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實驗室小鼠接受了糞便微生物移植手術,重建了腸道菌群。然後,它們對自己天生最愛的糖水變得「佛系」般的漠然,視而不見。
它們腸道裏移植的是患抑鬱症的人的糞便。這是考克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Cork))APC微生物中心進行的實驗。
主持實驗的克利安教授(John Cryan)認為,結果表明,移植糞便,也會移植行為特點。
這些小鼠手術後表現出抑鬱症患者的許多行為特徵,包括快感缺乏(anhedonia)。
抑鬱與腸道微生物群落失衡有關,這是個令人好奇的概念。
微生物、細菌,又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套基因。
研究表明,相對於人體內每一個基因,微生物內部有100個對應的基因。微生物對人體的消化、代謝、免疫和營養供給的幫助不可忽略。
利用微生物和人體之間共生關係和病原體致病原理開發新一代藥物,治療新陳代謝和腸道疾病,已經成為醫藥領域的前沿。
但是,人身上最精密複雜的部位大腦,與負責消化的腸胃裏寄生的細菌能有什麼瓜葛呢?這些微生物是怎麼來「操縱」人腦的呢?以下是幾種可能途徑:
影響迷走神經。迷走神經是腦與腸之間的信息高速路。
細菌把腸胃裏的食物纖維素分解成一種能對全身產生作用的化學物質,叫短鏈脂肪酸。
作用於免疫系統。微生物可以影響免疫系統,而免疫系統與腦功能失常有關聯。
有越來越多證據表明細菌涉嫌利用微核糖核酸(一種細微的基因密碼)來改變核糖核酸(DNA)在神經細胞中的作用。
已經有很多試驗表明,無菌環境與小鼠的行為改變,甚至腦結構的變化有關聯。
但在充斥著各種細菌的現實環境,健康的人體寄生菌落是多元的,是一個由各種各樣的微生物組成的世界。
考克大學附屬醫院(Cork University Hospital)的迪南教授(Ted Dinan)發現,確診臨牀抑鬱症患者體內的菌落多元程度明顯比健康人身上的低。
他強調,這並不是說導致抑鬱的唯一病因是患者身上的寄生微生物種類少,但這可能是誘因之一。
他的研究表明,一些生活方式,比如飲食中纖維素含量低,會增加抑鬱的風險,這可能說明腸道菌落跟腦神經病症有關。
如果改變抑鬱症患者腸道寄生菌落能讓他們心理康復,那帕金森病呢?有可能通過微生物療法治好,或者至少緩解症狀嗎?
Caltech公司的醫療微生物學家麥茲馬尼亞教授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的腸道菌落跟健康人的「差別顯著」。
把健康人和帕金森患者的腸道菌落分別移植到有帕金森症基因的動物體內,結果後者的症狀遠比前者嚴重。試驗結果表明,「恰當」的微生物會激活帕金森症基因,導致發病。
帕金森病患者由於腦細胞死亡,逐漸失去對肌肉的控制能力,典型症狀之一就是顫抖。
」安慰食物「(比如巧克力、冰淇淋、糕餅之類)能讓沮喪之極的人得到一時安撫,但將來心理醫生給抑鬱病患者開的處方上是各式各樣的益生菌混合調製的雞尾酒,或者複方益生菌片,用來安神、健腦、改善心情,也是有可能的。
不言而喻,微生物與人腦之間的聯繫現在已經知道的可能連冰山一角都算不上,可能只是一點皮毛,但已經令醫藥學界興奮不已:微生物和人的情緒之間確定有聯繫,而這種聯繫為心理疾病的預防和診治開闢了一片新天地。
至於哪些菌類能夠改變腸道菌群狀況,從而作用於人腦,改變我們的性格傾向,改變我們對環境、對事物的反應,而它們在自己寄生的腸道裏繁衍出什麼產品,這一點還需要更廣泛深入的研究。
我們吃的食物,養的寵物,服的藥物,還有經常呼吸的空氣......一切都能決定並改變我們體內寄生的微生物群落。
克利安教授預計,微生物群落將成為未來量身定制個性化疾病診治的基礎。換句話說,將來去醫院體檢,化驗的指標除了膽固醇、血脂等常規項目,可能還包括一項「菌落測評「。
(BBC)詹姆斯·加拉格爾(James Gallagher) BBC醫療與科技事務記者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