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威脅日增及氣候變化沒改善,科學家周四(25日)將「末日鐘」撥快30秒,距離象徵人類末日的午夜僅剩2分鐘,追平1953年時的歷來最危險水平。科學家指出,除了朝鮮去年核試及多次試射導彈外,美國總統特朗普跟朝鮮領袖金正恩的挑釁言論、其行事反覆及質疑氣候變化的政策,都是令末日鐘撥快的主因。
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BAS)的科學家發表聲明說:「2017年,世界領袖未有效應對核戰威脅及氣候變化,令全球安全情況較前一年危險,達二戰以來最危險水平。」今次撥快末日鐘30秒後,平了1953年歷來最近「末日」紀錄,當時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測試氫彈,令科學家將末日鐘調至距午夜僅剩2分鐘。
「言論惹火 政策不穩 鄙視科學」
BAS的科學家列出連串因素令他們決定撥快末日鐘,包括朝鮮去年第6次核試及其核計劃顯著進步,美朝互相挑釁行動和誇大叫陣,更增加爆發核戰的可能性。另外,印巴繼續擴大核武庫存,南海局勢緊張,再加上美國不再支持伊朗核協議,都令全球核情況堪憂。科學家更多次點名特朗普政府是加劇全球危機的一大因素,例如特朗普常在Twitter及聲明中發表變化無常的言論、外交政策前後矛盾、明顯鄙視科學。BAS科學及安全理事會主席、芝加哥大學天文與天體物理學系教授羅斯納(Robert Rosner)指出,特朗普政策的不穩定性,不僅令核危機惡化,亦對全球穩定構成重大挑戰;他又指出,華府下周將發表核政策報告,很可能提出一個增加核武種類和加重核武角色的防衛計劃,並降低使用門檻。
指美俄關係緊張 恐掀核武競賽
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科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所教授斯奈索尼(Sharon Squassoni)指出,美俄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不容忽視的威脅,「2017年是過去許多年以來,美俄首次未針對控制核武作出商討。反之我們可能會見到核武競賽重現。」不過亦有專家指出,將現時的核危機與冷戰時期相比是誇大,麻省理工朝鮮及核專家納朗(Vipin Narang)說:「冷戰高峰期時,全球核毀滅是重大風險,今天單次使用核武的風險可能更高,但不太可能導致全球毀滅。」
BAS的科學家指出,氣候變化也是逼近末日的重要原因。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科學家卡薩(Sivan Kartha)說,去年全球經歷了極端炎熱的天氣,亦出現破壞力強的颶風及山火,北極冰帽的面積水平也跌至新低。
末日鐘設於1947年,其間共調整過逾20次。
(BBC/衛報)
香港 明報
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BAS)的科學家發表聲明說:「2017年,世界領袖未有效應對核戰威脅及氣候變化,令全球安全情況較前一年危險,達二戰以來最危險水平。」今次撥快末日鐘30秒後,平了1953年歷來最近「末日」紀錄,當時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測試氫彈,令科學家將末日鐘調至距午夜僅剩2分鐘。
「言論惹火 政策不穩 鄙視科學」
BAS的科學家列出連串因素令他們決定撥快末日鐘,包括朝鮮去年第6次核試及其核計劃顯著進步,美朝互相挑釁行動和誇大叫陣,更增加爆發核戰的可能性。另外,印巴繼續擴大核武庫存,南海局勢緊張,再加上美國不再支持伊朗核協議,都令全球核情況堪憂。科學家更多次點名特朗普政府是加劇全球危機的一大因素,例如特朗普常在Twitter及聲明中發表變化無常的言論、外交政策前後矛盾、明顯鄙視科學。BAS科學及安全理事會主席、芝加哥大學天文與天體物理學系教授羅斯納(Robert Rosner)指出,特朗普政策的不穩定性,不僅令核危機惡化,亦對全球穩定構成重大挑戰;他又指出,華府下周將發表核政策報告,很可能提出一個增加核武種類和加重核武角色的防衛計劃,並降低使用門檻。
指美俄關係緊張 恐掀核武競賽
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科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所教授斯奈索尼(Sharon Squassoni)指出,美俄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不容忽視的威脅,「2017年是過去許多年以來,美俄首次未針對控制核武作出商討。反之我們可能會見到核武競賽重現。」不過亦有專家指出,將現時的核危機與冷戰時期相比是誇大,麻省理工朝鮮及核專家納朗(Vipin Narang)說:「冷戰高峰期時,全球核毀滅是重大風險,今天單次使用核武的風險可能更高,但不太可能導致全球毀滅。」
BAS的科學家指出,氣候變化也是逼近末日的重要原因。斯德哥爾摩環境研究所科學家卡薩(Sivan Kartha)說,去年全球經歷了極端炎熱的天氣,亦出現破壞力強的颶風及山火,北極冰帽的面積水平也跌至新低。
末日鐘設於1947年,其間共調整過逾20次。
(BBC/衛報)
香港 明報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