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編劇:科技不壞 但會被人濫用

最初,《黑鏡》是英國第四台(Channel 4)的三集一季短劇,第二季推出時,已經成為英國一部劇迷眾多的非主流劇集。

《黑鏡》每集講述一個故事,以獨特的形式呈現科技急速發展帶來的真實難題與情緒反應,促使觀眾反思自己原有的觀念。

在推出兩季及一集特輯後,Netflix於2015年宣佈投資製作12集《黑鏡》,令該劇得以享有更大資金、以更大製作規模拍攝,亦接觸到來自全球的更多觀眾。

一些劇迷憂慮美國資金介入會令劇集變味,但第一季由Netflix製作旳《黑鏡》,維持了原劇的暗黑作風,只是在製作上更趨精良。

Netflix即將推出新一季《黑鏡》,該劇兩位編劇查理.布魯克(Charlie Brooker)及安娜貝爾.鐘斯(Annabel Jones)與BBC分享了今季的看點。

「未來版Tinder」

Netflix 邀請我們訪問兩位創作總監、監製兼編劇時,講明瞭可以問及的範圍。

「劇透」被頻繁提起──不過是Netflix再三強調,雖然記者已預先觀看新一季的其中兩集,但絶對不能披露任何劇透的內容。

因此,被問到新一季有什麼值得期待,布魯克回答:「你要等等看。」

「我能告訴你的是,今季不同集數的風格、劇種都大異其趣。」

「我們有一集太空巨制、一集殘酷的生存恐怖片、一集科技黑色驚悚片,還有一集近似浪漫愛情喜劇的──當然,只到《黑鏡》原有風格能夠做到的地步─ ─還有將三段不同劇情穿插在一集中的可怕故事,以及一集講母女關係的獨立風格劇情片。」

「那是一齣美式獨立劇情片,導演是茱迪.科士打喔。」鐘斯不忘強調。

《黑鏡》在社交網站上公開了新一季每一集的預告,但每一段所披露的訊息都不多。

其中,成功抓住千禧世代眼球的是〈絞死DJ〉,當中出現了一個「未來版」的Tinder手機程式。

「說那一集講的說一個系統與一種服務,大抵沒錯。」布魯克只肯講這麼多。

「在整季中我們不斷轉換風格,而這是較輕鬆的一集。我們想為觀眾、也為我們自己營造新鮮感。」

鐘斯在此時加入討論:「那一集講的,是十年不可能出現的約會模式,可以說是在反映當代的約會狀態。」

「它的確較輕鬆,但也有悲傷、憂愁的段落。當中有很多有趣、諷刺的觀察,會令觀眾感覺切身。」

布魯克則補充:「但那不代表我們摒棄了那份虛無主義與空洞感,那是仍然會在的。」說著,布魯克給出了一個「我知道有多少人看了會做惡夢」的謎之微笑。

社媒壓力

上季《黑鏡》的一集〈俯衝〉,也令年輕一代有所共鳴。 〈俯衝〉講述一個類似Instagram的手機程式,控制了人們生活的所有方面。於是我問布魯克與鐘斯,怎麼看社交網絡。

「我很慶幸,目己年少時社交媒體還沒出現。」布魯克說。

「我真的不明白,在一個正在辯識自我、尋找身份的年紀,怎麼可能應付到一個自我表演空間帶來的壓力。社交網絡就是那樣的空間。」

「社交網絡無日無之的評頭品足、評斷,那份壓力──我完全不敢想像那對今時今日的年輕人來說是怎樣的體驗。」

鐘斯的看法則不太一樣:「我想,不同年代成長的人,有不同的能力。所以,只要你能理解那份壓力、看透那份壓力的成因,那就沒有問題。」

「我覺得如果我們能用正確的方式、正面的態度去使用與擁抱科技的話,現在正是個好時代──如果你懂得抽取好的元素的話,你就能享受它!」

「在《黑鏡》中科技並不是壞角色」

《黑鏡》的核心是科技造成的人類困境,作為這部劇的創作者,鐘斯這樣的樂觀態度似乎有點奇怪。

布魯克明確地將責任歸咎於人,而不是事物。「在《黑鏡》中,科技永遠不是故事中的壞角色。」

「那是人類被賦予強大力量的故事。如果那個人太軟弱、或有人格缺憾,問題才會出現。這些困境,並不是科技必然會帶來的。」

布魯克說,自己從小喜歡電腦,但今時今日社會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正確地使用身邊的科技產品。

「人們常說《黑鏡》對科技的看法很消極,但我們對科技的整體看法,其實比《黑鏡》中呈現的更樂觀。因為戲劇是推演與創作,將一個有意思的概念推向暗黑面,根據其邏輯得出最為可怕的結論。」

「我們在第三季的〈聖朱尼佩洛〉中,就呈現了科技正面的一面。不過我不想講太多,免得沒看過那集的讀者被劇透。」

「那一集我們有意識地寫一個樂觀的科技故事,它的核心訊息是賦予人們做好事的能力。新一季也有這樣的故事。」

鐘斯總結說:「要讓故事顯得真實、可信,當中的科技必須是一種可以介入生活的科技、給予人們能力或更多的科技,但正如查理所言,那樣的科技永遠會有被濫用、誤用的可能。」

(BBC)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