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文詩風靡兩岸三地 台灣詩人余光中病逝

在兩岸三地享有盛名的詩人余光中,12月14日病逝於台灣高雄,享壽90歲。根據台灣中央社報導,其女餘幼珊表示,家族都很難過,不願此時多做回應。

稍後醫院證實,余光中11月底就被送往醫院急救,當時有急性腦中風症狀,隨後持續在醫院觀察。但因為年紀較大,身體有慢性疾病外,也陸續併發肺炎與心衰竭等其他症狀,一度被送往加護病房觀察。14日仍是因為呼吸衰竭不幸過世。

余光中任教高雄的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達32年,是該校國寶級的退休教授。校方對BBC中文網簡單回應:"餘老師是鎮校之寶、藝文界先驅、對本校作育英才無數、貢獻卓越、消息一出全校皆感到哀痛"。

台灣總統發表哀悼聲明,表示余光中對台灣現代文學的發展有其"重要影響",不只詩文廣為人知,精心翻譯的外國作品,如梵穀傳,還啟蒙了許多文藝青年。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余光中先生一生在詩歌、散文、評論、翻譯等文學工作成就有既深且遠的影響,台灣現代文學史上"必須銘記"。

一生文學風格多愁善感的余光中,其作品中也常見到豐富的感情。出生於1928年江蘇南京的他,求學時在四川,又經歷國共內戰後來台灣唸書,又赴香港、美國任教後再回台,一家人不時轉進多地,這樣的生活造就了他的文學感性。

一生提倡文言文

過去十年來,台灣的整體局勢變為更走向本土化,時不時在中高校學生教材與意識型態上,出現去中國化的聲浪。而余光中則是一直力倡文言文的重要性,當台灣官方考量刪減文言文在教科書比例時,他大表反對。

今年8月時,余光中曾與多位學者一起連署,要求民進黨政府不要刪減文言文在課綱的比例,他擔憂地表示:"文言文是語言根基,如果拋棄不用,就會成為沒有記憶的民族"。

2015年時,余光中也曾感嘆:"現在年輕人太倚靠網路,很多正確的字寫不出來,國文程度低落"。他表示,年輕人要"從小背一點唐詩宋詞、詩經跟古文,都是有好處的"。

余光中曾於2015年,被當時總統馬英九授勳,余光中與馬英九也有私交。2012年,當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用單詞"Bumbler"形容馬英九,但余光中將其解釋為"大智若愚"。

2011年,余光中曾在《聯合報》副刊發表手寫新詩《某夫人畫像》讚揚馬英九夫人周美青的廉潔,卻被部分文學界人士批評餘為"馬屁詩人"。

而在陳水扁政府時期的2006年,當時提倡"去中國化"政策下,想減少文言文在教材比例,余光中對此提出批評,認為當時的教育部部長杜正勝提倡白話文行為魯莽,沒有與台灣作家們取得共識,曾言:"我能當千年的作家,但是部長能當多久呢?"

晚年仍舊創作不懈

余光中逝世,與其相識多年的台灣作家廖玉蕙,接受《聯合報》訪問時說,余光中的手寫稿美、文彩動人容易吸收。縱使中年過後仍舊創作不懈,其認真敬業、提攜後輩的精神都讓他相當感動,他的一生足以堪當各界典範。

甫剛於10月26日度過90大壽的余光中,當時在校方舉辦的生日會上現身,仍舊氣色相當好。曾經任教香港中文大學11年的余光中,香港方面也有不少友人前來祝賀,他回憶當時住在沙田空氣好、更重要的是中文大學的"待遇也好",引來不少笑聲。

余光中曾在1978年的台灣文壇上掀起"台灣鄉土文學論戰",表示台灣的鄉土文學與中共"工農兵文學"相似,一度讓台灣文壇風聲鶴唳,但最後台灣當局並非對此展開逮捕,事後余光中在2004年回憶時,只表示當時是出於愛國心,絶沒想陷害人。

隨著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余光中的詩詞也傳到對岸,作品"鄉愁"更曾被前中國總理溫家寶改編,引發"詩詞統戰"一說。如今隨著余光中過世,他的一生從中國大陸、香港到台灣,兩岸三地都對他串起了回憶。

鄭仲嵐 BBC中文台灣特約記者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