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德美特(Tadmamet)村距離繁華的摩洛哥南部城市馬拉喀什(Marrakech)雖然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但是,這兒卻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小村坐落於高聳的阿特拉斯山脈(High Atlas),有居民400人,距離最近的村莊約40公里(25英里)。村民過著簡樸自然的鄉村生活。
大麥、土豆、蘋果之類的農作物是主要收入來源,大多數人沒有汽車。這兒,沒有智能手機、互聯網。就連電力供應都是個問題,尤其是在嚴寒的冬季。
不過,也許有一種新的方式能滿足村莊的能源需求。而這將來自一種似乎不太可能的來源:小村的禮拜之所——清真寺。
去年,塔德美特上了新聞報道:它從零開始,建造了摩洛哥第一個太陽能清真寺。清真寺的屋頂覆蓋了一層太陽能電池板,它產生的能源不僅能滿足清真寺的能源需求,為隔壁伊瑪目的房子供電,還能為村莊提供部分能源。
"這是摩洛哥的第一座能源富餘的清真寺,"德國國際合作組織(GIZ)的工作人員簡·克里斯托弗·坤哲(Jan-Christoph Kuntze)說。該組織是德國的一家政府機構,為該項目提供支持。
塔德美特清真寺的獨特性為其它此類清真寺樹立了榜樣,它是摩洛哥政府三年前啟動的"綠色清真寺"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的目的是從摩洛哥境內的51,000餘處清真寺開始,逐步減少公共建築的能源消耗。
在清真寺,照明消耗了最多的能源,然後是祈禱用音響設備和真空吸塵器等小一些的日常事項。
"清真寺的能源消耗不似其它建築那麼複雜,所以項目從清真寺開始比較容易," 坤哲說。
作為穆斯林國家,清真寺在摩洛哥社會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塔德美特,清真寺是村子裏唯一的公共建築。現在它還是教學場所,替代需要修繕的小教室。
"現在,孩子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來這兒學習,因為這兒有電,"小村聯合會的頭領布來因·伊布詩蘭姆(Brahim Idbdslaam)說,"學校沒有電。"
陶歐麗·柯碧拉(Taouli Kebira)生活在這個小村,新清真寺建築在她家捐獻的地基之上。她還清楚的記得當年村民點著蠟燭禮拜的情形。
"如果當時有風吹過,把蠟燭吹滅,人們就會在黑暗中繼續祈禱,"她說。
現在天黑之後,清真寺還能為街上的路燈提供電力。以前,日落後,小村莊就完全沉寂在黑暗之中。人們還計劃用富餘的電力從井中抽水灌溉,而此項工作目前還是依靠人力。
塔德美特清真寺的屋頂角落處還隱蔽安裝了一個太陽能熱水器,為禱告者洗禮提供熱水,寺內還安裝有節能LED燈。
"私人住宅沒有熱水," 坤哲說,"現在,村民可以在清真寺旁的盥洗室衝個熱水澡。
電很貴,因此,其他村民更希望能在家裏使用太陽能,柯碧拉說。不過,儘管太陽能電池板和太陽能熱水器的價格在下降,但對塔德美特這樣的低收入地區來說,價格還是太高。
此外,這項計劃還增強了人們對綠色能源的認知與接受,有人已經表達了購買意願。從長期來看,太陽能的性價比更明顯:清真寺的廉價太陽能已經開始在影響到了小村莊的其它方面。
"老清真寺的能源開支由社區成員共同承擔,現在,我們已經不用再花這筆錢了," 伊布詩蘭姆說。
***
這是摩洛哥為支持巴黎氣候公約承諾到203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34%這一更大目標的一部分。作為綠色清真寺試點項目的一部分,摩洛哥去年已經整修了100家清真寺,包括馬拉喀什兩家最大的清真寺。
目前,摩洛哥主要依靠化石燃料解決其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過去10年間,由於新建基礎設施項目的緣故,摩洛哥的電力需求增加了一倍。而其中97%的石油、天然氣和煤都需要進口。
摩洛哥每年的日照時間超過3000小時,在有些地區,利用風能和水力發電的條件優良。因此摩洛哥的目標是力爭到2030年52%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
綠色清真寺計劃的好處遠不止為一個村莊提供了電力。塔德美特當地居民對氣候變化有著切身感受。
在塔德美特,乾旱是常事,而且缺少灌溉用水。"過去,我們通常一個星期灌溉一次,現在,我們只能一個月灌溉一次,"伊布詩蘭姆說,"我們的農作物產量在下降。"
他擔心這種情形會越來越惡化,現在,清真寺採用的新技術帶給了他希望。"使用可持續能源將讓我們受益,"他說。
綠色清真寺計劃的另一個目標是教育民眾,幫助人們知曉該計劃的好處。項目舉辦研討研習班,通過電台進行宣傳,解釋綠色能源的工作原理。伊瑪目和神職人員向人們講解,節能和綠色技術符合伊斯蘭教義鼓勵的尊重、克制和節制。
"我們需要幫助民眾認知可再生能源技術,並開始在家庭生活中使用它們," 坤哲說。
向綠色化邁進還應該可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參與綠色清真寺項目工作的人們接受如何進行能源審計,以及如何安裝和維護正在使用的技術的培訓。
在塔德美特,由於清真寺是新建的,村民們還掌握了其它技術。
當地早就有計劃要興建一座新清真寺,因此,該工程作為試點項目被推了出來。"我們的項目合作伙伴建議用現代化標凖建造一所節能型清真寺。" 坤哲說。
村子裏的大多數房子都是用石頭和混凝土建築而成。為了更好地抵禦夏季的酷熱和冬季的嚴寒,長年保持最佳室內溫度,這座建築採用了傳統的建築方法,用泥磚堆砌而成。
參與修建這座清真寺的當地居民奧福迪(Ouaoufdi)曾經聽說過這些技術,但未曾有機會實踐。雖然他有一些建築經驗,但過去都是用直覺去指導自己。現在,他學會了項目管理和安全等專業技能。
"很多年輕人參與了這座清真寺的建築,現在,他們有了資格證書," 伊布詩蘭姆說,"當他們申請其它工作時,這會為他們的簡歷添彩。"
"我們為自己的清真寺而自豪,"他說,"我們的夢想成真了。"
(BBC)桑德·賽斯特莫 (Sandrine Ceurstemont)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