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可回中國再審?日本法律學者:不可能

日本法院周一(12月11 日)開始審理中國留學生江歌被殺的案件。這個案件在中國輿論場引起大量關注,媒體也廣泛報道和分析案件。

案件曝光後,許多人響應江歌母親江秋蓮發起的簽名運動,呼籲日本法庭把案件的主要嫌犯──江歌室友劉鑫的前男友陳世峰──判死。中國媒體也詳加報道,分析能否把案件移到中國審理。

輿論的矛頭同時指向劉鑫,批評江歌被人用刀刺死時她「見死不救」。有部份言論十分尖銳,甚至有網絡大V聲言支持針對劉鑫的網絡暴力。

江秋蓮的簽名運動能否真的改變日本法院決定?為甚麼中國官方沒有制止網絡上針對劉鑫的攻擊?案件開審前,BBC中文請來專家,談一下眾多看法中哪些靠譜。

日本法庭會不會判陳世峰死刑?

江秋蓮早前在社交網站稱,收集了450多萬人簽名,支持把陳世峰判死,說已經將簽名轉交日本法庭。

日本國立一橋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雲海認為日本法庭判案時會考慮社會反應,但強調這不是判決的主要根據。

他對BBC中文說,日本的司法是獨立的,這種獨立「意味要從政治權力、行政權力獨立,也意味著從大眾輿論獨立」。

中國網絡上廣泛流傳的文章中,部份提及1999年在日本審理的一宗案件。當時一名名叫福田孝行的男子因謀殺和強暴罪被判無期徒刑,引起社會強烈迴響。檢控方就判刑上訴至日本最高法院,最後法院改判福田孝行死刑,但至今尚未執行。

王雲海認為,這個案件的改判跟當時日本檢控政策走向有關,當時趨向以更嚴格的手法處理案件。他指,在這個過程中「出現這樣一個例外的案子」,因此輿論的看法並不是法院改判福田孝行死刑的直接原因。

劉鑫和江歌母親可否見面?

有中國媒體在11月發出江歌母親江秋蓮和劉鑫早前見面的報道,稱那是案發後雙方首次見面。但劉鑫有可能被傳召在審訊期間做證,會否被視為影響案件公正的舉動?

王雲海說,日本方面對這沒有一般規定。他認為,如果警察或檢關機關跟劉鑫說在審判之前盡量不要跟江秋蓮見面,那就不應該見。「在審判之前、在佐證之前怕有影響證言的公正性,會有這個要求。」

他補充說,如果控方說見面沒所謂,那可以見。「但原則上,在這種情況一般沒有警察或檢察機關許可的話,一般是不見面。」

中國司法和法律只能旁觀?

中國官方傳媒引述中國專家的觀點稱,案件在日本發生,所以案件審判權在日方。但他們認為中日可以「根據互惠原則開展引渡合作」,因此將陳世峰引渡回中國「有一定可能性」。

對這些說法,王雲海直截了當地回應:「這個不可能。」

他舉例說,如果有人在中國犯罪後逃到日本,那就可以談引渡。但江歌的案件發生在日本,日本的法院就獲得管轄權。他也指日本不可能放棄這個權利,因為這樣做意味著它「放棄國家主權」。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祥也認為,中方沒有可能介入。他跟BBC中文說:「這是刑事案件,與政治無關。」

「日本法院審他,不管是甚麼結果,中國政府肯定不會關心這個事情。」

有意見指中方在陳世峰在日本完成刑期回到中國後,仍可就案件追訴,王雲認為這些看法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內的規定。

但他指這個規定主要針對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是一種「宣言性」的規定。「這是宣言,告訴你們:在國外別做對我們國家案安全有害的事情。」

「中國的一些學者,他們不懂這個條文的意義是甚麼東西,有點亂說了。」

開放網絡討論?

案件曝光後,中國的社交網絡許多意見都批評江歌的同居室友劉鑫「見死不救」。許多意見都指兇案的嫌犯陳世峰本是要找她的,江歌保護她而被殺,事後她卻對江歌的母親十分冷漠。

有網絡大V更聲稱,劉鑫沒有應江歌母親的要求跟她見面,甚至威脅說會拒絶再跟日本警方的調查員合作。這是他「第一次支持網絡暴力」。

中國官方至今都沒有介入,從網上刪除這些言論。

梁雲祥認為,中國官方審查網絡言論時會看那是甚麼內容,如果言論對政府形像不利時,它會嚴格地管理,但是江歌案「是個社會問題」。

「因此,我覺得從政府的角度來說,可能並沒有把它看得太嚴重。」

李翰文 BBC中文記者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