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說有剪彩,邁克爾,有剪彩。"倫敦市長薩迪克·汗(Sadiq Khan)對紐約市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開玩笑說,他當時宣佈位於英國首都的彭博社歐洲新總部正式啟用。
為了慶祝進駐倫敦30週年,這家新聞和信息公司把四個站點的4,000名員工聚到了同一個屋檐下。雖然它旁邊有羅馬神殿和羅馬路,但這兩項遺址都被該公司認真保留下來。而薩迪克·汗也表示,這棟建築"的確讓我們可以窺見未來"。他說:"我不了解羅馬人,但我認為這棟建築比最新的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更有未來感。"
這棟建築被正式確定為全世界最可持續的辦公樓,這也是英國Foster + Partners設計工作室的建築師最新的傑作(倫敦的"小黃瓜"和市政廳、溫布利體育場、大英博物館著名的中庭、紐約赫斯特大廈和香港匯豐銀行總部大樓都是他們的作品)。他們耗費了將近10年才建起這座大樓,而福斯特爵士本人甚至親自披掛上陣。
"有人說,之所以花了將近10年才建成這個總部,是因為我們有一個想當建築師的億萬富豪,跟一個想當億萬富豪的建築師一起合作。"布隆伯格上台時打趣道。
但這裏看上去並不華麗。事實上,從Bank地鐵站(這棟辦公樓在那裏有自己的入口)看過去,會發現這裏毫不出彩,幾乎完全隱藏在倫敦地方法院後面。但在裏面逛一逛,就可以接受細緻而頂尖的建築教育。在Foster + Partners高級合伙人邁克爾·瓊斯(Michael Jones)和合伙人凱特·墨菲(Kate Murphy)的引導下,BBC Designed 對這裏展開了一番探訪。
基礎工作
有傳言稱,布隆伯格為該項目提供了10億英鎊,他原本可以在這裏修建高達22層的建築,但實際上卻只有8層。在當今這個寸土寸金的時代,放棄14層的空間幾乎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更何況,該公司倫敦的軟件團隊在過去4年擴大了3倍,達到800人。
"對於很多像我們這種規模的公司來說,建設一個新的總部肯定都會選擇裝有玻璃幕牆的摩天大樓,而且考慮到倫敦的房價和建築材料成本,這麼做也很有經濟意義。"布隆伯格解釋道,"但我們從來都不會根據短期成本制定決策……這就是私有公司的好處。"
"我們一直都很看重一件事情,那就是在我們進駐的城市裏當一個好鄰居。"他補充道。布隆伯格當時站在聖保羅大教堂前面,那裏曾經是全世界最高的建築。"福斯特是一個了不起的創新者,他意識到可以借此機會完成一件既充滿現代氣息,又能凸顯英倫風格的建築。在設計這棟建築時,我們希望尊重倫敦的美學傳統。"
該項目大約90%的成本都花在英國國內,使用的材料包括8.4萬立方米的砂巖,與隔壁的法院一樣,這些材料也都來自德比郡的採石場。為了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他們完全不惜工本。墨菲披露,大樓裏使用的600噸青銅很多都是由日本匠人手工上色的,為的就是確保能夠達到做舊的效果。
綠色環保
2010年7月,大約就是布隆伯格找到福斯特從事這個項目時,福斯特在自己的速記本裏寫下了幾個詞,這也是他給這棟建築設想的第一份願景。"恭敬、融合、低調、保守、外觀漂亮、內部驚艷、材料耐用、越老越好用",之後,他又用大寫字母寫下了一個詞:"可持續。"
根據布隆伯格的說法:"在當今這個時代,所有人都希望傳遞一條信息,表達自己對我們這個星球的關注。人們希望為自己所在的地方感到驕傲。"
"可持續方面的創新是這棟建築的設計核心。"彭博社EMEA負責人海澤·沃克爾(Heather Walker)說。該公司從2010年開始就實現了零廢棄物掩埋,他們計劃到2025年完全通過可再生來源獲取電力。而這棟建築應該可以起到幫助:英國建築研究院環境評估方法(BREEAM)是一項全球化的環境評級機制,他們給予這棟建築的可持續評分高達98.5,位居全球大型辦公室開發項目之首。
它的用水量比普通辦公室少70%,用電量和碳排放量也減少40%。這是通過很多項目實現的:一個內部發電中心可以將天然氣轉化成電,這一過程中的餘熱也可以加以利用;屋頂可以收集雨水;污水也能回收利用,還在簡約而充滿未來氣息的衛生間裏配備了飛機上那種真空馬桶,比傳統馬桶節水75%。
"我們在彭博社大樓裏面安裝的系統將成為未來的常規系統。"建築服務諮詢公司SWECO運營總監特裏夫·法恩菲爾德(Trevor Farnfield)說。
然而,節約的資金主要是通過非凡的創新來實現的。
布隆伯格曾經專門闡述過他的觀點,他認為企業應該在對抗氣候變化的過程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不應該完全由政府來處理這些問題。福斯特的團隊似乎獲得了一張空白支票。"邁克爾很早就對我們說,不要因為某個東西太新穎,或者太與眾不同而不敢給他展示。"墨菲對BBC Designed說。
"從分享經驗和給予行業足夠的信任,讓我們放手創新和嘗試的角度來看,這樣的項目真的很重要。"BREEEAM技術總監阿倫·亞茨(Alan Yates)說。
福斯特把這棟建築描述為未來的樣板。"我有的時候把這種建築比作冰山一角。"他說,"你看不到製作過程,看不到龐大的團隊,看不到專家之間的合作……但只有通過這些才能創造出新穎的方案。我說的這些東西之前都沒有人做過,也絶非易事。"
首先,這棟建築通風。他們放棄了高能耗的通風系統,採用了青銅製作的"魚鰓"狀外立面框架,可以打開放進新鮮空氣,也可以關閉降低交通噪音。在巴特西(Battersea)的一個倉庫裏,"我們給整個建築做了一個模型,把它放進鹽浴裏面模擬空氣流動的方式,還使用了染色的水。"Foster + Partners可持續負責人克里斯·托特(Chris Tott)解釋道,"建築物的所有部分都會順應氣流,使之高效地移動到中庭,或者通過屋頂排出。"智能碳傳感器隨時都會根據建築物不同位置的人員數量引導氣流。他們用模擬的極端天氣測試過這個模型,甚至還模擬了氣候變化的預測效果。
福斯特的團隊還對簡陋的天花板重新設計。他們製作了200多萬個高度拋光的鋁製花瓣葉片結構。不僅外觀漂亮,而且每一個都結合了制冷、制熱、照明和聲學功能,天花板內置了50萬個LED燈,能耗比熒光燈系統降低40%。
"這只是證明了一個道理:如果你十分重視可持續發展,並且從一開始就很看重環保因素,而不是僅僅將其作為事後的想法或者一個需要例行公事的事項,完全可以做成很多事情。"薩迪克·汗在發佈會上說。
人和效率
一個先進的新聞演播室就此運轉起來。在禮堂裏,有一套名叫"語音電梯"的系統負責傳遞和平衡聲音,讓每個聲音在整個房間裏都能同樣響亮和清晰,根本不需要使用麥克風。經過特別設計的玻璃"景觀電梯"在大樓外立面上上下下,你會不由自主地注意到它們。通過把電梯的運行機制從"拉"變成"推",福斯特的團隊將機械部件隱藏起來,讓外面的人得以最大限度地看到建築物裏面,或者從電梯裏看到建築物內部以及戶外的景象。
創造力大量存在於這棟建築和裏面的人及其行為之間的關係上。這棟建築最主要是為人服務,目的是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如果布隆伯格的理念是用合作來促進創新和業績,他的最新園區就應該融合成千上萬個細微的元素來促使人們交流與合作。
"設計竟然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讓你的組織更好地運轉,價值觀得到更好的體現,這讓我很著迷。"福斯特說。
大樓內部的中央部分是一個巨大的三重螺旋,長約700英尺。寬度足夠人們並排行走,這裏是為了方便人們會面。樓層沿著斜坡向下分叉,幾乎不會對流動空間產生任何干擾。
柱子沿著大樓的"核心"依次排列,取代了電梯和服務處原本的中心位置。如果開始有些搞不清方向,工作人員還可以使用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和智能屏幕進行導航和確定會面地點。
"人與團隊之間不會用牆分開,也沒有私人辦公室。所有人的辦公桌都一樣大,也包括我。"布隆伯格說。
他拒絶採納已經蔚然成風的辦公桌輪用制,因為他希望每個員工都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家"。他在木地板上使用暖色調,這起初給布線帶來了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福斯特的團隊開發了一套磁力系統來保護地板。很明顯,鼓勵員工把辦公室當成另一個家是很值得的。
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辦公空間。在每張環形辦公區中間都有一個小會議桌,布隆伯格希望借此鼓勵臨時的頭腦風暴。桌子底下的文件櫃頂上都裝了軟墊,所以,如果有同事想要加入進來,還可以把這些文件櫃拉出來當凳子。
"我們做了一些非常不同尋常的事情。我們需要所有人都能在一起合作,既能擁有一些隱私,也可以分享創意。"布隆伯格說,"這又回到了讓人們聚在一起的想法上。"
每個訪客都會穿過一個巨大的木製大廳,這裏被稱作"旋渦"——這是一個充滿未來感的入口,目的是給潛在客戶和員工留下深刻印象。他們之後會進入到一個"食品區"——這是一個兩倍高度的開放空間,裏面放滿了各種免費的零食和高端咖啡機。這片空間裏有一些特別定制的藝術品,布隆伯格的簽名也寫在一個大魚缸上面。
"你的公司的未來是你的員工,無論花多少錢,你都希望自己的員工每天都能高高興興地來上班,高高興興地告訴自己的朋友:'我在這棟樓裏上班。'"布隆伯格說。
好鄰居
他們向外部社區傳遞了更多無聲的信息。大樓的石框厚度是常規辦公室外立面的3倍,設計師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顯示它的持久耐用。這片區域的作用是為有影響力的人和新聞人物提供一個露天廣場,也就是一個方便社區集會的地方。
作為建築流程的一部分,彭博社在這裏恢復了米特拉羅馬神殿(Roman Temple of Mithras),還與倫敦博物館合作保存了挖掘過程中發現的1.4萬件文物,包括一個首次提到倫敦的牌匾。這些發現將成為大樓內公共文教區的一部分,讓人們得以一窺這座城市2000年前的面貌。
娛樂和活動空間接受外界預定。把大樓分割成兩部分的走廊沿著古老的惠特靈大道(Watling Street,這條羅馬路連接到St. Alban's)修建,那裏將入駐一批餐廳,包括"一家紐約主題的漢堡店。所以我也有東西可以吃了。"布隆伯格開玩笑說。
布隆伯格很喜歡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各種東西上面,而且為此感到驕傲。這件事在這裏體現得非常明顯。當你加盟該公司時,會接受一周的訓練課,名字叫做"彭博之道"。可別搞錯了,這個項目是一個品牌定位的大師班。
當人們使用這片空間時,當他們在這裏參觀和閒逛時,可以用環保的彭博咖啡杯品嚐彭博咖啡。他們希望讓其認真培育的全方位品牌信息維繫恆久,以此來吸引潛在的客戶和人才。
如果落實得不夠到位,執行得不夠細緻,人們很容易對這種美德和用以傳遞這種美德的無數老套方式吹毛求疵,在這樣一棟首屈一指的大樓裏尤其如此。
"邁克爾是個不同尋常的人,他雖然喜歡說教,但也能說到做到。"福斯特爵士說。
"我還記得第一次在紐約跟他見面,是在他最喜歡的餐廳裏。"福斯特說,"他說,我想做點能融入的事情,能夠成為倫敦歷史風貌的一部分。這是公共世界與私人世界之間共享恩惠、市民自豪感、社會理想和非凡合作的事情,我認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結合,很值得慶祝一番。"
(BBC)勞拉·克拉克 (Laura Clarke)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