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失調 將列WHO疾病分類 視沉迷遊戲為法定健康問題 國際組織第一例

電玩的原意是娛樂人心,但過度沉迷恐成一種疾病。根據美國《富比士》雜誌,「世界衛生組織」(WHO)明年開始將「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納入國際疾病分類,這是史上第一次有國際性組織將沉迷電玩列為法定健康問題。

據預定明年發表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草案(ICD-11),電玩失調指的是持續或重複的電玩行為模式,出現三種特徵:對電玩的控制能力受損,像是無法控制電玩的開始、頻率、強度、持續時間、結束和場合;越來越重視電玩,勝過於其他的生活興趣和日常活動;儘管出現負面結果,還是持續玩或越玩越兇。這些行為的嚴重程度已對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領域的功能造成傷害。

草案定義的電玩包括數位電玩和電視電玩,不分離線或上線,其中提到上述特徵可能是持續的,或間歇性但重複出現,須持續12個月以上才能被診斷成疾病。不過若符合以上特徵且症狀激烈,持續時間不到12個月也算。

診斷書保險可用

被列入ICD-11意味著,電玩失調正式被列為一種健康狀況,可做為醫師診斷,其他醫護人員或保險公司使用。

不過《富比士》補充,打電玩不代表心理出問題,必須視電玩性質、打電玩的時間、頻率、持續時間、原因和地點而定。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巴伐利耶表示,電玩也有好處,包括改善手眼協調、改善處理問題能力、紓解壓力、與人們連結或滿足幻想。

美8.5%青少上癮

ICD-11將電玩失調列為疾病,可見電玩的普遍性,以及人們可能對此上癮。《心理科學》期刊一份2009年研究顯示,美國8至18歲的人口中,有8.5%病態性投入電玩。另有研究顯示,電玩人口的平均年齡是35歲,男性居多。購物網站亞馬遜(Amazon)列出購買知名電玩 Call of Duty 4的顧客,最常順便購買成人紙尿布,顯示打電玩入迷到不去上廁所恐危及健康。

5招避免孩子電玩上癮

1.以身作則:家長應放下手上的智慧手機,多跟孩子互動。

2.跟孩子解釋電玩如何影響身心健康:包括沉迷電玩會導致睡眠不足,影響正常生活,或導致近視、腱鞘炎等病痛。

3.限制使用時間:這是最難落實的一點,在手機跟平板電腦安裝時間到會自動關閉螢幕的App如unGlue,或時間到就沒收充電器。

4.在家設立3C產品禁區:例如規定僅能在客廳等公共區域使用,禁止帶進房間熬夜偷玩。

5.安排其他替代活動:像是全家人一起聽音樂、做菜等,或到郊外踏青。

台灣 蘋果日報 韓政燕╱綜合外電報導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