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2001太空漫遊》至今無人看懂


《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已上映了五十年,而我們卻至今沒能完全看懂。庫布裏克導演的這部科幻電影巨作常常被觀眾票選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英國廣播公司(BBC)文化頻道的評論家們也評其為"最佳美國電影"的第四位。但它也是史上最晦澀難懂的電影。

舉個例子,電影裏出現的那塊方形黑色石碑為什麼會樹立在史前非洲呢?為何宇航員會被瑰麗迷幻的燈光秀般的時空漩渦吞沒,疾馳進入另外一個時空,最後變成了宇宙中一個蜷縮的胎兒?再就是,影片的開篇講述的是百萬年前的事,中間的兩個篇章背景設定的時間差是一年半,那究竟影片的哪一部分真正發生在2001年?

導演庫布裏克並不介意看到觀眾對於這些問題搔頭抓耳困惑不解。在1968年的一次訪談中,他向記者說道,"關於這部電影的哲學涵義或寓意,觀眾願意怎麼猜就怎麼猜。但我不會為它畫一幅詳細的解密圖,將它用言語解釋得清清楚楚,因為這樣每位觀眾都不得不去自己探尋寓意,留心一些可能遺漏的要領。"作家克拉克(Arthur C Clarke)則在電影同名小說中解答了部分故事性問題。這本小說在電影發行後旋即出版。

但導演庫布裏克還是在電影中刪減了一些太淺顯讓人易於理解的內容。他將這部電影比喻成一幅畫作或是一首曲子,是一種需要"發自內心深處"去體味的東西。但《2001太空漫遊》並不是一部純粹讓人看不懂的電影,至少我們清楚一件事兒:這部電影與庫布裏克之前拍攝的一些反戰類型電影和反權威類型電影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其中以1964年上映的電影《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尤為相近。

乍看之下,這兩部電影似乎全然不同。一部是演員塞勒斯(Peter Sellers)一人分飾三角,諷刺冷戰軍備競賽的黑白喜劇片;另一部是色彩燦爛、多時空設定、有豐富內涵發人深思的電影,當年電影海報上稱之為"一部關於冒險與探索的史詩級劇作")。但二者卻有很多相似之處:美利堅與前蘇聯之間的冷戰秘密;坐滿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的會議廳;本應從不出錯的機器反而要殺害其建造者等等。《奇愛博士》中有一個場景是剛將軍(General Kong,由演員佩金斯Slim Pickens飾演)給飛機上的彈艙門重新聯網,而這個場景與《2001太空漫遊》電影中宇航員重啟太空船上的電腦幾乎一模一樣。

《奇愛博士》

兩部電影中闡述的基本信念也非常接近:人類生來暴戾,自作孽不可活,那些自以為絶對正確的人通常是危險的狂人。要稱《2001太空漫遊》是一部諷刺政治的黑色喜劇,倒有些言過其實。但是庫布裏克的意圖本就是讓我們哂笑這種現象,不然他不會將鏡頭聚焦在一個"無重的太空馬桶"上;也不會將電影的開篇命名為"人類的曙光",在這幕場景中,已經開化的猿人將骨頭製成的棒子狠狠砸向另外一個猿人的腦袋。

類人猿

電影伊始,人類毛茸茸的祖先(由眾多默劇演員化妝扮演)靠吃樹根和莓果等食物為生。但有一天他們撞見了一塊聳立著的黑色石板(從前被比作如碑石一般,現在說起來倒有點像放大版的黑色iPhone 7Plus),一切發生了改變。這塊黑石加速了猿人的學習過程,他們中有人產生了將骨頭作為武器的想法。他用骨頭棒殺死了一隻貘和另外一個猿人後,然後將骨頭棒高高地拋入空中。緊接這根轉動的骨頭畫面之後馬上切入的畫面是一個繞地球轉動的衛星。這種鏡頭編輯手法叫做"匹配剪輯"(match cut)。倘若在搜尋引擎裏打這四個字,首個出現的搜索結果就是庫布裏克在電影中展現的這個畫面。電影同名小說作者亦是電影合作者的克拉克說,其實他們原本是想將前一個鏡頭的骨頭變成下一個鏡頭中"繞地飛行的太空炸彈,即一個太空武器"。通過這個鏡頭銜接,我們至少能看出來庫布裏克的想法。他認為,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自相殘殺的武器也變得更大型更先進。

影片的第二部分,導演又將這塊石碑置於月球上,我們看到由演員西爾威斯特(William Sylvester)扮演的科學家佛洛德博士(Heywood Floyd),在月球之旅中也發現了一塊奇異的黑色石碑。但佛洛德博士並不如科幻小說中描繪的典型科學家形像那樣——是個穿著實驗服的瘋狂怪胎或是帥出星際的閃亮主人公。他只是個上有老下有小,需要養家糊口,但又一臉志得意滿的典型美國人,一見漂亮空姐也會走不動道,錯過了自己女兒的生日宴因為得"出趟差"。當他與同事有了新的太空發現而進行互相恭維的無聊對話時,觀眾並不會覺得他們是找到了一些外太空的生命跡象這類的偉大發現,而只是在瞎聊天編什麼新的廣告段子而已。電影中,佛洛德輕聲笑著說"嗯,我得說咱們這次弄的倒是真不錯。"庫布裏克常在執導電影作品中闡明這樣一個事實:掌握人類命運的人其實並不是地球上最富有想像力或是最聰明的一群人。電影《奇愛博士》中的美國將軍,電影《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中的法國軍官,以及在電影《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中號稱有消滅犯罪一勞永逸方法的內務部長等,都在一再強調這個議題。而且,這些人的性別都是男性。電影《奇愛博士》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是美國將軍身著比基尼的女秘書。《2001太空漫遊》中雖也有女性角色且著裝正常,但台詞非常少。

"太空版奇愛博士"

電影的第三部分中,一組乘坐巨大太空船的宇航員被派往木星展開調查,一行人中有演員達利(Keir Dullea)飾演的宇航員鮑曼(David Bowman)、演員洛克伍德(Gary Lockwood)飾演的宇航員普爾(Frank Poole)以及三名冬眠艙裏沉睡的宇航員。然而這艘飛船大部分的運行是由一台名為哈爾9000(HAL9000,由演員瑞因Douglas Rain配音)的電腦掌控。這個"人工智慧"的機器人船長會不會給航員們帶來麻煩呢?電影中,據它自己宣稱:"按照任何的詞義,都根本不可能出現任何失誤或差錯"。但這種程度的自信在庫布裏克的電影裏往往都不是什麼好兆頭。確實如此,電腦哈爾向鮑曼與普爾錯誤通報,說飛船的通訊盤失靈了。普爾與鮑曼認為哈爾可能壞掉了,決定把它關閉。不幸的是,哈爾發現了並先發制人地要讓船上的宇航員們一一掛掉。

也正是電影的這個片段,我們幾乎可以把《2001太空漫遊》命名為《太空版奇愛博士》。因為這個片段裏,庫布裏克抨擊人類一種膨脹的盲目確信,以及人類對於任何系統或是機器的愚蠢信任。在《奇愛博士》中,"終極武器"原先是為了保障世界和平但實際上卻毀滅了人類文明——它的程式設定是任何人都不能關閉的。而在《2001太空漫遊》中,這種諷刺意味就更濃了。號稱從不出錯的哈爾電腦犯了個錯誤。這次行動的負責人是通過地球上另外一台同樣不出錯的哈爾電腦確認了這個錯誤,但飛船上的哈爾電腦堅持認為自己是對的。它確信的語氣就跟《奇愛博士》中的將軍一模一樣:"我不認為有絲毫疑問!"機器呼嚕呼嚕地響著,語帶安慰卻又稍顯激動地答覆,"有什麼錯的話也是人類搞錯了。"若仔細聽,我們彷彿都能透過這片段聽見庫布裏克導演在為人類的愚蠢絶望地哀鳴。

但《2001太空漫遊》並不是《奇愛博士》的續集。撇開兩者背後的諷刺寓意,我們還能在《2001太空漫遊》中感受震撼的視覺特效、完美精良的設計製作、有前瞻性的科技、令人身臨其境的古典音樂和詭異十足的劇情:電影高潮中宇航員鮑曼那場"超越無限"的時空旅行儘管拍攝於50年前,但時至今日都令人拍案叫絶。

儘管庫布裏克自己說要"拍一部聲名大噪的好科幻片",借用克拉克的話來說就是庫布裏克彼時"對外太空生命十分著迷"。但其實電影本身還是在講人類的故事。這大概也是《2001太空漫遊》為何如此晦澀難懂卻如此受人稱道的部分緣由。庫布裏克一直暢想著外太空世界,卻也一再回過身來為我們講述著地球上的人與事。

(BBC)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