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足球尚未頂尖,但《足球小將》已不再是幻想


上小學的時候,我曾經時常在晚上睡覺前都躲在被窩裏看從同學那裏借來的《足球小將》漫畫。和所有剛剛開始接觸足球這個遊戲的小孩一樣,那個多少帶點超現實色彩的日本足球少年故事,對當時的我們來說代表著某種奇妙的願景。

當時在操場或者住宅區水泥地上踢野球的那些喜歡幻想自己是球星的中國小孩,叫得最多的名字未必是馬拉多納或者範志毅,而是那些由一個叫高橋陽一的日本人虛構的角色。

90年代初和現在有很大的差別,當時日本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半個世紀前的戰爭記憶仍在課堂和教科書中傳達給我們,家家戶戶已經開始購置日本電器,小學老師在坦誠地指出向世界先進國家學習的必要性。

而在足球上,當時的中國與日本,感覺差距並沒有那麼大——雖然都有過一些失之交臂的經歷,但兩國都從未進入過世界杯決賽圈。

於是,大空翼、日向小次郎和岬太郎的故事——他們為日本贏得U17世界杯(當時叫世界少年錦標賽)冠軍,主角後來先是去了巴西,而後登陸歐洲,在頂尖俱樂部效力,從替補打成了主力,再代表日本國家隊參加世界杯——在當時是連小孩都知道是離地的幻想。

對比總是令人尷尬。之後20年的歷史眾所周知,日本經過一代又一代足球人的努力,將漫畫和卡通裏的那些故事悉數變成現實,日本成為世界杯常客;中國則在2002年在世界杯一球未進之後離這個夢想的舞台越來越遠。

在周二(6月19日)2-1戰勝哥倫比亞的俄羅斯世界杯小組賽當中,日本隊連替補上場的14名球員當中,除中衛昌子源一人外,均有過在歐洲頂級聯賽效力的經驗。

其中最突出的兩人,一個是為日本隊打進第一個點球的香川真司,主要生涯在曼聯和多特蒙德度過;而替補他出場的本田圭佑在巔峰時期則一度是意甲AC米蘭的10號兼隊長。他們都曾經被高橋陽一本人稱作是《足球小將》的真人版。

中國足球的職業聯賽成立只比日本晚兩年。在一個叫三浦知良的日本人登陸意甲效力弱旅熱那亞的90年代中期,中國也有一個叫郝海東的前鋒受到烏拉圭球隊佩納羅爾的青睞(由於軍人身份未能出國)。在中村俊輔 笑傲蘇超的時代,孫繼海、鄭智也先後在英倫球隊擔當主力。

但恰恰是在中國總經濟體量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中超聯賽進入以廣州恆大為代表的大資本時代之後,中國球員留洋的機會逐漸變小。當中國製造的產品逐漸影響世界的時候,中國的球員的輸出比以往更少。

甚至可以假想,前往高水平聯賽提升自己的意欲都在降低。中超聯賽的轉會費已經局部地堪與英超比較,為培養年輕球員而制定的U23球員出場規定也大幅推高了年輕中國球員的身價。中國目前最好的年輕球員之一韋世豪,在2018年以上億人民幣的身價,從葡甲雷克索斯俱樂部回流,加盟北京國安。

只是,經濟實力不見得能直接轉化為足球場上的成功,一項運動的客觀規律不會改變。

於是,看日本隊在俄羅斯世界杯上的表現大概會令我這一代中國球迷有特別的感慨。看著《足球小將》長大的一代日本人,如今已經看到他們的國家隊在世界杯上追尋現實的夢想;而同樣看過那部漫畫的中國人,仍然在等待本國的足球再次起步。

(BBC)邵智杰 BBC中文記者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