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太陽系」曝光 AI建功

美國太空總署(NASA)利用Google人工智能(AI)系統協助探索宇宙,周四(14日)宣布發現跟我們太陽系一般,由一顆恒星牽引著8顆行星的「迷你版太陽系」,是至今發現除太陽系外最多行星的星系。

「神經網絡」程式分析海量數據

這個「迷你版太陽系」以「開普勒-90」(Kepler-90)為中心,它處於距離地球2545光年的「天龍座」(Draco)之中,比我們的太陽灼熱兼質量大。天文學家近年已發現它擁有7顆行星,最新又發現多一顆巖石構造的行星「開普勒-90i」。它位列「開普勒-90」行星第三,繞行主星「開普勒-90」一周需14.4天,它比地球大約30%,估計地表溫度約425℃,不宜人類居住;而跟地球大小相若的行星「開普勒-80」則排第六。

「開普勒-90」星系較小的巖石行星較近主星,較遠的是大型氣體行星。不過,太陽系最遠的海王星距太陽的最近點有45億公里,「開普勒-90」星系的最遠行星「開普勒-90h」只距主星約1.5億公里,相當於地球與太陽的距離。

Google軟件工程師沙盧爾(Christopher Shallue)說﹕「這使『開普勒-90』成為首個發現跟我們太陽系一樣擁有那麼多行星的恒星。」得州大學共同發現者范德堡(Andrew Vanderburg)說﹕「『開普勒-90』星系猶如我們太陽系的迷你版,內圍有一堆小的行星,大的在外圍,但全都較為壓縮。」NASA第二開普勒項目K2科學辦公室主任、SETI研究所天體學家庫格林(Jeff Coughlin)說﹕「發現擁有這麼多行星的星系,是測試星體形成和演化理論的好辦法。」

今次發現成果仰仗人工智能演算篩選龐大的天文數據。「開普勒」(Kepler)望遠鏡2009年起負責搜索星體,至今積壓大量數據有待分析。Google軟件工程師沙盧爾在范德堡協助下,開發出「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程式,讓電腦模仿人類大腦處理信息的自學方式,從探測微弱的光線弧度,查找被忽視的系外行星。當有行星在恒星前面經過的時候,恒星的亮度會微微下降,衍生U型的亮度變化。像「開普勒-90i」經過其太陽的U型光線變化微弱到不為人所察,但人工智能卻能翻遍140億個數據點把它找出來。

(BBC/芝加哥論壇報)

香港 明報

迷你太陽系 也有8行星 距地球2545光年 NASA:太熱無法住人

美國航太總署(NASA)前天公布,首度發現跟我們太陽系相同有8大行星繞行恆星「Kepler 90」的「迷你太陽系」。而更驚人的是,這項新發現是由人工智慧(AI)協助找出。但科學家研判,此迷你太陽系的所有行星都太熱,不適合人類居住。

據NASA表示,科學家辨認出距離地球2545光年的恆星「克卜勒90」(Kepler 90)有第8顆行星「克卜勒90i」繞行,進而確認這是迄今發現唯一跟太陽系相同擁有8大行星的系統,追平太陽系保有的單一恆星有最多行星繞行天文紀錄。參與研究的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天文學家范德伯格(Andrew Vanderburg)說:「它就是像太陽系的迷你版」,甚至不排除有第9顆行星。

第3星公轉14天

「克卜勒90i」如同地球也是繞其恆星的第3顆巖石行星,但距離更靠近其太陽,公轉僅14.4天,一整年時間約莫是地球上2星期,NASA估計其平均表面溫度約攝氏427度。

此次新發現,Google的AI功不可沒。Google資深軟體工程師夏盧(Christopher Shallue)與范德伯格合作,利用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觀測收集到的逾15萬顆恆星數量,研發出一套「機器學習」電腦程式,有別於大多科學家尋找最明顯的行星訊號,這套新程式專注於分析微弱的行星訊號;這些訊號相當微弱且數量龐大,須花人類數十年分析。夏盧形容分析過程「有如海底撈針」。

AI尋找功不可沒

先前曾有科學家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搜尋太陽系外行星,但據信這是首次有人工神經網路用來尋找宇宙新世界。除了克卜勒90i,此次也證實被天文學家觀測遺漏的另一系外行星「克卜勒80g」。參與克卜勒任務的NASA天體物理學家道森對下一步新發現充滿期待。

夏盧與范德伯格打算繼續研究,並願提供所有程式碼給有意加入搜索行列者,利用基本的家用電腦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公開的數據,就能共襄盛舉。迄昨,已逾3560顆系外行星證實存在,其中2/3是由2009年發射的克卜勒觀測到,另約有4500顆可能行星仍待驗明正身。

台灣 蘋果日報 張翠蘭╱綜合外電報導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