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石讓:為龍貓、天空之城、千與千尋注入音樂生命

「久石讓的音樂,總會聯想到宮崎駿動畫的畫面。他的音樂很有治癒性,揉合了複雜的情感,在悲傷哀怨中,流露出甜蜜與希望,在輕快的音樂中,表達童真與人生充滿希望的感覺。」這是一位忠實樂迷的評論。

67歲的久石讓有「亞洲電影配樂大師」之稱,他的音樂本身難以定義,風格獨特,但整體來說,作品明顯受20世紀中期的簡約主義影響,甚少有複雜多變的節奏,朗朗上口,但能瞬間吸引耳朵,營造情感氛圍。久石讓作品獲獎無數,華語世界兩岸三地粉絲眾多。

近日,久石讓在香港與香港管弦樂團合作演出,門票有限引發搶購潮。 他在香港的記者會上表示:「音樂是我的生命,作曲是我人生的全部。」

久石讓的音樂哲學

他本名藤澤守,久石讓(Joe Hisaishi)是他的藝名,這個名稱源自他的偶像——美國黑人音樂家及製作人昆西‧瓊斯。

久石讓不是一開始出道便被發掘的天才音樂家,曾在電視台擔任配音,在受盡壓迫的工作環境下創作,例如在一周內製作六、七十首曲目,來應付電視台龐大的配樂需要。但對音樂的熱愛,使他除了在電視台工作糊口,也會參加樂團,製作不同類型的樂曲——但這些成名前的作品,僅能存在於有限度的音樂圈子,和主流有一段距離,有時候也會為個別電影製作配樂,但始終未受關注。

在天份與努力並存下,久石讓遇上了改變他一生的合作伙伴——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宮崎駿。

宮崎駿在為《風之谷》製作配樂時,不滿意當時配樂師的作品,於是打聽別的人選,後來大膽採用久石讓的音樂,結果1984年上映的《風之谷》的配樂大受好評,亦為久石讓打響名堂。

《天空之城》、《龍貓》、《千與千尋(又譯神隱少女)》等,均是出自久石讓手筆。根據宮崎駿的說法,久石讓每次為他的動畫配上音樂時,總要求先看沒經剪輯的片段,覺得喜歡的時候,才按自己的理解完成配樂。

久石讓做音樂的哲學,是在感動觀眾前,便要先感動自己,把真摯的感情融入作品。他坦言,作曲是令他最痛苦、最感壓迫的事情,但每次完成令自己滿意的作品,又會開心得感嘆「活著多好」。

「作曲就是我人生的全部,」他說。

經常演奏久石讓作品的業餘音樂人蔡淳任形容,宮崎駿的動畫好像不能失去久石讓的音樂,但久石讓卻在其他電影中顯示出他沒有被宮崎駿控制。

200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又譯入殮師)》中,久石讓編寫出「哀而不傷」、「莊嚴憂怨中懷抱希望」的感覺,乍聽之下,不容易察覺這是久石讓的作品。

久石讓在香港對記者說,宮崎駿其實不是他的「拍檔」,每次宮崎駿都會找他以及其他作曲家為作品配樂,在眾多作品中尋找合適的樂曲,結果只是剛巧選中他的音樂。兩人私交不多,沒有一起吃飯、喝酒,每次見面都只是討論工作:「不經不覺,三十多年就這樣過去了。」

「宮崎駿的作品和他本人都很偉大,」他說,宮崎駿每一部作品都是嘔心瀝血,就好像奧運般要差不多四年才能完成一遍。

跨越國界、跨越民族

曾從事藝術行政,加入管弦樂團十多年的蔡淳任說,久石讓的作品很多元化,他懂得如何配合劇情需要,編寫最合適的配樂,而不會只專注於固定的音樂類型。

中港台地區的文化娛樂產業也受久石讓及宮崎駿的啟發。

台灣歌手周杰倫曾經表示,自己很喜歡久石讓在動畫《龍貓》裏的配樂,配樂非常好聽,厲害之處是聽這些音樂,腦海里可以浮現故事的畫面,亦很佩服他可以運用多種樂器,由中國的二胡、古箏也可以配合管弦樂組合演奏。

周杰倫說,最喜歡在睡覺的時候彈奏他的作品,認為這「很有情調」。

久石讓亦積極與華人電影圈合作,曾為《讓子彈飛》、《太陽照常升起》等中國大陸電影配樂,而他有份製作配樂的香港電影《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明月幾時有》在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音樂獎項。

久石讓甚少處於政治的浪頭,但中日關係在2012年開始轉差時,久石讓減少了與大陸電影合作-不過無法證明這一改變,是與政治有關。然而在2012年時,一些大陸樂團原本想表演他的音樂,被迫退票取消。

在當時的氛圍下,中國有不少抵制日本的聲音,有少數網民也會揚言罷聽他的音樂等等,不過總有網民為此平反,說「音樂歸音樂」。

久石讓本月在香港演出。他說,很多人以為管弦樂就等同古典音樂,沒有音樂知識是不會欣賞,他希望管弦樂團演湊電影作品,能吸引更多人認識管弦樂、古典音樂。

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吳偉明教授認為,香港人對久石讓認識有世代的分別,喜歡他作品的人年紀較大,年輕一代對宮崎駿的熱衷已大不如前。

「久石讓香港音樂會的撲飛熱潮,我的看法是,搶飛的傾向都不是年青人,而是有消費能力,並且覺得懷舊的中年人,」吳偉明教授說。

而他亦坦言,他還是比較喜歡宮崎駿早年的作品,他認為他在人物造型、到內容思想方面,都已現僵化,現在已較少留行他們的作品。

在香港從事教授兒童音樂十多年的王小姐也是久石讓的粉絲,她認為宮崎駿電影成功之道,是「小孩子看得懂、大人也別有體會」的深層意義,而久石讓的音樂亦同樣具備感動小孩與成年人的感染力。

「我有時候在教室播放久石讓的音樂,小孩子都會安靜下來,覺得很舒服,有些更會主動要求能不能教他們怎麼彈奏他的樂曲,而當中,有些小孩根本沒有看過宮崎駿的電影,這就是他音樂的力量,」她說:「我們這一代人卻是因為看宮崎駿的電影而認識久石讓,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回憶,喚起當年看動畫的感受與童真。」

但她說,宮崎駿電影、久石讓配樂當紅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當年他們沒有很多競爭對手。

台灣業餘樂手蔡淳正亦認為,宮久配的成功是「兩岸三地媒體發展的時機」造就,如果他們的配搭是在這世代出現,會否有如此影響力,是未知之數。

儘管蔡喜歡他們的作品,但他同時覺得兩人定義了外界對動畫的要求。

「其他國家的作品也會被拿來跟他們的動畫比較,」蔡說:「我們看動畫片的口味,會不會被他們定義,是不是好的動畫片就一定要他的類型?」

他認為這是一個值得討論思考的問題。

(BBC)林祖偉 BBC中文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