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季究竟怎麼看羅興亞危機

緬甸的羅興亞(Rohingya)問題,已演變成世界上惡化速度最快的難民危機,該國實際掌權領袖昂山素姬面對極大的難題。

自去年8月以來,超過50萬羅興亞人為了逃離迫害,不惜冒生命危險循陸路或海路逃出若開邦(Rakhine)北部。不少羅興亞難民指控,緬甸政府軍及若開邦內的佛教徒,在羅興亞村莊縱火、攻擊平民。但緬甸政府軍則稱,軍方正在與羅興亞武裝份子交戰,否認攻擊目標是平民。

昂山素季曾為爭取緬甸民主化,被軍政府軟禁多年,成為緬甸民主運動的國際標誌,並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但她目前飽受質疑,外界指控她未有就針對羅興亞人的暴力發聲。

關於羅興亞問題,昂山素季究竟說過什麼?

人權鬥士

從上世紀1990年代初到2010年,昂山素季一直被軟禁,其勇氣成為了對獨裁軍政府抗爭的象徵。多年以來,昂山素季一直被譽為人權鬥士。

1992年獲頒和平獎的昂山素季,要到整整20年後,才終於在2012年赴奧斯陸,發表得獎感言。

「(和平獎)為緬甸的人權、民主抗爭,引來全世界的目光,」昂山素季在感言中說:「緬甸是一個多種族、多宗教國家,她的未來必須建立在真正的共融精神之上。」之後,昂山素季讀出了她在《世界人權宣言》中最喜歡的段落。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自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人們不再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失去希望,世上每一個角落都是人類真正的家園,都享有自由與和平地生活的權利。」

保持沉默

但在昂山發表和平獎得獎感言的同一年,緬甸若開邦的佛教徒與穆斯林爆發衝突,造成最少200人死亡,並令10萬羅興亞人失去家園,只能住在臨時搭建的難民營。

當時出任在野黨領袖的昂山素姬,曾嘗試緩解國際社會的憂慮,保證「遵守我們對人權與民主價值的承諾。」

但有聲音批評她就事件保持沉默,一名英國官員其時向《獨立報》表示:「老實說,我期望她能夠在此事上發揮道德領導力,但她根本沒有真的就這件事發聲。」

羅興亞人問題一直持續至2013年,到秋天,已有14萬羅興亞人被逼離開家園。暴力衝突從若開邦蔓延到其他地區,包括緬甸中部。聯合國及其他民間組織一直為羅興亞人提供援助。

責在政府?

2013年10月昂山素季接受BBC記者米歇爾·侯賽因(Mishal Husain)訪問時,將持續不斷的暴力衝突,歸咎於「恐懼的氛圍」,並否認穆斯林成了種族清洗的目標。

「穆斯林被針對,但佛教徒同時也被暴力對待,」昂山素季說:「『恐懼』是事態如此發展的主因。」

當時仍是在野黨領袖的她說,政府有責任終結暴力衝突。

「這是獨裁政權統治之下的苦難所導致的。我認為,活在一個獨裁政權之下的人們,難以信任彼此——獨裁統治會營造出不信任的氛圍。」

2015年11月,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選舉中大獲全勝。但在該次選舉中,數十萬羅興亞人無權投票,在種族衝突較為激烈的七個地區,亦沒有設票站。

在點票期間,昂山素季在接受BBC記者費格爾·基恩(Fergal Keane)採訪時表示:「要消除偏見並不容易,仇恨亦然……我相信,絶大多數的民眾想要和平……他們不想在仇恨與恐懼的訊息包圍之中生活。」

自此,昂山素季已無法再將責任歸於執政者。她在這次大選之前,沿用「責在政府」的回應方式;但在「全國民主聯盟」掌權後,她需要證明自己有決心處理問題。

但她發現自己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

由於軍方在2008年、即緬甸落實民主化前制定的憲法所限,家人擁有外國國籍的昂山素季無法成為總統。她於是出任「國務資政」,雖無總統之名,但仍是實際掌權者。

然而,軍方目前仍然掌管三個重要部門,即內政、國防及邊防部門,包括警隊。在與孟加拉接壤的若開邦北部,軍方才是真正的掌權人。

昂山素季對這些事件的控制力很弱。若表態支持羅興亞人,必然會招來佛教民族主義者及軍方的反彈,而緬甸國民整體對羅興亞人的態度也談不上同情。

這些困素從某種程度上解釋了她為何少有為羅興亞人發聲。

淡化危機

2016年,衝突再度升級。若開邦西部城市孟都(Maungdaw)附近有九名警員在有組織的攻擊中死亡,政府官員指控是羅興亞的武裝組織所為。軍方發動大型維安行動,據羅興亞活動人士稱,軍方的反擊造成超過100人死亡。

2016年11月,一名聯合國官員在接受BBC採訪時將衝突稱為「教科書式種族清洗」,緬甸政府對此予以否認。

有觀察人士稱,昂山素季沒有對仍在發生的暴力事件予以譴責,這令人憤怒。昂山素季迴避記者及記者會,但在不得不面對傳媒時,她則表示軍方在若開邦的行動「符合法治」,但未能說服外界。

當昂山素季偶爾針對羅興亞問題發言時,大部份是在淡化、或指控他人誇大事件的嚴重性。

「我不是說當中沒有困難,」昂山素季接受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 Asia)訪問時說:「但如果大家能看到當中的困難,聚焦於解決這些困難,而不是誇大困難、令大家對事情的觀感比實際情況更壞,才對事件有所幫助。」

「英國緬甸羅興亞人組織」成員吞欽(Tun Khin)指,昂山素季沒有捍衛羅興亞人權益,令人「極度失望」。

「重點是,昂山素季在為軍方的罪行作掩護。」

去年4月,昂山素季在一次BBC專訪中,指若開邦確實有暴力衝突,但指「種族清洗」的說法過分嚴重。

「我不認為目前有發生『種族清洗』;相比起現在發生的實際情況,這個說法太嚴重了。」

「我認為當中的確充滿仇恨——一旦有人被認為與政府合作,穆斯林也會殺害穆斯林。」她補充。

衝突再起後,昂山素季缺席了一些公開場合。她沒有出席去年9月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大會,之後又公開指事件被「冰山一樣多的誤傳資訊所扭曲」。

「我們會確保國內所有人的權利都受保障,包括政治、社會及人道保障。」昂山素季如是說。但她的發言,與觀察者在若開邦現場所見的並不相符。他們說,當地難民數量龐大,近一百萬人急需糧食援助。

同一個月內,昂山素季又表示自己對衝突中「所有人」受到的苦難「有深切感受」,並指緬甸政府「有決心以可持續的方式,為邦內所有群體解決問題」。

壓力陡增

昂山素季面對的國際壓力不斷增加。

去年11月,英國牛津市撤回頒給她的「牛津市榮譽市民」嘉許,以示對她在羅興亞問題上噤聲的不滿。有「慈善歌王」之稱的愛爾蘭歌手格爾多夫(Bob Geldof),宣佈退回「都柏林市自由獎」,不想與昂山素季共獲同一獎項。

12月,聯合國人權事務高專扎伊德•拉阿德•侯賽因(Zeid Raad Al Hussein)表示,不排除昂山素季將來會被控以「種族滅絶」罪名,並批評她連「羅興亞」一名亦拒絶使用。「連他們的名字也拒絶使用,這種剝奪人性的程度,讓人相信什麼也可能發生。」

BBC曾向昂山素季及緬甸軍方要求回應,未獲回覆。

昂山素季未有譴責軍方、或回應種族清洗指控,令她飽受國際領袖及組織批評,包括國際特赦組織。

今年以來,昂山素季面對的壓力繼續增加。她早前曾設立一個國際參與的小組,就羅興亞問題提供意見,但小組成員、美國資深外交官員比爾·理察德遜(Bill Richardson)早前請辭。

理察德遜說,該小組是為「洗白」而設,並指控本身是他好朋友的昂山素季「沒有道德領導力」;緬甸政府則反擊指他的表態「有其目的」。

(BBC)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