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美國使館高興揭幕 加沙腥風血雨


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昨正式遷往耶路撒冷,美、以官員出席開幕儀式一片喜氣洋洋之際,加沙卻腥風血雨。在開幕禮舉行前數小時,巴人在加沙地帶邊境抗議大使館搬遷,向以軍擲石及投擲燃燒彈,遭以軍實彈鎮壓。截至今日凌晨零時,巴勒斯坦衛生部稱最少52名巴人被以軍射殺、逾2000人受傷,死傷是自2014年以來最嚴重。聯合國斥以色列使用不合比例武力。

這是自3月底巴人在加沙地帶舉行「回歸大遊行」以來,單日最多示威者死亡。數千巴人昨在加沙示威,部分人逼近並企圖突破邊境圍欄,向以軍擲石和焚燒輪胎,以軍狙擊手則在另一邊待命。以色列軍方昨稱,逾3.5萬名巴人沿著安全圍欄12個地方參與騷亂,「暴民向圍欄和以軍投擲燃燒彈和爆炸品,又燒車胎及射出燃燒物品,企圖傷害以國部隊及令以色列領土起火」,稱士兵採取防暴措施並開火回應。以色列當局稱,任何人接近圍欄會被視為恐怖分子。以軍聲稱,有3名被殺巴人是武裝分子,他們企圖在圍欄附近放置爆炸品。

以軍無人機投催淚彈

巴勒斯坦衛生部表示,衝突中最少52名巴人死亡,包括一名14歲少年,逾千傷者中有918人是遭實彈所傷。傷者中最少200人在18歲以下,有78人是婦女,11人是記者,有39人情況危殆。巴人記者胡邁德(Maram Humaid)稱,位於加沙北部的醫院「瀰漫著血的味道,四周都是血」,由於傷者眾多,部分人要躺地上。

以色列又用無人機向示威者投下催淚彈。加沙教師阿里(Ali)說:「今天是大日子,我們將跨過邊界圍欄,並告訴以色列及全球,我們不接受永遠被佔領。今天許多人可能成為烈士,但全球將會聽見我們的聲音,佔領必須終結。」

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昨發表聲明,敦促以色列停止對巴人示威者過度使用武力,並要求對以軍的暴力作「公正及獨立的調查」。土耳其副總理博茲達(Bekir Bozdag)昨在Twitter譴責美以,稱「美國政府跟以色列政府要為屠殺負責」。

蓋達籲對美聖戰

以色列1948年立國後大批巴人被迫逃離家園,並在1967年佔領東耶路撒冷,宣稱耶路撒冷為「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巴人則堅持東耶路撒冷是未來巴人國家首都。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12月打破國際社會70年共識,宣布將原本在特拉維夫的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激起巴人怒憤。遷館開幕儀式更選在以色列建國70周年紀念日舉行。恐怖組織蓋達領袖扎瓦希里周日發布影片,斥美國把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城,證明談判和綏靖政策已讓巴人失望,呼籲穆斯林對美發動聖戰。

香港 明報

耶城美駐以大使館 爭議聲中揭幕 巴人示威遭鎮壓43死2,200傷

美國昨日在一片爭議聲中,把駐以色列大使館由特拉維夫遷到耶路撒冷。以色列歡天喜地,巴勒斯坦怒火中燒,大批民眾在加薩示威,與以軍爆發衝突,至少43死2,200傷。西歐國家一致抵制大使館揭幕典禮。有分析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正作出外交豪賭,藉著給予以色列甜頭,爭取其向巴勒斯坦讓步,同時把伊朗標籤為以色列及阿拉伯世界共同敵人,推動中東和解,但賭輸就會令中東爆一輪血腥衝突。

大使館開幕禮在香港時間昨晚9時舉行,特朗普沒有親臨,由副國務卿沙利文率團代表,成員包括財政部長姆努欽、第一女兒伊萬卡及丈夫庫什納。約800名賓客出席開幕禮,包括33國外交官,但大多數歐洲國家反對美國遷大使館,歐盟中僅奧地利、捷克、羅馬尼亞及匈牙利派代表到場。特朗普在預錄訊息中表示「美國仍然全面地履行推動持久和平協議」。

伊萬卡與丈夫出席開幕禮

為特朗普主理中東和平事務的庫什納表示,「耶城必須繼續是全部有信仰的人共處的城市」,以巴雙方有望在和平協議中「得到比付出更多的回報,使所有人生活在和平中」。他為特朗普辯護,稱「往屆總統從搬遷大使館的承諾中退縮,現屆總統貫徹執行,因為特朗普言出必行」。他又提到「伊朗的侵略威脅區內及全球熱愛和平的民眾」,是約旦、埃及、沙地阿拉伯等多國共同威脅,預告「過去意想不到的機遇及聯盟開始出現」。

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表示:「耶城過去3,000年來是猶太人首都,是我國過去70年的首都,永遠不變。」他又讚特朗普「因承認歷史而創造歷史」,呼籲其他國家效法美國。開幕禮期間,以方派出1,000名警員在附近戒備。

大使館揭幕前,加薩4萬民眾帶同大量焚燒用的車胎抵達邊界,部份示威者投石並衝擊以色列邊界圍欄。以軍聲稱示威由哈馬斯主使,開槍及施放催淚氣體制止,又空投傳單呼籲巴人「不要成為哈馬斯的工具」,並空襲哈馬斯一軍事訓練設施。巴勒斯坦表示,以軍至少殺害43名示威者和傷2,200人,當中一半中實彈。今日是70萬巴勒斯坦人流亡的「浩劫日」,將繼續有示威。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秘書長埃雷卡特批評美國作出「違反國際法的敵意行為」。阿蓋德領袖扎瓦希里呼籲穆斯林向美國發動聖戰。阿拉伯聯盟譴責美國「可恥」,明日將開會討論這「非法」行為。

阿拉伯聯盟斥美「可恥」

以巴均宣稱耶城是其首都,但同樣未獲國際承認。特朗普改變國際社會對耶路撒冷地位的共識,英國《泰晤士報》社論形容他正進行「外交賭博」,在美國表達堅定支持以色列、承認其在耶城地位後,以色列有更大機會在東耶路撒冷讓步,甚至改變殖民區政策。不過,特朗普政府沒有交出具體的以色列和平計劃,取而代之是積極把伊朗標籤為美國、以色列及沙地阿拉伯等波斯灣國家的共同敵人,幫助以色列與阿拉伯各國修好,這一著有望改寫中東和平議程,但若有差池亦可能引發新衝突。

路透社/英國《泰晤士報》

以人雖可圓夢 與國內巴人隔閡增

美國駐耶路撒冷大使館開幕,正值以色列宣佈獨立70周年。當年以色列人為終能立國自豪,但第一次中東戰爭戰號隨即響起,現在以色列人也一樣,自豪與危險並存,感覺矛盾。

「從外邊看,這是20世紀其中一個最戲劇性的成功故事。」為以色列開國總理本古里安寫傳記的史家塞格夫(Tom Segev)表示:「本古里安的夢實現了,但與此同時,前途不無灰暗,他留下的部份問題,至今仍未解決。」

問題持續千年未解

美大使館遷耶城,滿足了以色列以耶城為首都的願望,以色列近期跟沙地阿拉伯和多個波斯灣阿拉伯國家修好,更帶來可在區內擴大朋友圈的希望,但同時,猶太人與國內200萬阿拉伯裔公民的疏離感有增無減。擁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作家哈勒維(Yossi Klein Halevi)認為,遷館是補償了「猶太人與耶路撒冷的聯繫過去被否定打壓」,但他希望以色列和美國給「分享這城市的巴勒斯坦人」一些保證。

塞格夫指出,本古里安當年其實沒太關注耶城地位問題,他1948年亦因預期難應付極端分子施襲,沒有佔領整個耶城,「耶路撒冷就是如此,這問題因此持續3,000年未解,可能在未來3,000年仍是問題。」

美國《紐約時報》

香港 蘋果日報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