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變現實 化驗室生成雞肉味道怎麼樣?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涉及如此重大的問題上,科學家們覺得難辭其職,正在想方設法,實現突破。

到本世紀末,地球上的人口有可能達到110億。要保證這麼多人有足夠的營養,農民面臨壓力,要盡可能利用農地生產種植,另一方面科學家也覺得該助一臂之力。

未來的科幻食品有可能永遠改變我們的飲食方式:人們的口味不僅靠日積月累而成,也靠食品設計師和市場營銷員來決定。

在美國加州的一個實驗室,喬舒·特德里克(Josh Tetrick)和他在加斯特(Just) 公司的同事們一直在培養雞肉和鵝肝醬。有朝一日,他們還會從實驗室的培養皿裏生成出牛扒。

這是貨真價實的「人造肉」。

它的存在本身意謂著,未來肉類生產將有可能與畜牧業和農業分離。肉類,可能在類似實驗室的環境下培植,從產生肌肉組織的類似幹細胞一類的祖細胞培植而成。

如此看來,未來我們需要的,不是養殖、種植食品而是設計食品。

特德里克說:「我想做出吞拿魚肉、牛扒、雞胸肉、牛奶和牛油。」

「這些都已經在我們生產線上了。」

今年年底之前,他計劃把加斯特(Just)公司出產的第一批人造肉類製品,如人造合成鵝肝醬或香腸擺上超市的貨架。

特德里克的直覺是,消費者如果覺得人造肉與他們一直以來消費的肉類幾乎沒有什麼不同,應該會對人造肉有胃口。

新收獲未來食品研究所(New Harvest) 的埃林·金(Erin Kim)認為,未來一旦這樣的人造食品在市場上立足穩定下來,食品設計師們就有望向人們的飯碗裏引進更多有創意的概念。

她說,肉類有可能跟其他種類的食品,如植物類的成分相結合,生產出非常標新立異的食品。

保留所有不同味道和肉蛋白,營養種類更加廣泛,但脂肪減少了。

還有一種可能是,人造食品的生產不一定以我們期望的規模推出:數以百萬計的人造炸雞肉塊可能從生產線上生成。又或者這種食品技術得以普及,讓小規模企業的食品設計師能為小眾的消費者設計出有趣的新產品。

研究機構未來市場(The Future Market)的麥克·李(Mike Lee)最近推出了一款未來中餐菜譜,用的全是人造肉。而在「假肉餐廳」的一款廚師推薦美食就是「人造魚翅湯」。

「假肉餐廳」在菜譜中特別強調:「沒有鯊魚受到傷害」。

這個想法雖然新穎,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人還是擔心,對魚翅的消費需求,可能會刺激真魚翅的黑市存在。

不過,開發新食品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讓顧客接受。從衣食住行4個方面來看,人們對吃應該最為謹慎。

未來研究所(Istitute for the Future)的研究員麥克斯·艾爾德(Max Elder)說:「人們不想吃科學,他們要吃自然食物。」

例如,最近市面上推出的純素蛋黃醬,全部使用天然成分,包括豆類。它跟普通的蛋黃醬口味很像,但是沒有用雞蛋。最近在智利的一個公司,就推出了一款純素蛋黃醬,名叫「非蛋黃醬」。

這種醬在純素食人士中相當有市場,但此類品牌的推出顯示食品行業正在引入更新潮更未來的元素。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傳統的蛋黃醬生產商,如何爾曼(Hellmann『s)最近重新設計了包裝,主打懷舊主題,希望能擺脫那種「鮮亮的、人造品牌」的形像。

那麼消費者究竟會忠於用慣的品牌和食品,還是會大膽接受未來新食品呢?

未來研究所的研究員麥克斯·艾爾德說,他覺得應該還是前者。

即便如此,他認為,未來的食品設計師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成功,只要他們能開發出「超級個性化」食品,為每個人度身定制他們需要的營養產品,一點不多,一點不少,恰到好處。

荷蘭公司ByFlow已經推出了打印食物的3D打印。他們的3D打印機型號從3300歐元起價,已經售出了100台,其中不少買家是餐館。

打印機的墨盒中,裝有各類膏狀食材。想吃什麼食物,打印機就根據預先設定打印出所選食物。例如,打印機用甜菜頭膏打印出胡蘿蔔。

吃在未來

將這一概念再發揮一下。可以設想在不遠的將來,3D打印機或許可以為我們打印出卡路里、脂肪、蛋白和維生素都恰到好處的每頓飯。

量身定做的食物,在某些嚴格控制飲食的人士當中已經相當流行。如果量身定做的程序更加自動化,或許能吸引更多的人。

食品設計師在這裏起到的作用,是幫助每個人找凖消費食物的方法,而且讓這些食物搭配時,很對每個人的胃口。

的確,創新無止境,目前存在各種可能性。不過,我們有多少人願意接受這些新生食物呢?這還有待觀察。

民以食為天。吃慣了的食物,要讓我們換個口味,換個做法,你會反對嗎?

(BBC)克里斯· 巴拉紐克(Chris Baraniuk)BBC科技記者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