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多年,中國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希望借此恢復經濟活力,實現經濟自由化。但對中國女性來說,結果卻並不都是積極的。
在這個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男性人數超過女性,而有趣的事情在於,如今加入或留在職場的女性比幾十年前少了許多。
中國共產黨前主席毛澤東曾經提出過一句著名口號:"女性能頂半邊天。"到20世紀70年代,中國城鎮適齡女性就業率高達90%,所以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女性確實能頂半邊天。
但隨著市場經濟改革啟動,越來越多的私有公司出現,女性就業率已經穩步下降——統計顯示,2010年只有44.7%的女性實現就業。雖然仍然遠高於一些發達國家,但相比之前的數據卻大幅下滑。
關心女性議題的中國作家張麗佳表示,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模式的轉變給男女兩性都帶來了變化和機會——尤其是城市女性和受過教育的女性。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失業便是其中之一。
"我認為女性承擔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多數成本和負擔。"她說,"例如,在不景氣的國企內部,女性總是率先下崗的。"
張麗佳在她的《社會主義好》(Socialism is Great)一書中描述了自己在這場變革中的親身經歷。她在南京長大,16歲就在一家導彈工廠工作。她生活的村莊成為當地一家機械工廠的宿舍區,那家工廠隸屬於航天工業部。
"他們規定,我們部門45歲左右的女性都要下崗。"她說,那是這家工廠的通用規定。
她認為,市場經濟轉型讓更多企業對中國女性勞動者採取了肆無忌憚的措施。"以前有毛式性別平等。現在則被公開的性別歧視取代了。"她說。
張麗佳接著說,"找工作的難度大幅增加,因為他們提出了額外要求……有的公司拒絶聘用育齡期婦女。有的時候,如果女性懷孕,他們就會解僱她。還有的時候,他們會強迫女性寫下'我保證未來10年不生孩子'的保證書。"
最新數據表明,中國城鎮女性目前收入只有男性的67.3%,鄉鎮比例更低,只有56%。
與其他國家一樣,這種兩性薪酬差異是許多因素共同造成的。但中國的一項差異在於強制退休年齡。女性必須比男性更早退休——女性55歲,男性則是60歲。
只要看看中國的政治精英,就能了解男女兩性在職場的比例失衡。中共中央政治局的25名委員中只有1名女性,而權力更大的政治局常委從沒有過女性。在204名中央委員會委員中,也只有10名女性。
中國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快速增長。但根深蒂固的傳統兩性觀念表明,想要在巨大的經濟中實現真正的基礎性突破,仍然任重道遠。
(BBC)薩拉·基廷 (Sarah Keating)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