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朝鮮士兵在軍事分界線「脫北」奔向韓國的片段曝光。
11月13日,一名朝鮮士兵駕車到共同警備區(JSA)的韓朝邊界,然後下車狂奔,越過邊界線進入韓國,一輪槍聲緊隨其後。
在韓國與朝鮮之間長達250公里的「非軍事區域」(DMZ)中,共同警備區(JSA)是唯一一個韓朝兩國士兵面對面站崗的區域。共同警備區位處板門店,是韓國當地的熱門旅遊景點。
駐韓聯合國軍司令部指出,片段中明顯見到朝鮮士兵向韓國開槍,以及逾越軍事分界線,違反韓戰後簽訂的停戰協定。
然而,這段影片同時提供了一個罕有的視角,讓外界一窺「脫北」過程以及韓、朝兩方的應對方式。
脫北者險被捕
看這段監控錄像,這名朝鮮士兵竟可生還,實在難得。他下車後數秒,朝鮮守衛就趕到,並在極近距離下向該名士兵開火。
該士兵跑過一條路,在進入韓國數米後倒下,在相信是韓方「自由之家」建築的矮牆後躲避。
脫北的路上沒有障礙物
該脫北者駕車越過一座相信是朝鮮檢查站的建築,一路開往邊界,然後下車,就這樣直奔韓國。
據報,他駕駛的車子突然有輪胎脫落,否則他很可能能夠直接駕車進入韓國範圍。
非軍事區(DMZ)守衛森嚴,但共同警備區(JSA)則沒有架設欄柵、混凝土柱、或其他障礙物等等一般人認為理論上仍在交戰的兩國之間該有的設施。
片中的朝鮮檢查站亦沒有架設欄柵。
韓國防務安全論壇高級研究員楊旭(音譯)向BBC韓語表示,這樣的安排,源於停戰協定中設立共同警備區的原意。
「設立共同警備區,是想要劃出一個中立的範圍,供停戰委員會談判。」楊旭指出,這些談判過往是定期進行的。共同警備區是兩國軍方共同守衛的區域。
「『共同警備區』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因為這是兩國軍方共同守衛的區域。」
開始時,這個區域中的界線較為模糊。但1976年發生了一場小衝突,一名朝鮮軍人殺死了一名正在修剪樹木的美國軍人,是為「斧頭殺人事件」(另稱「板門店事件」)。此後共同警備區有了新規定,兩國士兵只能留在各自的區域。
然而楊旭指出,這片區域內沒有什麼掩護。韓國範圍內的「自由之家」,只有一個入口,是朝南的,從北方來的脫北者,很難直接進入該建築。
朝鮮軍人一度越界
在追捕該名脫北者時,一名朝鮮士兵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越過韓朝的軍事分界線,立即掉頭,跑向同伴。
聯合國軍司令部指,此舉違反了停戰協定。
然而事實上,朝鮮與韓國的「軍事分界線」,在共同警備區內沒有顯著的劃定。
在該區域內,共有6座建築物橫跨軍事分界線,建築物之間,在分界線上有一道矮矮的混凝土隔離帶。
但在聯合國軍司令部公開的這段影片中,這名脫北者從這六座建築物最邊邊的一座跑過,那是一片草地。追著他的朝鮮士兵在越過了分界線後才發現自己已經越界。
共同警備區的嚴格規定
聯合國軍司令部稱,朝鮮軍方朝南向脫北者開火,違返了相關協議。
在1953年簽訂的韓戰停戰協議中,雙方同意「不在非軍事區內、從非軍事區、或向非軍事區作出敵對行為」。
聯合國軍司令部轄下美軍的發言人表示,韓國軍方沒有回擊,「克制得令人佩服」。
該發言人向BBC表示,這次事件的調查結果,已循一般途徑向朝鮮方面傳達,即向著朝方朗讀,由朝方錄音。
現在,就看朝鮮是否願意與韓國坐下來談,討論今次事件,以及如何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
難得一見
片段可見,朝鮮一方的守衛明確裝備齊全,但他們的反應則顯得十分迷茫。
在那名脫北者逃亡時,朝鮮一方曾有阻截他的機會,但當該脫北者高速駛過檢查站時,檢查站的朝鮮守衛似乎陷入惶亂之中。
而朝鮮一方向脫北者開槍,以及有朝鮮守衛一度越界,他們不是在混亂中忘記了規定,就是有意違反規定。
事發之後,幾名朝鮮士兵在現場逗留,似乎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之後才走遠,其中一人還放下了槍去調整褲腳。
一些分析人士注意中片段中出現的槍械。
「理論上,在共同警備區內只可以配備手槍作自衛用途。然而實際上,朝鮮一方的軍人一直有配備更重型的槍械,韓國一方為了防備,應該也有配備重型槍械。」楊旭向BBC表示。
據聯合國軍司令部,韓國一方迅速制定計劃,在未悉該脫北者是否誘餌的情況下,仍快速將其救走。
等待約40分鐘後,兩名韓國士兵悄悄爬到該脫北者身邊,將他拖離現場。
在非軍事區、尤其是共同警備區內脫北,是非常罕見的,此前的例子也遠沒有今次那麼戲劇性。
(BBC)
11月13日,一名朝鮮士兵駕車到共同警備區(JSA)的韓朝邊界,然後下車狂奔,越過邊界線進入韓國,一輪槍聲緊隨其後。
在韓國與朝鮮之間長達250公里的「非軍事區域」(DMZ)中,共同警備區(JSA)是唯一一個韓朝兩國士兵面對面站崗的區域。共同警備區位處板門店,是韓國當地的熱門旅遊景點。
駐韓聯合國軍司令部指出,片段中明顯見到朝鮮士兵向韓國開槍,以及逾越軍事分界線,違反韓戰後簽訂的停戰協定。
然而,這段影片同時提供了一個罕有的視角,讓外界一窺「脫北」過程以及韓、朝兩方的應對方式。
脫北者險被捕
看這段監控錄像,這名朝鮮士兵竟可生還,實在難得。他下車後數秒,朝鮮守衛就趕到,並在極近距離下向該名士兵開火。
該士兵跑過一條路,在進入韓國數米後倒下,在相信是韓方「自由之家」建築的矮牆後躲避。
脫北的路上沒有障礙物
該脫北者駕車越過一座相信是朝鮮檢查站的建築,一路開往邊界,然後下車,就這樣直奔韓國。
據報,他駕駛的車子突然有輪胎脫落,否則他很可能能夠直接駕車進入韓國範圍。
非軍事區(DMZ)守衛森嚴,但共同警備區(JSA)則沒有架設欄柵、混凝土柱、或其他障礙物等等一般人認為理論上仍在交戰的兩國之間該有的設施。
片中的朝鮮檢查站亦沒有架設欄柵。
韓國防務安全論壇高級研究員楊旭(音譯)向BBC韓語表示,這樣的安排,源於停戰協定中設立共同警備區的原意。
「設立共同警備區,是想要劃出一個中立的範圍,供停戰委員會談判。」楊旭指出,這些談判過往是定期進行的。共同警備區是兩國軍方共同守衛的區域。
「『共同警備區』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因為這是兩國軍方共同守衛的區域。」
開始時,這個區域中的界線較為模糊。但1976年發生了一場小衝突,一名朝鮮軍人殺死了一名正在修剪樹木的美國軍人,是為「斧頭殺人事件」(另稱「板門店事件」)。此後共同警備區有了新規定,兩國士兵只能留在各自的區域。
然而楊旭指出,這片區域內沒有什麼掩護。韓國範圍內的「自由之家」,只有一個入口,是朝南的,從北方來的脫北者,很難直接進入該建築。
朝鮮軍人一度越界
在追捕該名脫北者時,一名朝鮮士兵突然發現自己已經越過韓朝的軍事分界線,立即掉頭,跑向同伴。
聯合國軍司令部指,此舉違反了停戰協定。
然而事實上,朝鮮與韓國的「軍事分界線」,在共同警備區內沒有顯著的劃定。
在該區域內,共有6座建築物橫跨軍事分界線,建築物之間,在分界線上有一道矮矮的混凝土隔離帶。
但在聯合國軍司令部公開的這段影片中,這名脫北者從這六座建築物最邊邊的一座跑過,那是一片草地。追著他的朝鮮士兵在越過了分界線後才發現自己已經越界。
共同警備區的嚴格規定
聯合國軍司令部稱,朝鮮軍方朝南向脫北者開火,違返了相關協議。
在1953年簽訂的韓戰停戰協議中,雙方同意「不在非軍事區內、從非軍事區、或向非軍事區作出敵對行為」。
聯合國軍司令部轄下美軍的發言人表示,韓國軍方沒有回擊,「克制得令人佩服」。
該發言人向BBC表示,這次事件的調查結果,已循一般途徑向朝鮮方面傳達,即向著朝方朗讀,由朝方錄音。
現在,就看朝鮮是否願意與韓國坐下來談,討論今次事件,以及如何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
難得一見
片段可見,朝鮮一方的守衛明確裝備齊全,但他們的反應則顯得十分迷茫。
在那名脫北者逃亡時,朝鮮一方曾有阻截他的機會,但當該脫北者高速駛過檢查站時,檢查站的朝鮮守衛似乎陷入惶亂之中。
而朝鮮一方向脫北者開槍,以及有朝鮮守衛一度越界,他們不是在混亂中忘記了規定,就是有意違反規定。
事發之後,幾名朝鮮士兵在現場逗留,似乎不知道應該怎麼做,之後才走遠,其中一人還放下了槍去調整褲腳。
一些分析人士注意中片段中出現的槍械。
「理論上,在共同警備區內只可以配備手槍作自衛用途。然而實際上,朝鮮一方的軍人一直有配備更重型的槍械,韓國一方為了防備,應該也有配備重型槍械。」楊旭向BBC表示。
據聯合國軍司令部,韓國一方迅速制定計劃,在未悉該脫北者是否誘餌的情況下,仍快速將其救走。
等待約40分鐘後,兩名韓國士兵悄悄爬到該脫北者身邊,將他拖離現場。
在非軍事區、尤其是共同警備區內脫北,是非常罕見的,此前的例子也遠沒有今次那麼戲劇性。
(BBC)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