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政府公布了一項全英有關種族平等問題的報告,評估了英國不同民族背景的公民在教育、就業、社會待遇等方面受到的對待和表現。
其中在中小學教育的報告中,不少英國媒體都以顯著標題報道了在英國的華裔學生獨佔鰲頭,在考試成績和升學方面都穩居榜首。
考試成績遙遙領先
在英國最重要的高中畢業升學考試中,24%的華裔學生都能拿到三門功課 A ,相比英國白人學生只有11%和南亞裔學生10%能拿到三門 A,而非洲裔學生這個比例只有5%。吉普賽背景的學生一個都沒有能拿到這個成績的。
這樣的成績意味著,學生有可能考上一流大學。另外一個數字顯示,85%中學畢業的華裔學生都升入大學繼續學習,而其他族裔學生只有三分之二中學後進入大學。
調查還發現,華裔孩子從小學就在初級考試中各項成績領先,到了關鍵的11歲中級考試,華裔學生的通過率是71%,而其他族裔學生的通過率剛過半數。
在更加重要的中學會考GCSE中,華裔學生在主要的英語和數學科目中83%都獲得好成績,英國白人學生這一比率只有59%。
這一現象奇怪嗎?
看到這個報告顯示的事實,並不令人感到奇怪。中國民間自古以來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 ,大多數中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都極為重視,"望子成龍""光宗耀祖"這類的傳統思想代代相傳,看來即使生活在海外,也還是龍的傳人。
那麼,除了這些明顯的原因,為什麼在英國華裔孩子的表現竟超過了英國本土孩子呢?是他們格外聰明刻苦,還是教育制度的原因?
我為此採訪了久居英國,在英國和中國教育界都工作多年的曹群教授,他目前擔任英國萊斯特大學副校長和倫敦聯合學院集團負責國際事務的常務副校長。
談到在英國華裔學生的優秀表現,他似乎並不以為然。他認為,在英國的教育制度下,在中小學階段,背景不同的學生們表現都不錯,華裔孩子略有優勢並不奇怪,原因有若干。
"除了家庭更重視教育,跟很多英國本土孩子比起來,不少華裔孩子似乎學習更刻苦。其實,他們比起在中國教育制度下的學生要輕鬆多了。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報告中,有一個圖表是英國小學可以享受免費校餐(家庭比較貧窮)的學生在英語和數學成績達標率,其中華裔孩子位居榜首,而緊隨華裔學生,位居第二的是孟加拉裔的孩子,其次是印度裔孩子,英國白人孩子僅排位第八。這說明什麼?我認為,不少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家庭和孩子,特別是家境貧困的孩子,或許更珍惜他們在英國所享受的教育,他們希望充分利用優良的而且是免費的英式教育,從而進入大學,獲得高等教育文憑,然後找到一份好工作,為家庭也為自己謀一個更舒適和光明的未來。"
那麼,英國白人家庭的孩子呢?曹先生認為,很多英國中產階級家庭也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很多人都情願花錢送孩子上私立學校,從這些師資和設備都更好的私立學校,升入大學深造幾乎是順理成章。 不過,英國是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又是福利國家,全民享受免費醫療保健,人們基本沒有後顧之憂,因此更多英國家庭對孩子教育採取一種自然而放鬆的態度,認為人的一生中兒童時期轉瞬即逝,成人後永遠都不可能像孩童時期那樣無憂無慮了,所以,他們不逼孩子刻苦學習,而是希望他們能參加更多的課外活動,享受更多只有孩童時期才能享受的時光。
另外,比起中國的14億人口,英國只有六千多萬人,不能不承認,在英國上大學和求職的競爭要輕鬆得多。這也是英國本土學生似乎並不那麼努力的原因之一。
我不禁想起很多年都沒再想過的一個詞 :"窮則思變"。
中英教育制度需要互補?
我問曹先生,他認為中國和英國的教育制度有優劣之分嗎?他更傾向哪一種呢?曹群先生笑著說,"我和我的英國教育同事們也常常討論這個問題。英國和中國的國情不同,社會制度不同,自然教育體系也不同。我不認為有優劣之分,兩國的教育制度都適合各自的國情。當然,各有千秋。
"中國的中小學教育近年來引起西方國家極大關注,他們的基礎教育非常扎實,但學生壓力大,功課多,成績從分數上來看也明顯佔優勢。而英國國立中小學教育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學習能力,甚至動手做項目的能力。但我個人覺得,英國中小學教育基本寓學習於娛樂之中,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像中國學校抓得那麼緊。我認為,主要是一個平衡問題。近年來,不少英國教育界人士都前往中國考察,也請中國教師來到英國學校交流。我感到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現象。"
曹先生說,他希望看到通過中英兩國教育界的交流互補,英國的中小學能在基礎教育上更強化,而中國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能減輕一點學習壓力,有一個更加幸福快樂的童年。
玉川 BBC中文網撰稿人
其中在中小學教育的報告中,不少英國媒體都以顯著標題報道了在英國的華裔學生獨佔鰲頭,在考試成績和升學方面都穩居榜首。
考試成績遙遙領先
在英國最重要的高中畢業升學考試中,24%的華裔學生都能拿到三門功課 A ,相比英國白人學生只有11%和南亞裔學生10%能拿到三門 A,而非洲裔學生這個比例只有5%。吉普賽背景的學生一個都沒有能拿到這個成績的。
這樣的成績意味著,學生有可能考上一流大學。另外一個數字顯示,85%中學畢業的華裔學生都升入大學繼續學習,而其他族裔學生只有三分之二中學後進入大學。
調查還發現,華裔孩子從小學就在初級考試中各項成績領先,到了關鍵的11歲中級考試,華裔學生的通過率是71%,而其他族裔學生的通過率剛過半數。
在更加重要的中學會考GCSE中,華裔學生在主要的英語和數學科目中83%都獲得好成績,英國白人學生這一比率只有59%。
這一現象奇怪嗎?
看到這個報告顯示的事實,並不令人感到奇怪。中國民間自古以來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 ,大多數中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都極為重視,"望子成龍""光宗耀祖"這類的傳統思想代代相傳,看來即使生活在海外,也還是龍的傳人。
那麼,除了這些明顯的原因,為什麼在英國華裔孩子的表現竟超過了英國本土孩子呢?是他們格外聰明刻苦,還是教育制度的原因?
我為此採訪了久居英國,在英國和中國教育界都工作多年的曹群教授,他目前擔任英國萊斯特大學副校長和倫敦聯合學院集團負責國際事務的常務副校長。
談到在英國華裔學生的優秀表現,他似乎並不以為然。他認為,在英國的教育制度下,在中小學階段,背景不同的學生們表現都不錯,華裔孩子略有優勢並不奇怪,原因有若干。
"除了家庭更重視教育,跟很多英國本土孩子比起來,不少華裔孩子似乎學習更刻苦。其實,他們比起在中國教育制度下的學生要輕鬆多了。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報告中,有一個圖表是英國小學可以享受免費校餐(家庭比較貧窮)的學生在英語和數學成績達標率,其中華裔孩子位居榜首,而緊隨華裔學生,位居第二的是孟加拉裔的孩子,其次是印度裔孩子,英國白人孩子僅排位第八。這說明什麼?我認為,不少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家庭和孩子,特別是家境貧困的孩子,或許更珍惜他們在英國所享受的教育,他們希望充分利用優良的而且是免費的英式教育,從而進入大學,獲得高等教育文憑,然後找到一份好工作,為家庭也為自己謀一個更舒適和光明的未來。"
那麼,英國白人家庭的孩子呢?曹先生認為,很多英國中產階級家庭也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很多人都情願花錢送孩子上私立學校,從這些師資和設備都更好的私立學校,升入大學深造幾乎是順理成章。 不過,英國是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又是福利國家,全民享受免費醫療保健,人們基本沒有後顧之憂,因此更多英國家庭對孩子教育採取一種自然而放鬆的態度,認為人的一生中兒童時期轉瞬即逝,成人後永遠都不可能像孩童時期那樣無憂無慮了,所以,他們不逼孩子刻苦學習,而是希望他們能參加更多的課外活動,享受更多只有孩童時期才能享受的時光。
另外,比起中國的14億人口,英國只有六千多萬人,不能不承認,在英國上大學和求職的競爭要輕鬆得多。這也是英國本土學生似乎並不那麼努力的原因之一。
我不禁想起很多年都沒再想過的一個詞 :"窮則思變"。
中英教育制度需要互補?
我問曹先生,他認為中國和英國的教育制度有優劣之分嗎?他更傾向哪一種呢?曹群先生笑著說,"我和我的英國教育同事們也常常討論這個問題。英國和中國的國情不同,社會制度不同,自然教育體系也不同。我不認為有優劣之分,兩國的教育制度都適合各自的國情。當然,各有千秋。
"中國的中小學教育近年來引起西方國家極大關注,他們的基礎教育非常扎實,但學生壓力大,功課多,成績從分數上來看也明顯佔優勢。而英國國立中小學教育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學習能力,甚至動手做項目的能力。但我個人覺得,英國中小學教育基本寓學習於娛樂之中,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不像中國學校抓得那麼緊。我認為,主要是一個平衡問題。近年來,不少英國教育界人士都前往中國考察,也請中國教師來到英國學校交流。我感到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現象。"
曹先生說,他希望看到通過中英兩國教育界的交流互補,英國的中小學能在基礎教育上更強化,而中國的學生,特別是小學生,能減輕一點學習壓力,有一個更加幸福快樂的童年。
玉川 BBC中文網撰稿人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