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維加斯槍擊屠殺之後,美國社會湧現兩種聲音:禁槍一派強烈譴責,羅列國會議員收受槍商及全國來福槍協會(N.R.A.)政治捐獻名單,要求盡快立法禁槍。擁槍派則以1791年通過的憲法第二修正案為本,「人民持有及攜帶武器權利不得侵犯」(the right of the people to keep and bear Arms, shall not be infringed),打出建國以降秉持的「天援槍權」負隅頑抗。前者的取態在《紐約時報》一一可見,自由派刊物《大西洋》專欄作家法羅斯(James Fallows)心水清,說這些收了捐獻的議員對死難者「憶念與祈禱」,卻一點禁槍行動都沒有。後者的立論以老牌右翼政論刊物《國家評論》為主,網頁版有五篇相關文章,包括認為現時不必急於做決定,因為「情緒激動時容易做錯決定」;又說「左翼分子誤解全國來福槍協會」。
每次槍擊屠殺,類似反應定必出現,據以往的事態發展規律,過不了多久,爭取禁槍的聲音慢慢微弱,國會議事堂激昂辯論逐漸減少,直至下一次屠殺發生。也是過去的經驗,爭論很大程度集中左右之爭和政策層面,另附狠批議員收受政治捐獻,這是屠殺-譴責-辯論-無功而退-再屠殺-再譴責-再辯論-再無功而退的惡性循環,亦是禁槍/擁槍爭論至今不休的二元本質,直到拉斯維加斯黑夜密集槍聲過後59死逾500傷的這次屠殺。
早前特朗普聲稱美式足球隊三藩巿四九人前球員卡帕歷克(Colin Kaepernick)拒絕在奏國歌時站立是「不尊重傳統」、要球隊班主革除這些「狗娘養的」,無視這是卡帕歷克對2014年警察開槍擊斃黑人少年布朗的種族不公控訴。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的社會聲音,今天在特朗普上台後呈現分裂的美國社會日益遠颺;也是在這個美國,種族矛盾的張力,把管制槍械爭論帶到另一個層面。拉斯維加斯屠殺事發10月1日晚,一天之後,黑人唱作歌手班奈特(Eric Benét)在社交媒體留下這段說話:「如果每一個美國黑人成年男子,明天購買並登記一支半自動步槍,國會就會在周五前通過禁槍法案」(If every black adult male in the U.S. bought& registered a semi-automatic rifle tomorrow, Congress would Pass gun control laws by Friday)。留言甫出,被人轉貼又轉貼,其中一個被網友給「讚」的貼文說:只要坐滿幾輛巴士的黑人去槍展買槍,「看看國會怎樣應對禁槍?」
和平抗爭稍縱即逝
班奈特的留言引發大量回應,網民Pat Dawson說,50年前加州就曾經發生,那時州長是列根,對槍械管制寬鬆,「直至奧克蘭的黑豹黨,帶著霰彈槍和手槍在國會石階出現,列根立即通過嚴厲的槍管法案」。此刻難以知道美國官員是否看過這些貼文和留言,但黑人族群的反彈絕對不能小覷。黑豹黨(Black Panthers)是1966年創立的一個黑人激進武裝組織,被當時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稱為「對美國內部安全最大威脅」。其後與執法人員多次爆發槍戰,不少黑豹黨員喪生,相比同一年代的反對越戰學生運動,訴諸行動的黑豹黨,是最令美國當局頭痛的組織。在美國今天的種族矛盾氛圍,有人重提黑豹黨當年種種,由此回到「黑人買槍,國會即禁槍」之說,特朗普倘若再在談到種族矛盾時言行火上加油,儘管類似黑豹黨的激進思潮重現機會極低,未來情況著實難以令人樂觀。
表面上,槍支爭論與種族矛盾是兩回事,美國40年來關於禁槍與擁槍的辯論,著眼點在於社會安全和自衞權利,當中夾纏利益集團及意識形態,交織成一套大得無法推轉的槍支文化。在另一邊,近年美國種族矛盾激化,屢見警民衝突,猶有甚者是今年8月維珍尼亞州白人至上主義分子作惡,使得在民權法案通過半世紀後的今天,黑人族群依然無助無望。導火線是特朗普以頑固保守取態對應黑人族群的不滿,這種刻意的盲目有如煽風點火,冀圖借力保守思潮輾壓追求公義的聲音。因此,當卡帕歷克國歌聲中拒絕站立的追求黑人公義行為遭到特朗普粗暴對待,班奈特的另一種態度的表述隨即得到認同。必須指出,這是對特朗普的嚴厲警告:要是他不回到原點,認真處理惡化的種族矛盾,卡帕歷克的和平抗爭將會稍縱即逝,到那時候想回頭的話,恐怕已是無力回天。
觀照歷史,槍支雖然創造美國,但是也幾乎毀滅美國,林肯與甘迺迪兩名總統百年之間先後死於刺客槍下,林肯解放黑奴、甘迺迪開拓年輕一代胸懷,俱在美國書頁寫下重要一章。及至槍聲一響,他們的改革之路倏然而止,槍支的屬性顯而易見。可是,美國上下始終未能從這些糾結當中走出新路,不敢作出輕重權衡,於是生命陸續賠上,孤苦故事從未稍停。最想不到的是,在美國種族矛盾即將引發社會爆炸的前夜,槍支文化在當中竟是觸媒的一種,槍與美國的弔詭關係,再一次冒現出來。
安裕
香港 蘋果日報
每次槍擊屠殺,類似反應定必出現,據以往的事態發展規律,過不了多久,爭取禁槍的聲音慢慢微弱,國會議事堂激昂辯論逐漸減少,直至下一次屠殺發生。也是過去的經驗,爭論很大程度集中左右之爭和政策層面,另附狠批議員收受政治捐獻,這是屠殺-譴責-辯論-無功而退-再屠殺-再譴責-再辯論-再無功而退的惡性循環,亦是禁槍/擁槍爭論至今不休的二元本質,直到拉斯維加斯黑夜密集槍聲過後59死逾500傷的這次屠殺。
早前特朗普聲稱美式足球隊三藩巿四九人前球員卡帕歷克(Colin Kaepernick)拒絕在奏國歌時站立是「不尊重傳統」、要球隊班主革除這些「狗娘養的」,無視這是卡帕歷克對2014年警察開槍擊斃黑人少年布朗的種族不公控訴。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的社會聲音,今天在特朗普上台後呈現分裂的美國社會日益遠颺;也是在這個美國,種族矛盾的張力,把管制槍械爭論帶到另一個層面。拉斯維加斯屠殺事發10月1日晚,一天之後,黑人唱作歌手班奈特(Eric Benét)在社交媒體留下這段說話:「如果每一個美國黑人成年男子,明天購買並登記一支半自動步槍,國會就會在周五前通過禁槍法案」(If every black adult male in the U.S. bought& registered a semi-automatic rifle tomorrow, Congress would Pass gun control laws by Friday)。留言甫出,被人轉貼又轉貼,其中一個被網友給「讚」的貼文說:只要坐滿幾輛巴士的黑人去槍展買槍,「看看國會怎樣應對禁槍?」
和平抗爭稍縱即逝
班奈特的留言引發大量回應,網民Pat Dawson說,50年前加州就曾經發生,那時州長是列根,對槍械管制寬鬆,「直至奧克蘭的黑豹黨,帶著霰彈槍和手槍在國會石階出現,列根立即通過嚴厲的槍管法案」。此刻難以知道美國官員是否看過這些貼文和留言,但黑人族群的反彈絕對不能小覷。黑豹黨(Black Panthers)是1966年創立的一個黑人激進武裝組織,被當時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稱為「對美國內部安全最大威脅」。其後與執法人員多次爆發槍戰,不少黑豹黨員喪生,相比同一年代的反對越戰學生運動,訴諸行動的黑豹黨,是最令美國當局頭痛的組織。在美國今天的種族矛盾氛圍,有人重提黑豹黨當年種種,由此回到「黑人買槍,國會即禁槍」之說,特朗普倘若再在談到種族矛盾時言行火上加油,儘管類似黑豹黨的激進思潮重現機會極低,未來情況著實難以令人樂觀。
表面上,槍支爭論與種族矛盾是兩回事,美國40年來關於禁槍與擁槍的辯論,著眼點在於社會安全和自衞權利,當中夾纏利益集團及意識形態,交織成一套大得無法推轉的槍支文化。在另一邊,近年美國種族矛盾激化,屢見警民衝突,猶有甚者是今年8月維珍尼亞州白人至上主義分子作惡,使得在民權法案通過半世紀後的今天,黑人族群依然無助無望。導火線是特朗普以頑固保守取態對應黑人族群的不滿,這種刻意的盲目有如煽風點火,冀圖借力保守思潮輾壓追求公義的聲音。因此,當卡帕歷克國歌聲中拒絕站立的追求黑人公義行為遭到特朗普粗暴對待,班奈特的另一種態度的表述隨即得到認同。必須指出,這是對特朗普的嚴厲警告:要是他不回到原點,認真處理惡化的種族矛盾,卡帕歷克的和平抗爭將會稍縱即逝,到那時候想回頭的話,恐怕已是無力回天。
觀照歷史,槍支雖然創造美國,但是也幾乎毀滅美國,林肯與甘迺迪兩名總統百年之間先後死於刺客槍下,林肯解放黑奴、甘迺迪開拓年輕一代胸懷,俱在美國書頁寫下重要一章。及至槍聲一響,他們的改革之路倏然而止,槍支的屬性顯而易見。可是,美國上下始終未能從這些糾結當中走出新路,不敢作出輕重權衡,於是生命陸續賠上,孤苦故事從未稍停。最想不到的是,在美國種族矛盾即將引發社會爆炸的前夜,槍支文化在當中竟是觸媒的一種,槍與美國的弔詭關係,再一次冒現出來。
安裕
香港 蘋果日報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