簡單地配有桌椅、儲物櫃和一張撒克遜人的傳統睡牀,這張牀看起來很小,幾乎像是兒童牀一樣。當夫妻試圖在這一狹小的空間內修複婚姻時,一切都必須分享,無論是枕頭和毯子,還是僅有的一套餐桌餐具,無不例外。
路德教(Lutheranism)是特蘭西瓦尼亞的撒克遜人信仰的宗教,生活的大多數方面都要受它管轄,儘管在某些情況下(例如通姦)允許離婚,但首選仍然是夫婦盡力挽救其婚姻。因此,想要離婚的夫婦將自願拜訪主教,主教會將他們送到這所婚姻監獄,看看他們在各奔東西前能否重歸於好。
"這所監獄是讓社會保持古老基督教秩序的一種工具。"齊格勒解釋道,他同時認為,這樣也有益於依賴家庭生存的婦女和兒童。如果真的離婚了,丈夫一方就不得不向前妻支付其收入的一半,但如果他是再婚後再度離婚,他的第二任妻子則無權獲得他的任何收入。
12 世紀,撒克遜定居者(最初來自今天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和德國等地區)應匈牙利國王蓋薩二世(Géza II)邀請在特蘭西瓦尼亞村定居,保護村子不受韃靼人(Tatar)和奧斯曼帝國(Ottoman)入侵者的威脅,併發展本地區經濟。特蘭西瓦尼亞撒克遜人是勤勞的工匠;別爾坦於 1510 年成為擁有 5000 多人的重要市鎮和文化中心。
當太陽漸漸落在起伏的群山背後時,漫步於別爾坦街道,你會發現當地一些人坐在屋外,喝著啤酒,還有農民推著幹草車穿過村莊。這所壯觀的教堂及其周圍的九座防衛塔燈火通明,它的用途明顯:它是早期撒克遜人定居者的中心點,是一個安全的禮拜之地。
在婚姻監獄旁近 11 米高的防衛牆上,能夠俯瞰整個村莊及周圍的鄉村。目前許多居民還使用著古老的農業技術耕耘土地、交易商品謀生。在周圍的青山放牧羊群中隱約可見飽經風霜的牧羊人,這種景象幾個世紀以來可能都未曾改變。
他們的生活仍然在緩慢、默默地推進;只不過現在,有婚姻問題的夫妻不會因為經濟或宗教壓力而勉強維持婚姻關係。
"他們繼續在一起生活的原因可能並不是愛,而是工作和生存,"齊格勒說,"如果一對夫婦被鎖在裏面六周時間,來年他們將很難有足夠的食物,於是迫於壓力,他們要出去繼續一起工作。"
齊格勒認為,即使在今天,婚姻監獄的理念對所有現代婚姻都有潛在的借鑒作用。他並不是唯一存在這種觀念的人:他說,很多人希望利用婚姻監獄修複苦苦掙扎中的婚姻。
"在現代家庭中,彼此共處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們比上一輩要自私得多。"齊格勒說,"我們備嘗孤寂之苦,因而今天我們才需要更多的交談,由此發現真正對我們重要的東西,發現將我們連接在一起的紐帶。"
(BBC)斯蒂芬·麥格拉思 (Stephen McGrath)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