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降一物 環境殺手塑料有「天敵」

正當全世界都苦於塑料造成的環境公害之際,科學家無意中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只要幾天就能"吃"掉某些塑料。

故事最早要從2016年說起,在日本大阪堺市一個塑料垃圾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細菌。這種細菌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以塑料為「主食」。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試驗,對這種自然產生的細菌加以改良,生成了能降解聚酯(PET)的酵素,並將它命名為PETase。

這種酵素,在幾天時間內就能「消化」聚酯(PET)。

聚酯(PET)是人們日常使用的塑料瓶中的主要成分,也被廣泛使用於服裝行業。

負責這一研究的英國普茨茅斯大學的科學家說,這將可能徹底改變塑料回收過程,使構成塑料產品的某些物質可以重覆有效地利用。

參加研究的普茨茅斯大學約翰·梅根教授(John McGeehan)說,「PET大量出現是最近50年的事情,自然界生成一種細菌,能吃掉這種人工物質應該是最近才發生的。」

不過,聚酯(PET)所屬的聚酯纖維在大自然中的確早就存在。

梅根教授介紹說,聚酯纖維為植物葉子提供保護。所以能吃掉聚酯纖維的細菌已經進化了數百萬年。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科學事務編輯大衛·舒克曼(David Shukman)走訪了普茨茅斯大學的研究實驗室,感受到所有參與者的興奮情緒。

他分析說,在這一發現之後,科學家們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將實驗室中的發現投入實際使用。

」找到一種技術,能低成本生成這種酵素,將會是他們要克服的一大障礙。另外一大問題,是掌握大規模工業化使用這種酵素的技術。」

據舒克曼分析,無論前面還有多少障礙,在塑料污染危機中,尋找科學解決辦法的道路上,這樣的科學動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塑料瓶所用的聚酯和紡織行業中所說的聚酯面料、滌綸面料均為同一種原料。塑料瓶經回收後約有80%會被用於紡織行業。

新改良生成的酵素PETase可以改變這樣的一生產過程,將聚酯再變成原料,再次重新使用。

梅根教授說,「這樣一來,聚酯就可以再次被製成塑料,避免用更多石油生產塑料,也就是讓塑料有了真正的回收利用價值。」

不過,吃塑料的酵素要大規模地投入使用,仍然需要很多年的研究。另外還需要將其吞噬塑料的速度加快,才能真正成為有經濟價值的產品。

雖然前路漫漫,但梅根教授樂觀地認為,這將是人類最終消除塑料污染、控制塑料泛濫的新起點。

(BBC)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