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有風險,參賽須謹慎!

今年10月1日,一年一度的科隆馬拉松賽事如期舉行。不過,賽事之後第二天,組委會通報表示,有一名半程馬拉松參賽者在比賽中突然崩潰倒地,儘管眾多醫生全力搶救,這名跑者最終依然在醫院不治身亡。目前已經核實死者是一名中國人。

科隆馬拉松賽事組委會在10月2日的通報中表示,組委會對這名跑者的去世感到十分痛心,並且對其親友表示深切的同情。組委會並沒有透露這名去世參賽者的任何訊息,並且請求公眾予以理解。

在前一天的晚上,科隆市長何珂(Henriette Reker)已經對這起死訊表示震驚、並對家屬表示慰問。

不過,地方報紙《科隆評論報》(Kölnische Rundschau)在週二披露了更多詳情。該報援引來自警方的消息指出,死者是一名中國籍35歲男子,在半程馬拉松賽事中,他在大約第11公里處突然崩潰倒地。賽道巡查員立刻呼叫救護員以及急救醫生趕往此處,並且一度成功地完成了心肺復甦。不過,這名參賽者在被送到醫院後,情況又重新惡化,最終不治身亡。

根據德國之聲掌握的消息,這名跑者供職於一家總部位於科隆的展會營銷諮詢公司,平時在位於上海的分公司工作。該公司每年秋天都會組織一些海外分部的員工前來參加科隆馬拉松賽事。本週五,該公司在其社交媒體公眾賬號上用中、英文發貼表示"深切哀悼我們最親愛的朋友和同事,他在10月1日星期天突然地離開了我們。我們在此請求大家尊重悼念者的隱私。"

醫生不夠用,跑者伸援手

科隆馬拉松賽事此前已經多年沒有發生過死亡事故。據賽事組委會介紹,全長42.2公里的賽道上,分佈了共165名救護人員;他們或是駐守在平均間隔3公里的救護站中,或是騎著自行車巡查賽道。組委會透露,今年的賽事中,救護人員總共醫治了118名參賽者,而去年的賽事中則有130人尋求救助;其中,大多是肌肉拉傷或者是不慎跌倒造成的輕傷。在總共11708名半程馬拉松的起跑者中,有88人沒能抵達終點,其中就包括了不幸去世的35歲中國籍男子。

值得注意的是,救護員(Sanitäter)並不一定是急救醫生(Notarzt)。在德國,各行各業的人都可以在業餘時間參加由紅十字會等認證機構組織的培訓,並且在通過考核後成為救護員;法律還規定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必須保證有足夠比例的員工擁有救護員資格。救護員掌握比較簡單的急救知識,能夠進行包紮、心肺復甦等基礎操作,但是無法應付較為複雜的情況。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夠在專業急救醫生抵達前立刻對急症病人展開初步救治。

不過,相比賽事規模(全程馬拉松四千餘人、半程馬拉松一萬餘人),總共165人的醫護團隊並不總是能夠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在這種情況下,跑者之間的互助就尤為重要。一名參加了本次賽事的德國之聲培訓部員工透露,他在剛剛抵達終點後不久,就協助救助了一名暈倒的參賽者:後者在距離終點約100米處正最後衝刺時突然倒地,他立刻從終點休息區奔去查看情況;另兩名正在衝刺的跑者也立刻停下腳步,一同救助倒地者,並呼叫救護員。"但是救護員大約過了三、五分鐘才趕到,這時他已經失去意識、嘴唇發紫。趕來的幾名救護員也無法應對這種情況,於是我們立刻把他抬上了邊上的一輛救護車,他們拉響警報直奔醫院。我非常敬佩那兩名停下腳步的半馬選手,他們在終點線前損失了大約6分鐘的時間。"

牙痛也是病!切忌貿然參賽

據多名參加了今年科隆馬拉松的跑者介紹,為了參加賽事,他們都長期堅持長跑訓練,至少也要保持一週一次的訓練間隔;並且在賽事之前的三、四個月,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保持每週三次左右的訓練頻率。

科隆馬拉松賽事組委會也建議參賽著應當具備平時的鍛鍊基礎,切忌盲目參賽。和許多其他城市的馬拉松賽事一樣,科隆組委會也在其官方網站上設立了一套參賽者自我健康篩查系統;如果報名者在問卷中表示並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亦無較系統的鍛鍊基礎,系統會建議不要參賽。

去世參賽者生前供職企業的網站上顯示,這名跑者此前大約每週訓練2~3次,屬於正常鍛鍊的範疇。不過,能夠導致長跑猝死的因素有很多,不僅僅侷限於缺乏鍛鍊。疾病、疲勞、時差等因素都有可能在長跑過程中突然"發作",造成嚴重後果。科隆馬拉松組委會主席弗裡施(Markus Frisch)就呼籲,跑者必須"學會聆聽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哪怕只是牙痛、普通感冒等症狀出現,也千萬不要參賽。"

德國之聲中文網 作者 文山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