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演藝界喜歡說"忽悠",世界著名鋼琴家郎朗前幾天用一隻手彈了《藍色狂想曲》。這是他技藝精湛、還是把這"忽悠"精神發揚到了古典音樂?
郎朗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邀請76歲爵士樂大師奇克柯利亞(Chick Corea),和得到郎朗資助的年輕鋼琴手蘭多(Maxim Lando),三人五手、兩架鋼琴一起演奏格什溫(George Gershwin)的《藍色狂想曲》。
花樣百出
關於人們對郎朗喜歡玩花活的評論網上有很多。郎朗曾對英國《衛報》表示,就像人們接受並喜歡運動員或是好萊塢演員的表現一樣,他想要呈現給人們"古典也能酷起來",還反問道:"這樣難道不對嗎?"
這次郎朗拿一隻手彈琴,又出了回奇招。但是這也事出有因。今年4月他宣佈左手臂受傷,取消了一系列演出。
郎朗為了給這次"大招"做鋪墊,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還特意曬了演出前一天他觀看76歲爵士樂大師奇克柯利亞現場表演的照片。
這讓人不禁聯想起郎朗在此之前的一系列花活展示。
郎朗自創的鋼琴課,教學方式也打破常規,戶外教鋼琴、社交平台秀表情包,讓鋼琴家郎朗又成了"表情帝"。郎朗對此的回應是:"音樂就是可以帶來快樂。"
2011年在英國皇家節日音樂廳,郎朗的50架三角鋼琴100名琴手,為青少年普及古典音樂的演奏,就讓他的腦殘粉大飽眼福。他還如法炮製2013年在深圳福田又來了一回。
郎朗的音樂"大招",應該是從與拉二胡的父親一起在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聯袂演出開始的。他當時與父親合奏中國民樂《賽馬》,外界曾有評價說,看這場演出的過癮程度絶不亞於看場武打。BBC也因為這場音樂會而評價"郎朗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家"。
新觀眾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黑羅蒂諾夫(Rustem Hayroudinoff)在接受BBC採訪時提到,郎朗一直都非常善於在媒體前表現自己,三人五手的新嘗試是非常聰明的特技花活。
說郎朗聰明選曲是因為,這回郎朗"飛巖走壁"演特技的曲目《藍色狂想曲》,即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古典音樂,也不算是純爵士。想要彈好它,還必須得有專業的鋼琴功底。
關鍵是它的旋律耳熟能詳,並且十分代表北美文化,不然導演伍迪·艾倫的電影《曼哈頓》和迪士尼的《幻想曲2000》不會不約而同選中它出現在影片裏。
這本身就給嚴肅的古典音樂加進了娛樂的佐料,而為這樣花活買單的就是好這口的新觀眾。
黑羅蒂諾夫教授說:"他們是喜歡郎朗音樂會上的視覺享受,而非傳統意義上講的去"聽"場嚴肅的古典音樂會。"
這與郎朗在自己Instagram上的簽名"我相信古典音樂適合每個人"不謀而合。
忽悠?
然而畢業於在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不願透露姓名的某高校教師,對於郎朗這次的鋼琴彈法不認同,他認為,從鋼琴專業角度講,借別人的左手彈琴,十分難協調。因為兩隻手根本不受一個大腦支配。
朗朗這次演奏會,在他看來是"娛樂明星追求媒體曝光"、忽悠觀眾,而缺乏藝術家該有的職業責任。
有媒體還質疑,不知道一直認為"音樂可以帶來快樂"的郎朗是否也想像12名鋼琴家共同彈奏一架鋼琴的演出那樣,也創造出個"忽悠"世界吉尼斯紀錄來。
同時學院派的黑羅蒂諾夫卻看好郎朗給古典鋼琴演奏帶來的新鮮氣息。他說,在媒體面前恰到好處的秀特技,是"搶鏡"的捷徑。古典音樂也不一定要和"一本正經"劃等號。
他還指出,想要被娛樂的觀眾,對從音樂中得到啟迪或是受到教育並沒有興趣。
就像黑羅蒂諾夫所說:"喜歡郎朗演奏風格的人,一定會來看他的音樂會。但來聽英國鋼琴家安得拉斯·席夫(Andras Schiff)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的觀眾,或許就不會喜歡郎朗一隻手彈《藍色狂想曲》。"
(BBC)
郎朗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邀請76歲爵士樂大師奇克柯利亞(Chick Corea),和得到郎朗資助的年輕鋼琴手蘭多(Maxim Lando),三人五手、兩架鋼琴一起演奏格什溫(George Gershwin)的《藍色狂想曲》。
花樣百出
關於人們對郎朗喜歡玩花活的評論網上有很多。郎朗曾對英國《衛報》表示,就像人們接受並喜歡運動員或是好萊塢演員的表現一樣,他想要呈現給人們"古典也能酷起來",還反問道:"這樣難道不對嗎?"
這次郎朗拿一隻手彈琴,又出了回奇招。但是這也事出有因。今年4月他宣佈左手臂受傷,取消了一系列演出。
郎朗為了給這次"大招"做鋪墊,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還特意曬了演出前一天他觀看76歲爵士樂大師奇克柯利亞現場表演的照片。
這讓人不禁聯想起郎朗在此之前的一系列花活展示。
郎朗自創的鋼琴課,教學方式也打破常規,戶外教鋼琴、社交平台秀表情包,讓鋼琴家郎朗又成了"表情帝"。郎朗對此的回應是:"音樂就是可以帶來快樂。"
2011年在英國皇家節日音樂廳,郎朗的50架三角鋼琴100名琴手,為青少年普及古典音樂的演奏,就讓他的腦殘粉大飽眼福。他還如法炮製2013年在深圳福田又來了一回。
郎朗的音樂"大招",應該是從與拉二胡的父親一起在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聯袂演出開始的。他當時與父親合奏中國民樂《賽馬》,外界曾有評價說,看這場演出的過癮程度絶不亞於看場武打。BBC也因為這場音樂會而評價"郎朗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鋼琴家"。
新觀眾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黑羅蒂諾夫(Rustem Hayroudinoff)在接受BBC採訪時提到,郎朗一直都非常善於在媒體前表現自己,三人五手的新嘗試是非常聰明的特技花活。
說郎朗聰明選曲是因為,這回郎朗"飛巖走壁"演特技的曲目《藍色狂想曲》,即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古典音樂,也不算是純爵士。想要彈好它,還必須得有專業的鋼琴功底。
關鍵是它的旋律耳熟能詳,並且十分代表北美文化,不然導演伍迪·艾倫的電影《曼哈頓》和迪士尼的《幻想曲2000》不會不約而同選中它出現在影片裏。
這本身就給嚴肅的古典音樂加進了娛樂的佐料,而為這樣花活買單的就是好這口的新觀眾。
黑羅蒂諾夫教授說:"他們是喜歡郎朗音樂會上的視覺享受,而非傳統意義上講的去"聽"場嚴肅的古典音樂會。"
這與郎朗在自己Instagram上的簽名"我相信古典音樂適合每個人"不謀而合。
忽悠?
然而畢業於在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不願透露姓名的某高校教師,對於郎朗這次的鋼琴彈法不認同,他認為,從鋼琴專業角度講,借別人的左手彈琴,十分難協調。因為兩隻手根本不受一個大腦支配。
朗朗這次演奏會,在他看來是"娛樂明星追求媒體曝光"、忽悠觀眾,而缺乏藝術家該有的職業責任。
有媒體還質疑,不知道一直認為"音樂可以帶來快樂"的郎朗是否也想像12名鋼琴家共同彈奏一架鋼琴的演出那樣,也創造出個"忽悠"世界吉尼斯紀錄來。
同時學院派的黑羅蒂諾夫卻看好郎朗給古典鋼琴演奏帶來的新鮮氣息。他說,在媒體面前恰到好處的秀特技,是"搶鏡"的捷徑。古典音樂也不一定要和"一本正經"劃等號。
他還指出,想要被娛樂的觀眾,對從音樂中得到啟迪或是受到教育並沒有興趣。
就像黑羅蒂諾夫所說:"喜歡郎朗演奏風格的人,一定會來看他的音樂會。但來聽英國鋼琴家安得拉斯·席夫(Andras Schiff)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曲集》的觀眾,或許就不會喜歡郎朗一隻手彈《藍色狂想曲》。"
(BBC)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郎朗一隻手玩轉卡內基忽悠也好,創意也好,別出心裁也好,那是他的事與大家毫無關系。人家是紅人想咋地就咋地。我只注重結果----嚴肅的古典音樂是否可以這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