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四大智慧型手機廠商小米週四正式遞交了上市申請,預計將在6月底或7月初掛牌交易。就在本週一,港股上市機制剛剛進行了改革。小米也因此成為了首個試水「同股不同權」的上市企業,大股東能擁有更大的權力。
小米的招股書並沒有包含公司估值、新股發售等詳細訊息。《南華早報》援引金融圈內人士消息稱,小米計劃IPO募資至少100億美元,將成為自2010年友邦保險香港上市以來的最大規模港股新股。該公司的市值目標則為1000億美元。
這也是中國電商巨頭阿裡巴巴2014年募資218億美元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以來,全球範圍內最大規模的IPO上市。
薄利多銷增長迅猛
小米董事長雷軍在週四發布了一封公開信,表示小米致力於"創造商業效率新典範","許商業以惇厚、許科技以溫暖、許大眾以幸福",並強調其高效來自於"主動控制合理的利潤、硬體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
創立於2010年的小米,立足於生產智慧型手機,並將業務拓展到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等其他電子產品。公司近年來增長迅速,通過網路營銷手段,在中低端手機市場表現優異。在過去三年中,小米的總收入中,智慧型手機銷售佔比超過七成。
小米遞交了上市申請之後,有望在6月中旬進行招股。根據其招股文件,小米的總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幣668億元增至2016年的人民幣684億元,2017年更是大幅上漲到1146億元人民幣。而在盈利能力方面,過去三年中,小米只在2016年度獲得了4.9億元人民幣的利潤,2015年以及2017年則分別虧損76億元以及439億元。不過,2017年度的虧損並非實際虧損,而是因為香港證券交易所對優先股權益有著特殊的計算規則。
在海外市場,小米正在大舉擴張。招股書顯示,2015年,公司的海外市場營收為 40.5億元人民幣,2016年猛增一倍有餘,達到91.5億元,到了2017年則暴增至320.8億元,佔到了全年總營收的28%。根據小米董事長雷軍在週四發布的公開信,在印度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小米已經是份額第一的廠商。
港股改革吸引中國網路企業
根據招股書中的訊息,小米公司計劃將30%的IPO募集資金投入智慧型手機、電視、筆記型電腦、人工智慧音響等核心產品研發中;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網路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展。還有10%則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港股上市後,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持股比例將約佔三成。而由於"同股不同權",雷軍的表決權比重將超過50%,成為小米集團的控股股東。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打算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電商巨頭,正是由於當時的港股不允許"同股不同權"之多重股權架構,而轉去紐約上市。如今港股改革,將有望吸引包括滴滴、美團等眾多中國新經濟企業。
不過,也有一些圈內人士擔心,體量巨大的小米在香港上市,可能會讓眾多投資者大量舉債來認購小米新股,導致香港證券市場上的流動資金減少,會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德國之聲中文網 作者 文山/樂然/(美聯社、財新網等)
小米赴港上市:五年前馬雲播種 今天雷軍摘桃
5月3日,小米公司正式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招股說明書。這注定將是一次不平凡的IPO(首次公開招股)。
小米上市,有多個引人注目的標籤——香港首個嘗鮮「同股不同權」的案例;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上市;或成為港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IPO;甚至可能將雷軍推上新首富的寶座。
首嘗「同股不同權」
成立8年的小米開啟上市之路。港交所上市機制改革後三天,小米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請,成為了首個嘗鮮「同股不同權」的公司。
招股書顯示,小米當前的股權結構中,雷軍持有31.4124%的股份、林斌持有13.3286%、黎萬強持3.2375%、黃江吉持3.2375%,洪鋒持3.2207%、許達來持2.9312%、劉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王川持1.1149%、晨興集團持股17.1931%,其他投資者持有21.3430%。
這些股份中,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和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是「同股不同權」的受益者。兩人擁有的股票為具備「超級投票權」的A類股票。相比B類普通股,投票權最高可達一股10票。這意味著,雷軍將至少擁有超過50%投票權,可以完全掌控小米。
作為補償,雖然A類股票的持有者享有高投票權,但作為補償,這類股票一般流通性較差,一旦流通出售,即從A類股轉為低投票權的B類股。
雷軍不僅掌握控制權,身價也將水漲船高。按照小米的盈利,再參照騰訊上市時58倍的市盈率,外界估計小米上市後估值將達1000億美元。按照雷軍的持股比例計算,若小米市值突破 1379 億美元,他就將超過福布斯富豪榜上目前的中國首富馬化騰428億美元,問鼎首富寶座。
五年前阿里求而不得
雷軍和林斌享受到的,恰是五年前阿里巴巴「求而不得」的。
五年前,阿里巴巴考慮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採取「合伙人制度」,使持股比例不到10%的馬雲和管理團隊可以保持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這模式造成阿里股份的「同股不同權」,與香港堅持的「同股同權」上市規則相牴觸。
為了使香港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阿里巴巴與港交所展開大論戰。時任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發文稱,「香港資本市場的監管,是被急速變化的世界拋在身後,還是應該為香港資本市場的未來做出改變,迅速創新?!!」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則稱要堅持香港法治社會原則,保護中小股民利益,不會為短期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
談判一年未果,阿里巴巴只能舍港取美,赴紐交所上市,成為該所史上最大的IPO。
馬雲臨走時不失風度地表示,未能在香港上市,是因為阿里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時機,溝通也不順暢,是阿里錯過了香港.....也希望香港為了自己的未來作出改變,因為世界正在不斷改變。
因為「同股同權」,港交所錯失阿里;同樣因為「同股同權」,其後不少科技獨角獸公司都被拒之門外。因此,香港的IPO集資額連年下跌,由2015年的全球第一(超2600億港元),跌至2017年的第四(僅1300億港元)。
阿里舍港取美,再加上集資額連年下跌,港交所開始一系列反思。終於,去年底宣佈啟動 20 年來最大變革,正式放開「同股同權」的股權設置限制。
雖然港交所「趕了個晚集」,但依然有不少機會。香港著名股評人大衛·韋伯(David Webb)曾向BBC中文表示,香港開放「同股不同權」可以吸引中國大陸公司,回到中國領土上市,減低美國監管機構的影響。
但這一制度的批評者指出,美國能夠接納股權不平等的架構,是因其法律制度對投資者保障較好,股東可通過「集體訴訟」維權;但香港並無類似機制,投資者難以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BBC)
小米的招股書並沒有包含公司估值、新股發售等詳細訊息。《南華早報》援引金融圈內人士消息稱,小米計劃IPO募資至少100億美元,將成為自2010年友邦保險香港上市以來的最大規模港股新股。該公司的市值目標則為1000億美元。
這也是中國電商巨頭阿裡巴巴2014年募資218億美元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以來,全球範圍內最大規模的IPO上市。
薄利多銷增長迅猛
小米董事長雷軍在週四發布了一封公開信,表示小米致力於"創造商業效率新典範","許商業以惇厚、許科技以溫暖、許大眾以幸福",並強調其高效來自於"主動控制合理的利潤、硬體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
創立於2010年的小米,立足於生產智慧型手機,並將業務拓展到智能電視、可穿戴設備等其他電子產品。公司近年來增長迅速,通過網路營銷手段,在中低端手機市場表現優異。在過去三年中,小米的總收入中,智慧型手機銷售佔比超過七成。
小米遞交了上市申請之後,有望在6月中旬進行招股。根據其招股文件,小米的總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幣668億元增至2016年的人民幣684億元,2017年更是大幅上漲到1146億元人民幣。而在盈利能力方面,過去三年中,小米只在2016年度獲得了4.9億元人民幣的利潤,2015年以及2017年則分別虧損76億元以及439億元。不過,2017年度的虧損並非實際虧損,而是因為香港證券交易所對優先股權益有著特殊的計算規則。
在海外市場,小米正在大舉擴張。招股書顯示,2015年,公司的海外市場營收為 40.5億元人民幣,2016年猛增一倍有餘,達到91.5億元,到了2017年則暴增至320.8億元,佔到了全年總營收的28%。根據小米董事長雷軍在週四發布的公開信,在印度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小米已經是份額第一的廠商。
港股改革吸引中國網路企業
根據招股書中的訊息,小米公司計劃將30%的IPO募集資金投入智慧型手機、電視、筆記型電腦、人工智慧音響等核心產品研發中;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網路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展。還有10%則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港股上市後,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持股比例將約佔三成。而由於"同股不同權",雷軍的表決權比重將超過50%,成為小米集團的控股股東。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打算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電商巨頭,正是由於當時的港股不允許"同股不同權"之多重股權架構,而轉去紐約上市。如今港股改革,將有望吸引包括滴滴、美團等眾多中國新經濟企業。
不過,也有一些圈內人士擔心,體量巨大的小米在香港上市,可能會讓眾多投資者大量舉債來認購小米新股,導致香港證券市場上的流動資金減少,會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德國之聲中文網 作者 文山/樂然/(美聯社、財新網等)
小米赴港上市:五年前馬雲播種 今天雷軍摘桃
5月3日,小米公司正式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招股說明書。這注定將是一次不平凡的IPO(首次公開招股)。
小米上市,有多個引人注目的標籤——香港首個嘗鮮「同股不同權」的案例;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企業上市;或成為港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IPO;甚至可能將雷軍推上新首富的寶座。
首嘗「同股不同權」
成立8年的小米開啟上市之路。港交所上市機制改革後三天,小米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請,成為了首個嘗鮮「同股不同權」的公司。
招股書顯示,小米當前的股權結構中,雷軍持有31.4124%的股份、林斌持有13.3286%、黎萬強持3.2375%、黃江吉持3.2375%,洪鋒持3.2207%、許達來持2.9312%、劉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王川持1.1149%、晨興集團持股17.1931%,其他投資者持有21.3430%。
這些股份中,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和小米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是「同股不同權」的受益者。兩人擁有的股票為具備「超級投票權」的A類股票。相比B類普通股,投票權最高可達一股10票。這意味著,雷軍將至少擁有超過50%投票權,可以完全掌控小米。
作為補償,雖然A類股票的持有者享有高投票權,但作為補償,這類股票一般流通性較差,一旦流通出售,即從A類股轉為低投票權的B類股。
雷軍不僅掌握控制權,身價也將水漲船高。按照小米的盈利,再參照騰訊上市時58倍的市盈率,外界估計小米上市後估值將達1000億美元。按照雷軍的持股比例計算,若小米市值突破 1379 億美元,他就將超過福布斯富豪榜上目前的中國首富馬化騰428億美元,問鼎首富寶座。
五年前阿里求而不得
雷軍和林斌享受到的,恰是五年前阿里巴巴「求而不得」的。
五年前,阿里巴巴考慮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採取「合伙人制度」,使持股比例不到10%的馬雲和管理團隊可以保持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這模式造成阿里股份的「同股不同權」,與香港堅持的「同股同權」上市規則相牴觸。
為了使香港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阿里巴巴與港交所展開大論戰。時任阿里巴巴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發文稱,「香港資本市場的監管,是被急速變化的世界拋在身後,還是應該為香港資本市場的未來做出改變,迅速創新?!!」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則稱要堅持香港法治社會原則,保護中小股民利益,不會為短期利益,而犧牲長遠利益。
談判一年未果,阿里巴巴只能舍港取美,赴紐交所上市,成為該所史上最大的IPO。
馬雲臨走時不失風度地表示,未能在香港上市,是因為阿里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時機,溝通也不順暢,是阿里錯過了香港.....也希望香港為了自己的未來作出改變,因為世界正在不斷改變。
因為「同股同權」,港交所錯失阿里;同樣因為「同股同權」,其後不少科技獨角獸公司都被拒之門外。因此,香港的IPO集資額連年下跌,由2015年的全球第一(超2600億港元),跌至2017年的第四(僅1300億港元)。
阿里舍港取美,再加上集資額連年下跌,港交所開始一系列反思。終於,去年底宣佈啟動 20 年來最大變革,正式放開「同股同權」的股權設置限制。
雖然港交所「趕了個晚集」,但依然有不少機會。香港著名股評人大衛·韋伯(David Webb)曾向BBC中文表示,香港開放「同股不同權」可以吸引中國大陸公司,回到中國領土上市,減低美國監管機構的影響。
但這一制度的批評者指出,美國能夠接納股權不平等的架構,是因其法律制度對投資者保障較好,股東可通過「集體訴訟」維權;但香港並無類似機制,投資者難以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BBC)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