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的首次亞洲之行將引發人們的特別關注。他必須向盟友們解釋為什麼「美國優先」政策並不意味華盛頓將在亞太地區無所作為;此外在北韓問題上,他究竟奉行一種怎樣的戰略?
川普的亞洲政策開始於去年12月一個星期五,應該說是半官方的,他同台灣總統蔡英文通了電話。當時還是候任總統的他做出接聽來自台灣電話的決定,無論作為總統還是候任總統,均堪稱四十年裡破天荒之舉。該事件成為國際新聞的頭條,北京提出正式抗議。
這一事件使得當時作為候任總統的川普提前接觸到亞洲政治的錯綜復雜。這也許是一個及時的提醒,告誡他美國領導人必須慎重考慮在全球事務中扮演的角色。不過川普顯然並不在意這類提醒。
北韓
川普最擅長使用推特表達見解,那裡,他多次稱北韓領導人為"火箭男"(rocket man),暗示向北韓發動預防性進攻或者核打擊。他還公開詆毀國務卿通過外交途徑解決爭端的努力。
在經濟方面,上台伊始川普便下達政令,指示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該協定不僅是歷史上規模最廣泛的協定,同時也是美國旨在應對中國在亞洲不斷擴大經濟、政治影響力多年努力的結晶。
川普政府對北韓的強硬態度,在TPP問題上180度的大轉彎以及"美國優先"的政策,讓亞洲盟友和對手國家都深感不知所措。
也正因如此,川普的首次亞洲之行至關重要,美國史丹佛大學亞洲問題專家奧斯林(Michael Auslin)這樣認為,"因為這裡對川普的政策存在著高度的懷疑。"
"美國優先"?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亞洲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通過郵件告訴德國之聲,川普的亞洲之行為美國保持同該地區盟友和夥伴的關係提供了契機,它顯示,美國會堅定地履行它的責任,即便在"美國優先"政策的背景之下。葛來儀在該中心領導著一個"中國實力項目"。
川普12天的行程中,北韓並非總是中心議題,但這卻是給韓國、日本和中國帶來巨大壓力的議題。
語言捉摸不透
川普在北韓問題上的言論自相矛盾,招致批評,但奧斯林認為,即便如比,這些表態可以解讀為面對北韓紅臉白臉同時上演的一種戰略。"他當真有意發動戰爭?"這是亞洲很多觀察家在聽到川普的戰爭言論後提出的問題。
為安撫美國的盟友,葛來儀說,總統應該語言明確,尤其是過去幾周來,訊息特別混亂。"川普應該呼籲所有相關國家落實聯合國的制裁措施。同時,他還應強調美國願意談判的意志,以及明確指出談判的條件是什麼。"
川普和其團隊由此必須在核心問題上做出讓步,迄今美國堅持的立場是,不承認北韓為有核國家、平壤必須放棄核武試驗並以此作為重返談判桌的條件。
不現實的期待?
馬斯林說,"如果白宮政府認為,目標必須完全可靠,必須是不可逆轉的棄核,那麼就是大錯特錯了。他們設想的這趟列車早就離開了車站。北韓不會放棄他們的核武器,除非武力迫使他們不得不這樣做。"
貿易問題與此相似。亞洲國家希望在後TPP時代,川普對是否有意或者怎樣發展美國同亞太地區的經貿關係給出明確的說法。
應對中國
除北韓和貿易問題外,亞洲專家們認為,川普亞洲之行還要履行"安撫"的重任,告訴當地的盟友以及夥伴,即便歐巴馬重返亞洲的政策已成為歷史,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將離開該地區並將其影響力全盤交給中國。
馬斯林說,"最重要的莫過於,他可以在亞洲解釋美國對亞洲未來何以重要的理由。很多預言都在講,中國的時代正在來臨。他應該改變這一看法,並讓人們相信,川普時期,美國在亞洲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然而,白宮剛剛宣佈,總統不參加在菲律賓舉行的有18個成員國的東亞峰會。馬斯林說,由此可見,川普之行已經鑄下大錯,"從報導看,直至目前可以犯下的最大錯誤,便是繞開東亞峰會。"
在馬斯林看來,川普缺席東亞峰會,便是輕易讓習近平擴大其影響力,後者將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德國之聲中文網 作者 Michael Knigge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