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喧鬧中的微弱環保呼聲

中國"雙十一"後,西方"黑色星期五"登場。有什麼辦法讓人抗拒消費帶來的快樂?人們一方面對環境污染極為不滿,另一方面又繼續追求消費,卻忽視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剁手消費後,流血的還有自身所處的生存環境。

「黑色星期五」早晨,倫敦市中心繁華的購物區牛津街、麗晶街上已經車水馬龍,比往日多了好些手拖行李箱的人。他們是來這裏凖備大採買的。

街道兩旁的商店裏,工作人員都在緊鑼密鼓地凖備著。隔著櫥窗玻璃,能感受到他們的緊張氣氛。這可算是關係到一年業績的重要日子。

在賣電腦手機的名店外,已經有人開始排隊了。有個商店的工作人員還在櫥窗上貼標語:「給家人想要的聖誕禮物」。

牛津街上的消費者,應該只是英國參加「黑色星期五」龐大消費人群中的極少部分。

據說英國人今年有意在這個大甩賣的日子掏出25億英鎊。

英國的25億英鎊,與中國本月雙十一「光棍節」的2500多億人民幣交易紀錄額相比,還不到十分之一。

超英趕美

現如今的中國,可謂商家必爭之地:龐大的消費人口和年年刷新的消費金額,已經「超英趕美」。

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中的消費盛宴,與有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掀起的消費狂歡相比,已經越來越難分彼此了。

這算不算中國崛起、民富國強的表現之一呢?其實中國人心裏很明白。

他們將沒有節制肆意妄為的網絡消費者稱為「剁手黨」,血腥氣之濃遠遠超出了英文裏的「購物狂」。

中國人的購買能力,一年比一年讓全世界驚嘆,現在似乎讓外界司空見慣習以為常。在評論人士看來,「買買買」已經成為中國中產階級的「宗教信仰」:狂熱崇拜、根植於心、堅定不移。

在刺激經濟、拉動內需、消化過剩產品的種種需求下,民間的購物狂歡與官員的追求政績一樣,環境代價基本忽略不計。

環境代價

不過,倒是有環保機構給中國的「雙十一」對環境造成的代價算了一筆賬。

環保機構「綠色和平」統計說,中國在2016年「雙十一」對環境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相當於造成25.8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需要258萬棵樹才能吸收。

綠色和平指出,「雙十一」不僅製造了巨量的垃圾,而且生產、包裝和運輸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巨多。

「一鍵下單,用完就丟的時尚不是未來零售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無處不在的網購渠道和配套的方便快遞,造成了怎樣的環境影響,可以從幾個中國官方數字看出端倪。

據中國國家郵政局的統計, 2016年全國快遞業務量達312.8億件,共消耗約32億條編織袋、約68億個塑料袋、37億個包裝箱以及3.3億卷膠帶。光是一年消耗的快遞包裝盒所需的紙就多達4600萬噸,相當於消耗了7200萬棵樹。

這應該也是中國人糾結之處吧:西方發達國家享受豐富的物質生活已經多年,憑什麼讓富裕有錢了的中國人厲行節儉?

於是人們一方面對空氣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環境污染極為不滿,另一方面又繼續追求消費,忽視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剁手消費後,流血的還有自身所處的環境。

環保呼聲

值得欣慰的是,中國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雙十一」這樣的網購活動保持清醒的頭腦。

BBC中文記者所做的一個小範圍調查發現,絶大多數受訪者沒有在「雙十一」購物。

其中有個回答或許能代表很多理性消費者的態度:有必要不吝惜,無需要不亂買,抵制任何資源浪費。

在黑色星期五到來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起了一次新的環保活動,在包括北京、香港、台北、倫敦、羅馬等城市在內的全世界範圍,對瘋狂的消費主義說「不」,呼籲全世界的公眾,無論身在何處,用創造代替消費。

該組織發起的這次活動,名為「營造節」(MAKE SMTHNG Week),從12月2日至10日,通過多種活動教給人們如何修理、循環、共享、自己動手、重新使用,希望人們從創造中而不是消費中找到人生快樂的源泉。

這樣的環保呼聲,在群情洶湧的消費大潮中,總是顯得勢單力薄。很難想像,在倫敦發起的環保活動,能吸引到「黑色星期五」同樣數量的參與者。

作為個體,要在以消費為經濟發展動力的社會中提倡節儉或許很難,但至少可以在購買之前回答一個問題:究竟是需要還是想要?

(BBC)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