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海歸」第一人——清朝書生黃亞東

肯特郡,被譽為英格蘭的後花園,因為這裏有連綿不斷的草地和樹林。肯特郡西部與倫敦接壤之處,有一個古老的小鎮七棵橡樹Sevenoaks。七棵橡樹最初只是個集市,15世紀時,坎特伯雷大主教修建諾爾莊園(Knole House)後,王公貴族們在此居住出沒,小鎮慢慢成型。

在七棵橡樹車來人往的鎮中心不遠,有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小入口。沿著小道而下,眼前很快豁然開朗。這便是方圓有名的諾爾公園,佔地1000公頃(約4平方公里)。走到公園最高處,就到了英格蘭最古老的豪宅之一——諾爾莊園。

諾爾莊園現在是英國國家名勝古蹟信託(National Trust)管理的一處老宅院,與多數老宅一樣,裏面展示著最初的設計、裝飾和藝術品,其中的一間側廳以英國著名肖像畫家喬舒亞·雷諾茲(Joshua Reynolds)命名,因為這裏展示的都是他的作品。

正面壁爐左邊的全身畫像,是諾爾莊園曾經的主人多塞特三世公爵(3rd Duke of Dorset)。公爵身材高大,頗有中國人所謂「玉樹臨風」的倜儻。

也難怪,公爵的祖上與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是表兄弟,而雷諾茲又是極為推崇「高大上」(Grand Style)畫風的藝術家。他筆下的英國貴族們,都有希臘羅馬神話人物的風采。

然而就在這滿屋的肖像畫中,有一個盤腿而坐的中國青年:他頭戴清朝時的紅纓禮帽,身著對襟衫,右手握著半開的紙扇。

他是誰?

這幅畫,是多塞特三世公爵當年出資70英鎊(約合現在10000英鎊)委托雷諾茲在1776年完成的。畫中的年青人名叫黃亞東(Huang Ya Dong)。

他是一個被歷史塵封已久的人物,連他的姓名,也是經大英博物館的專家們多方考證才得以確認。他可謂中國留學英國第一人。

遠渡重洋

黃亞東出生於清朝乾隆年間的1753年。乾隆年間的廣州,是當時中國唯一允許對外通商的港口城市。或許是受廣州濃厚的經商氣氛影響,年輕的黃亞東棄仕從商。

英國方面的資料顯示,黃亞東是經過英國商人約翰·布萊德比·布萊克(John Bradby Blake)的安排才到英國的。但沒有人知道他們二人是否相識。

布萊克在1770年前後,是東印度公司一艘商船上負責貿易的職員。1766年,他到了廣州。對植物的愛好和商家精明的頭腦,使他看到了廣東一帶食用、藥用植物的經濟價值,打算收集種子帶回英國培育。

經過幾年的搜集,布萊克收獲不小。隨著種子庫不斷擴大,布萊克希望能從中國帶回一個懂行的專家,幫助他完成培育、解決疑難。

清朝政府當時規定:中國人不得與外國人接觸,不得自由出洋不得長期居留外國。

因此,年輕的黃亞東雖然有「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理想和抱負,最後能順利出國,一定也經歷過不少周折和手續。

而從他年紀輕輕卻非常博學來看,他年幼時除了受過傳統文人該有的詩書教育,對實用科學應該也有相當的興趣和了解。

無論如何,在布萊克的安排下,黃亞東最終踏上了他的英倫之旅。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年8月,英國喬治三世時期,他終於來到了英國。不幸的是,布萊克1773年11月在廣州染病去世,年僅28歲。

黃亞東抵達英國時,接待他的是布萊克的父親——布萊克船長。布萊克船長與多賽特三世公爵是英國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公學的校友。在老布萊克的引薦下,有心學習英文和其他科學知識的黃亞東來到了諾爾莊園,成為諾爾莊園的一名侍從(page boy)。

黃亞東雖名為英國公爵的侍從,實際更像中國王公貴族的門客。在公爵府的安排下,他就讀臨近諾爾莊園的七棵橡樹學校。這所有五百年歷史的老學校,將黃亞東視為學校接收的最早國際留學生。

社交紅人

會用英語溝通的黃亞東算得上200多年前英國上流社會的名人。他對中國文化和工藝的學識使他成為英國學界的紅人;而他獨特的外表和談吐,使他成為社交場合的座上客。

有資料顯示,倫敦當時的皇家內科醫學院院長安德烈·鄧肯曾與黃亞東交流過針灸,併發表過文章。

黃亞東去過在倫敦的皇家學會;他還曾去牛津大學幫助重新規整中文詞典和書籍。

英國著名瓷器製造商威治伍德(台灣譯瑋緻活Wedgewood) 的鼻祖約書亞·威治伍德(Josiah Wedgewood)還向他討教過中國瓷器的製作工藝。甚至有一種說法認為,是黃亞東將生產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嶺土帶到英國來的。

當然,他對植物的了解也曾有用武之地。當時英國著名的女花卉畫家兼園藝愛好者瑪麗·德蘭妮(Mary Delany)寄居在白金漢郡波特蘭公爵夫人(Duchess of Portland) 的莊園布爾斯洛德(Bulstrode)。這個莊園中種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黃亞東曾到此處為她們講解中國植物以及它們的藥用和食用方法。

有研究認為,18世紀曾旅居英國的德國著名思想家格奧爾格·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貝格(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 ,曾以黃亞東為原型寫過一篇寓言,論及跨文化交流的困難。

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另一幅黃亞東的肖像畫。2007年,此畫隨大英博物館到中國展出,畫中的黃亞東完全是英國紳士的打扮,看上去比油畫中的更為成熟。

留英海歸

為黃亞東作畫的喬舒亞·雷諾茲,是英國18世紀著名的畫家。 他是皇家藝術學院的創辦人之一,也是第一任院長。1769年,被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封為爵士。

根據英國國家名勝古蹟信託網站上刊登的資料,雷諾茲曾在1775年2月18日寫過一封信,為了解黃亞東當年的英國之行提供了很多寶貴線索。

雷諾茲寫道: 我最近在倫敦遇見中國人黃亞東。他是個22歲的年輕人,來自廣州。兩三年前, 他從中國陶塑藝術家鄧其華(譯音Tan Che Qua)那裏聽到在英格蘭所受的禮待,他決心也到英國來。一方面是他很好奇,另一方面他也想多學些科學知識,同時也想在今後能讓他和兄長的生意更上一層樓。

「他是去年8月到的,英語已經能發音,也能聽懂一些我們說的話,但是他能寫一手英文好字......他對知識的追求,可謂如饑似渴。」

雷諾茲畫中的黃亞東,盤腿坐在扶手長椅的一端,左手放在腿上,右手握著一把半開的扇子,身上的衣服顏色鮮艷質地講究。

評論人士認為,這是雷諾茲唯一一幅坐姿的肖像畫,而且他的繪畫手法「頗不尋常」:此畫融入了很多他心目中的中國元素,卻用完全寫實的手法畫出了黃亞東的相貌。有人甚至猜測,黃亞東本人看到自己在畫中如此不拘禮節盤腿而坐,恐怕也會覺得好笑吧。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黃亞東之後離開了英國,應該是中國有史以來的「海歸」第一人。

回到廣州後,他繼續經商,但與英國的朋友們仍然保持信件往來。

1784年12月10日,他曾給英國著名漢學家和語言學家威廉·瓊斯爵士回過一封信。信中,他婉言謝絶了瓊斯爵士希望與他一起翻譯中國經典作品的要求。他說:「生意太忙了」。

他還回憶起在英國與瓊斯爵士以及「布萊克船長、雷諾茲爵士一起進餐的快樂時光」。

「我將永遠記住英格蘭朋友們對我的情誼。」

尋蹤問跡

在英國,有關黃亞東的故事,到1784年便嘎然而止。當年,他應該才31歲。

一個飽讀詩書、通曉英文,學貫中西、與大英帝國有通天人脈關係的年輕「海歸」,究竟在廣州做出了怎樣的事業?

他從英國帶回去了什麼?可曾留下任何日記?回國後的他是否寫下只言片語回憶英格蘭的往事?他與兄長究竟經營的是什麼生意?他可曾娶妻生子?如今後人安在?他們是否知道這位200多年前的祖先在英國的生活經歷和故事?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到中國,參加乾隆皇帝80大壽慶典,黃亞東這個英國通可曾一同前往?

11月上旬,英格蘭進入冬季,諾爾莊園按慣例要關門謝客。莊園內的油畫會送往倫敦的畫廊收藏保管,避開這老宅裏的陰冷和潮濕,等明年開春再回來展示。

我趕在莊園冬季停業前站在了雷諾茲大廳裏仰望黃亞東的肖像。大廳裏的工作人員見我在畫前站立很久,過來說了一句:他讓人著迷吧?

的確,如果他的後代到諾爾莊園來看看黃亞東青春年少的模樣,他會不會從油畫裏走出來相認呢?

梁冰 BBC 中文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