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交換曼哈頓的印尼小島

我們駛出阿拉弗拉海(Arafura Sea),穿過帝汶海(Timor Sea),進入了薩武海(Savu Sea)。我們將很快進入佛洛瑞斯海(Flores Sea),然後就是班達群島所在的班達海(Banda Sea)。班達群島也稱為香料群島(Spice Islands),由位於印度尼西亞東部的11座鬱鬱蔥蔥的島嶼組成。在航海探險初期,以上這些海洋被阿拉伯商人稱為"七大洋"。在這片地處世界另一端的迷人水域,彌漫著香料的氣息。來到這裏,就意味著你已經遠離古板的灰色歐洲。按照古老的海圖,你就已經抵達了神秘的"龍之國"。

其實這不止是七大洋;更有可能是100片海洋。但這些水域的確非比尋常。這裏不僅有彌漫著香氣的微風、綿長緩慢的波浪、出其不意靠近我們的彎彎漁船。我們乘船前往的是一個歷史與傳奇的交匯之地。在這裏,傳統船隻仍然會穿過以往的活火山,前往一個被遺忘的小島,而它曾令世界變得不同。

在停泊處,我們看到五顏六色的帆船在水面上滑行,此時岸上清真寺裏三名宣禮員正在召喚人們祈禱。兩個漁民劃著一條小小的獨木舟,一邊說著早上好,一邊把香蕉遞給我們。一陣寒暄(我們叫什麼名字?我們從哪裏來?都到過哪裏?我們要去哪裏?)過後,他們的目光轉向了我們小船的細部。我丈夫埃文(Evan)竭盡全力向他們解釋我們1200萬的雙體船是如何建造的以及我們使用了什麼材料。但是,他們大部分答案還是通過研究船體的形狀得到的。

也許這類似於建築師或建築工人探究新建築的方式;找出那些能解釋人們怎樣讓建築適應當地天氣、景觀和文化等方面的細節。水手和漁夫們為我們造的船要適應一個地方的特點,我們擁有自己的語言。

在印度尼西亞,海洋一直是一萬七千多座島嶼之間的高速公路,船隻流露出海洋和人類生活的無數端倪。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船隻受樹木大小所限,而且從不會前往離家很遠的地方。狹長的漁船非常適合從海灘上啟航,還能靈活地穿過波浪。

但是,在印尼還有一種稱為"比尼西"(phinisi)的大型帆船,關於它的故事才最為引人入勝。和我們看到的其他多數船隻一樣,比尼西帆船大部分的結構也都具傳統特色:橫樑為手工雕刻;以木釘代替鐵釘;接縫處用棉花填充。而且雙桅的比尼西帆船的名字也來自於1599年首次在班達海域出現的荷蘭船隻「pinnace」。

為尋找難以捉摸的香料群島,獲得香料貿易的控制權,荷蘭人與葡萄牙人、英國人以及西班牙人曾展開激烈的競爭。丁香和肉豆蔻有利可圖,人人都渴望剔除中間商——那些把這些島嶼的位置當作秘密保守的亞洲和阿拉伯商人。

當荷蘭人最終找到這些島嶼時,他們通過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VOC)來保護他們的投資。他們殺死了許多當地居民,以殘忍的暴力控制了四季常綠的肉豆蔻樹種植園;他們製作的香料不僅有香味,而且被認為可以治癒包括黑死病在內的疾病。

那時候,只有班達群島才有肉豆蔻樹生長。這個地區與世隔絶,加上肉豆蔻樹的挑剔本性,香料價格高得離譜。肉豆蔻只會在特定的條件下生長:要有熱帶氣候,有大量降水的肥沃土壤。即使這樣,肉豆蔻樹在生長7到9年之後才會有結出果實,而收獲過程還需要大量人工,要靠人逐一採摘,去掉外皮,然後小心翼翼地剝去皮肉(一種精緻的、橘黃色的香料),乾燥種子,並撥開種子堅硬的外殼。

隨著當地人口的減少和遭受奴役,從事香料貿易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要實現壟斷只面臨一件事的阻礙。1616年,英國人成功取得班達盧恩島(Banda Run)的控制權;這是一個不到2英里長,寬僅半英里的小島。正是在這裏,英國人宣佈他們取得第一個殖民地,並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大英帝國由此誕生。

英國東印度公司抵禦荷蘭人的攻擊僅僅維持了四年,但他們並沒有放棄自己主張的權利。1664年,為了報復,四艘英國護衛艦被派往大西洋對岸,佔領了荷蘭一個名為"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的地區。那是位於曼哈頓島(Manhattan Island)南端的荷蘭殖民政府的所在地,一共有2000人,但他們很快就投降了。1677年,兩國達成一項協議;雙方都拒絶放棄各自對其島嶼的主權要求,因此他們進行了交換。荷蘭人獲得盧恩島的控制權,而英國人則得到新阿姆斯特丹——後來英國人重新命名為紐約。

如今,班達群島11個島嶼和肉豆蔻的控制權已經重新回到班達人手中。除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堡壘的廢墟、房屋的建築風格和比尼西帆船的形狀,當年荷蘭人或英國人留下的痕跡現在已經所剩無幾。比尼西帆船如今被用於船宿潛水旅遊。像這樣的船在印度尼西亞一度曾是運送香料和貨物的主要交通工具。後來,當船員們做起了海盜,利用一技之長掠奪歐洲船隻,他們也就聲名狼藉了。如今,許多傳統的比尼西帆船都配上舒適的船艙,成為遊客周遊印度尼西亞各地的交通工具。

有一艘比尼西帆船駛進我們在阿勒爾島(Alor Island)的偏僻海灣,我們第一次見到比尼西帆船。它就在我們的旁邊拋錨,它看起來好像已經走出了這個地區動蕩的過去——除了那些凖備潛水的乘客。在大船的客人們跳入水中後不久,我們也跟著下水了。

我一邊沿著陡峭的山坡游泳,一邊欣賞著硬珊瑚的多姿多彩。這時,一群水生物吸引了我的目光。很快,我就被一隻海龜、一條拿破侖隆頭魚和一條黑鯊魚給迷住了。我盯著一隻龍蝦好半天,才發現這是一種傳統的竹魚陷阱,這種陷阱在考古博物館裏是見不到的。浮出水面時,我們看到獨木舟上的漁民們在旁邊快速擺弄著一條船,我一直還以為是我們的船在晃動。

當天晚上,我在一個叢林覆蓋的火山腳下看著帆船緩緩起伏,我很想知道如果英國人沒有用紐約交換的話,這個島會是什麼樣子。仰頭看到天空中變得亮得不可思議的星星,我才意識到,這也許無關緊要——在那一刻,世界就是它原本該有的樣子。

(BBC)黛安·塞爾扣克 (Diane Selkirk)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