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巴寶莉(Burberry)靈魂人物克里斯托弗·貝利(Christopher Bailey)宣佈明年離開該品牌的消息,引發人們對風衣的懷舊之情。
提及風衣,人們的思維就像是提前設定好的電腦程序,立馬就想到英國品牌巴寶莉。其實風衣最早並非是時裝,也沒有「好萊塢明星最愛」、「街拍殺手」、「必備時尚單品」等等的光環籠罩。
你能想像風衣其實來自戰爭嗎?英國軍人在戰場上,厚重大衣上弄得都是泥巴──風衣的出現,就是為軍人解決這樣的問題 。
好萊塢誤導
風衣自1930年間頻繁出現在好萊塢電影的熒幕上,風流倜儻的軍官都穿著風衣,無論是耳熟能詳的《魂斷藍橋》男主人公、還是《卡薩布蘭卡》、《馬耳他之鷹》裏的弗萊·鮑嘉 (Humphrey Bogart)都深入人心。在喜劇電影《蒂凡尼的早餐》裏,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的經典打扮也包括了一件風衣,造就了她的時尚形像。
可是作為睿智帥氣、精緻優雅代名詞的風衣,起初並沒有被賦予這樣的氣質。
看到老照片裏的一戰戰士們衣衫襤褸、窩囊狼狽,千萬別感到意外──這都是歷史的真實寫照。
在好萊塢影片裏,軍官形像風流倜儻。但其實在風衣出現之前,軍人的穿著都很邋遢。
風衣和戰爭的淵源,以及與英國千絲萬縷的聯繫,要追溯到1850年前後克里米亞戰爭期間。當時士兵的軍服是厚重的大衣,他們的衣服被淤泥浸泡之後,變成大厚泥巴殼,士兵們常常需要用刺刀去掉長大衣甩到身上和鞋上的淤泥。
而且當時士兵的軍裝質量很差,剪裁走型、材質粗糙、易長虱子等等。
有能力購買定制制服的軍官們,向自己的裁縫描述普通軍服的缺陷。巴寶莉、雅格獅丹(Aquascutum)等英國品牌接到不少軍裝訂單,設計師根據當時軍官需求,推出新的設計──它輕便、防水、精短,這便是現在風衣的雛型。
更有趣的是,風衣還成為軍官炫耀自己貴族社會地位的工具。當時的社會等級分層明顯,人們的著裝是重要的衡量標凖。「高級定制」的軍服,就是身份的象徵。
英國聖馬丁藝術學院講師簡·泰南(Jane Tynan)認為,「風衣成了可以讓軍官們顯擺自己社會地位的『武器』。」
英國精神
英國軍官精心改良制服的,體現了務實的精神。
比起講求實用的英國軍人,法國軍隊直到一戰前還穿著1830年制式的紅軍帽、深藍上衣、紅長褲。當時歐洲大陸士兵的軍服顏色都十分鮮艷,特別是法國士兵的紅褲子。他們認為,穿著和自己國家國旗相同顏色的軍裝打仗,讓自己身為軍人的榮耀感倍增。
然而英國戰士們早在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的時候,就認為實用性比榮譽感更重要。英國士兵明白與塵土混為一色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那些華而不實的鮮艷顏色和所謂的軍人榮譽感,在英軍看來都不重要。
隨著風衣在英國軍官之間流行,它的卡其色也被各國效仿。從此軍服的華麗顏色漸漸消失,各國的軍裝都跟著英軍進入了樸素色時代。
這種塵土的色調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有許多國家沿用。19世紀前半美國、英國、法國、蘇聯、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比利時、荷蘭、土耳其、希臘等等軍隊的制服顏色都是卡其色。直到二戰以後,許多歐洲國家的軍裝依舊沿用了英軍最早使用的卡其色。
簡·泰南總結,風衣的流行反映了當時戰士們的心理,她說:「風衣的由來就是在講述作戰技術和服裝設計技術的故事。」
所以,當你再看到一件風衣的時候,請不要給它只打上「商品」的標籤。
(BBC)
提及風衣,人們的思維就像是提前設定好的電腦程序,立馬就想到英國品牌巴寶莉。其實風衣最早並非是時裝,也沒有「好萊塢明星最愛」、「街拍殺手」、「必備時尚單品」等等的光環籠罩。
你能想像風衣其實來自戰爭嗎?英國軍人在戰場上,厚重大衣上弄得都是泥巴──風衣的出現,就是為軍人解決這樣的問題 。
好萊塢誤導
風衣自1930年間頻繁出現在好萊塢電影的熒幕上,風流倜儻的軍官都穿著風衣,無論是耳熟能詳的《魂斷藍橋》男主人公、還是《卡薩布蘭卡》、《馬耳他之鷹》裏的弗萊·鮑嘉 (Humphrey Bogart)都深入人心。在喜劇電影《蒂凡尼的早餐》裏,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的經典打扮也包括了一件風衣,造就了她的時尚形像。
可是作為睿智帥氣、精緻優雅代名詞的風衣,起初並沒有被賦予這樣的氣質。
看到老照片裏的一戰戰士們衣衫襤褸、窩囊狼狽,千萬別感到意外──這都是歷史的真實寫照。
在好萊塢影片裏,軍官形像風流倜儻。但其實在風衣出現之前,軍人的穿著都很邋遢。
風衣和戰爭的淵源,以及與英國千絲萬縷的聯繫,要追溯到1850年前後克里米亞戰爭期間。當時士兵的軍服是厚重的大衣,他們的衣服被淤泥浸泡之後,變成大厚泥巴殼,士兵們常常需要用刺刀去掉長大衣甩到身上和鞋上的淤泥。
而且當時士兵的軍裝質量很差,剪裁走型、材質粗糙、易長虱子等等。
有能力購買定制制服的軍官們,向自己的裁縫描述普通軍服的缺陷。巴寶莉、雅格獅丹(Aquascutum)等英國品牌接到不少軍裝訂單,設計師根據當時軍官需求,推出新的設計──它輕便、防水、精短,這便是現在風衣的雛型。
更有趣的是,風衣還成為軍官炫耀自己貴族社會地位的工具。當時的社會等級分層明顯,人們的著裝是重要的衡量標凖。「高級定制」的軍服,就是身份的象徵。
英國聖馬丁藝術學院講師簡·泰南(Jane Tynan)認為,「風衣成了可以讓軍官們顯擺自己社會地位的『武器』。」
英國精神
英國軍官精心改良制服的,體現了務實的精神。
比起講求實用的英國軍人,法國軍隊直到一戰前還穿著1830年制式的紅軍帽、深藍上衣、紅長褲。當時歐洲大陸士兵的軍服顏色都十分鮮艷,特別是法國士兵的紅褲子。他們認為,穿著和自己國家國旗相同顏色的軍裝打仗,讓自己身為軍人的榮耀感倍增。
然而英國戰士們早在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的時候,就認為實用性比榮譽感更重要。英國士兵明白與塵土混為一色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那些華而不實的鮮艷顏色和所謂的軍人榮譽感,在英軍看來都不重要。
隨著風衣在英國軍官之間流行,它的卡其色也被各國效仿。從此軍服的華麗顏色漸漸消失,各國的軍裝都跟著英軍進入了樸素色時代。
這種塵土的色調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有許多國家沿用。19世紀前半美國、英國、法國、蘇聯、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比利時、荷蘭、土耳其、希臘等等軍隊的制服顏色都是卡其色。直到二戰以後,許多歐洲國家的軍裝依舊沿用了英軍最早使用的卡其色。
簡·泰南總結,風衣的流行反映了當時戰士們的心理,她說:「風衣的由來就是在講述作戰技術和服裝設計技術的故事。」
所以,當你再看到一件風衣的時候,請不要給它只打上「商品」的標籤。
(BBC)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