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者有其屋」對生活在嘈雜又擁擠的香港人來說本非易事,更何況死者呢?香港的墓地快要滿載,一塊風水好的私人骨灰龕位開價100萬港幣。
香港善於從海上解決問題。設計師李昭明和團隊正在積極打造海上墓園,希望幫助成千上萬的香港人解決墓地問題。
這個想法是在幾年前李昭明同團隊一起為啟德郵輪碼頭做設計時找到的靈感。李昭明回憶,當時正好有位親人過世,他經歷了為過世親人找"房"的困難過程。所以他想,為什麼不拆掉一艘油輪的上層甲板建築,將其改造成墓園,並建有宗教祈禱室和餐廳,為親友祭拜提供方便?
根據設計,這艘海上墓園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將漂在海上,只在清明和重陽節期間靠港,以便親友登船拜祭。
看起來是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吧?他和團隊正在進一步完善這個項目。這個想法需要包括海事法、海事設計、火葬管理、骨灰安置等跨學科的專業知識,需要設計師、宗教專家等跨專業人士的合作。最終要落實到尋找一艘郵輪,將其改造成名為「浮得永生」的海上墓園項目。李昭明說這「很有趣但很複雜」。
香港建築師協會年報也發佈了一篇該項目的文章,探討這個項目的可行性。
龕位難求
香港寸土寸金,很難找到墓地。傳統的解決方案是建「垂直墓地」, 墳墓坐落在陡峭山坡上的狹窄露台上。但這也幾乎滿載,即使有位,也非永久擁有,遺體也只能放十年。到期後怎麼辦?再續。續兩次後,可以選擇出價20萬港幣購買永久使用權或者把遺體挖出來火化放在骨灰庵。
骨灰庵則是一次性支付。政府提供的位置只需要3000多港幣,商業龕位價格則一般在5萬港幣以上,風水最好的位置要價在100萬港幣左右。
骨灰比棺材佔用的空間少得多。但即使如此,骨灰庵也沒有足夠的空間。公開資料顯示,香港每年5萬人死亡,90%的人選擇火葬,政府認為,到2023年將會出現40萬骨灰庵的短缺。
火化後,家人會在家安放親人骨灰,直到香港政府的公共墓地有位置才挪到戶外。有的商家在居民大廈裏建起了無證龕位。香港政府正試圖在今年三月份前解決這個問題,要求私營骨灰龕場都要在2018年三月前申請牌照。而近期再建商業龕位的提議也被否。因為在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發出牌照前,私營骨灰龕位市場處於真空期,禁止出租及售賣龕位。
未申請到政府公共龕位的家庭,不得不把先人的骨灰暫時寄放在長生店(棺材鋪)。現在香港的長生店積讚了約十萬多份未「上位」(安置)的骨灰。
李昭明設計中的海上墓園項目可以提供約37萬個龕位。李昭明說:「由於業務利潤豐厚,我們能夠吸引投資者的興趣。項目中每個龕位的平均價格將為1萬港元以上,整艘船可帶來高達185億港元的收入。」
他認為海上墓園還有其他好處,比如緩解每年清明和重陽因為祭拜帶來的公共交通壓力。「浮得永生」將停靠在碼頭,船本身可以容納很多人,舒緩交通壓力。
此外,香港人信風水,海上墓園漂在海上,放置骨灰龕的牆可以轉動面朝大海的不同方向來保證一年四季中,每個龕位也有段時間有好風水。
建造海上墓園的阻力
實際上,建造海上墓園的創新計劃已提出多年,但實施過程面臨阻力和挑戰。
李昭明承認,尋找投資可能具有挑戰性,整個項目從可行性研究到實現的資金來源都很龐大。但他未透露具體的建造成本。
「入土為安」和「落葉歸根」是中國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要將「入土為安」轉化為海上墓園安葬還面臨觀念上的轉變。新事物被接受尚需時間。李昭明自己也承認,「海葬」和「互聯網掃墓」的創新還未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同。
另一個問題是,雖然海上墓園看上去可以緩解掃墓節日期間的路上交通擁堵,但是否對香港繁忙的海上交通造成挑戰?
李昭明說,會建議船舶停放在非擁擠的領海或國際水域。此外,雖然清明或重陽節的需求可能較高,但建議停港的時間表全年可靈活調整,並可預先安排。一艘或多艘這種郵輪不會對香港的海上交通造成巨大壓力。
趙雅珊 、安德魯(Andrew Wood) BBC記者
香港善於從海上解決問題。設計師李昭明和團隊正在積極打造海上墓園,希望幫助成千上萬的香港人解決墓地問題。
這個想法是在幾年前李昭明同團隊一起為啟德郵輪碼頭做設計時找到的靈感。李昭明回憶,當時正好有位親人過世,他經歷了為過世親人找"房"的困難過程。所以他想,為什麼不拆掉一艘油輪的上層甲板建築,將其改造成墓園,並建有宗教祈禱室和餐廳,為親友祭拜提供方便?
根據設計,這艘海上墓園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將漂在海上,只在清明和重陽節期間靠港,以便親友登船拜祭。
看起來是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吧?他和團隊正在進一步完善這個項目。這個想法需要包括海事法、海事設計、火葬管理、骨灰安置等跨學科的專業知識,需要設計師、宗教專家等跨專業人士的合作。最終要落實到尋找一艘郵輪,將其改造成名為「浮得永生」的海上墓園項目。李昭明說這「很有趣但很複雜」。
香港建築師協會年報也發佈了一篇該項目的文章,探討這個項目的可行性。
龕位難求
香港寸土寸金,很難找到墓地。傳統的解決方案是建「垂直墓地」, 墳墓坐落在陡峭山坡上的狹窄露台上。但這也幾乎滿載,即使有位,也非永久擁有,遺體也只能放十年。到期後怎麼辦?再續。續兩次後,可以選擇出價20萬港幣購買永久使用權或者把遺體挖出來火化放在骨灰庵。
骨灰庵則是一次性支付。政府提供的位置只需要3000多港幣,商業龕位價格則一般在5萬港幣以上,風水最好的位置要價在100萬港幣左右。
骨灰比棺材佔用的空間少得多。但即使如此,骨灰庵也沒有足夠的空間。公開資料顯示,香港每年5萬人死亡,90%的人選擇火葬,政府認為,到2023年將會出現40萬骨灰庵的短缺。
火化後,家人會在家安放親人骨灰,直到香港政府的公共墓地有位置才挪到戶外。有的商家在居民大廈裏建起了無證龕位。香港政府正試圖在今年三月份前解決這個問題,要求私營骨灰龕場都要在2018年三月前申請牌照。而近期再建商業龕位的提議也被否。因為在私營骨灰安置所發牌委員會發出牌照前,私營骨灰龕位市場處於真空期,禁止出租及售賣龕位。
未申請到政府公共龕位的家庭,不得不把先人的骨灰暫時寄放在長生店(棺材鋪)。現在香港的長生店積讚了約十萬多份未「上位」(安置)的骨灰。
李昭明設計中的海上墓園項目可以提供約37萬個龕位。李昭明說:「由於業務利潤豐厚,我們能夠吸引投資者的興趣。項目中每個龕位的平均價格將為1萬港元以上,整艘船可帶來高達185億港元的收入。」
他認為海上墓園還有其他好處,比如緩解每年清明和重陽因為祭拜帶來的公共交通壓力。「浮得永生」將停靠在碼頭,船本身可以容納很多人,舒緩交通壓力。
此外,香港人信風水,海上墓園漂在海上,放置骨灰龕的牆可以轉動面朝大海的不同方向來保證一年四季中,每個龕位也有段時間有好風水。
建造海上墓園的阻力
實際上,建造海上墓園的創新計劃已提出多年,但實施過程面臨阻力和挑戰。
李昭明承認,尋找投資可能具有挑戰性,整個項目從可行性研究到實現的資金來源都很龐大。但他未透露具體的建造成本。
「入土為安」和「落葉歸根」是中國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要將「入土為安」轉化為海上墓園安葬還面臨觀念上的轉變。新事物被接受尚需時間。李昭明自己也承認,「海葬」和「互聯網掃墓」的創新還未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同。
另一個問題是,雖然海上墓園看上去可以緩解掃墓節日期間的路上交通擁堵,但是否對香港繁忙的海上交通造成挑戰?
李昭明說,會建議船舶停放在非擁擠的領海或國際水域。此外,雖然清明或重陽節的需求可能較高,但建議停港的時間表全年可靈活調整,並可預先安排。一艘或多艘這種郵輪不會對香港的海上交通造成巨大壓力。
趙雅珊 、安德魯(Andrew Wood) BBC記者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