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電動車貴為新歡 燃油車仍是我愛?

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商大眾認為,柴油門危機已然過去,自己又處於攻勢地位了:出品新型電動車,同時也投資燃油車。日前大眾在柏林舉行了年度業績發布會。

大眾不是邀請人們去位於沃爾夫斯堡的總部,而是去德國首都柏林,聽取它對2017年公司業績的陳述。在繁華的"菩提樹下大街",該公司很久前就設置了一個品牌展示中心,展示藝術、文化,更展示汽車。

有約150名各國記者到場。這個記者會引人注目的不同之處:通常像政治局一樣高高在上的主席團所在的地方,是一個只有3個座位的小檯子,一個留給董事長,一個為財務董事而設,另一個則屬公關部負責人。它對外顯示出一種新的不張揚態度,或許也是向數百萬失望的客戶們發出的一個謙卑訊號。

然而,盡管發生了柴油門和猴子試驗丑聞,客戶們卻對這個總共擁有12個品牌的康采恩保持著令人驚訝的忠誠。

業績數字金光閃耀

的確,若無這一忠誠態度,大眾不久前曾以簡單形式公佈的令人驚訝的業績數字就無法解釋了:總經營額近2310億歐元- 增加6%;純贏利增加一倍,超過110億歐元;汽車銷售量達1070萬台,創下新紀錄;在各重要市場均大幅增加:中國增16%,俄羅斯增21%, 巴西增45%;盡管大眾迄今為克服"柴油門"危機花費了250多億歐元,卻仍擁有超過220億歐元的盈餘。

這可是一筆巨資,正可供這家擁有分佈全球各地的120多個工廠、64萬員工的企業所急用。因為,汽車界正處於戲劇性巨變階段:燃油車已引起非議,很多人眼裡,柴油車已無前途可言;不僅在德國,很多城市禁止柴油車進入;電動驅動目前似乎成了走出這一困境的脫險之路。大眾此前已對這一變化作出了反應,並制定了所謂的"Roadmap E"(電動車路線圖)。

全球電動車攻勢

現在,相關戰略結構已微露端倪。不同品牌已推出若干電動或混合驅動款式;大眾計劃至2025年,年產300萬台電動車,相當於本公司汽車產量總數約四分之一。為此,自然需要能生產電動車的工廠,以及巨量電池。

董事會主席米勒(Matthias Müller)在柏林宣佈,至2022年,將在全球16個基地生產電池型電動車。有示範性意義的一個工廠剛在薩克森州的茨維考(Zwickau)興建,明年起就批量生產取名為 I.D.的純電動車。

米勒還表示,已與歐洲和中國的電池生產商簽訂了合作協議,總額達200億歐元;在北美,大眾也即將達成類似協議。

不告別燃油車

大眾由此敲響了柴油車和汽油車的末日鐘聲?米勒就此表示,至少目前還沒有:"它們還將在未來數十年扮演重要角色"。與此相應,大眾今年就為傳統引擎的開發研製投入200億歐元,未來五年的總投資量更達900億歐元。

他指出,這一投資與對新式引擎以及對數字化項目和自動車的投資並行。他稱,所有這一切都是柴油門危機的積極後果,"它使得變化成為可能,而這樣的變化此前在我們那裡是無法想像的"。他說,現在,大眾"又採取攻勢了"。

北德意志州銀行專家施沃佩(Frank Schwope)同意這一看法。他稱,他相信,大眾今年的銷售量有望增加5%,達到1100萬台車以上,從而保持全球頭號地位。大眾董事會主席米勒在講話中特意表示過,他對是不是第一"全不在乎"。

不過,大眾董事會不能不在乎與美國可能會發生貿易戰。米勒強調,大眾致力於對話,並期待達成政治一致。至於將可能承受的負擔,他未置一詞。

德國之聲中文網 作者 Henrik Böhme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