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五人獲新生 澳洲青年成重慶首位外籍器官捐獻者

「當時(醫生們)已經沒啥能做了。我們知道,即使他身體仍然溫熱、心仍然在跳,他已經離開了我們。」

上月,來自澳大利亞的27歲青年菲利浦·漢考克(Philip Hancock),在重慶因糖尿病併發症卒逝,家人按照遺願捐出他的多個器官,挽救了三個病人的性命,並令另外兩人重見光明。中國媒體報道了菲利浦的故事後,網民將他稱為「英雄」和「天使」。

「我們要決定,是否提早放棄維持他的生命…...那是一個很艱難的決定。」菲利浦的父親彼得·漢考克接受BBC記者毛遠揚(Frances Mao)專訪時表示。

「他一直覺得,萬一自己陷入那樣的情況,他很希望能夠捐出自己的器官——任何有用的器官——他很想自己能夠幫點什麼忙。」

正是這份助人之心,把菲利浦從澳洲帶到中國重慶。如今,他成為這個城市史上第一名外籍器官捐贈者。

菲利浦的故事,在中國社交網絡上引發迴響。 「你的生命將由你所拯救的人延續」,一名中國網民這寫道。

「他總是想幫助別人」

菲利浦於四、五年前來到中國重慶,成為西南大學的一名外籍教師。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菲利浦一直對中國民俗文化十分感興趣,這四、五年來到過中國很多地方旅遊。

今年五月,菲利浦因1型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入院。他的家人立即前往重慶,但到埗時菲利浦已經陷入昏迷。

菲利浦的父親彼得說,醫生告訴他們,菲利浦的心跳在送院期間一度停頓,在不同醫院檢查後均發現腦死亡的跡象。

醫生向家屬說明,使用機器維生時間越長,菲利浦的器官就會衰竭得越厲害。

「很多人在生前都不會與家人提及器官捐贈的事,但菲利浦曾跟我們說起過,」彼得透露:"他總是想幫助別人,不論是怎樣的幫助都行。正因為有這種想法,他才會去做老師。"

最終,菲利浦於5月9日過世,他的兩顆腎臟成功移植給一名30歲女子及一名40歲男子,肝臟則成功移植到一名40歲男子身上。菲利浦的角膜則分別移植給兩名病人,令其視力恢復正常。

據中國紅十字會稱,菲利浦是重慶第一位、也是中國第七位外籍器​​​​官捐贈者。

器官捐獻在中國

中國是全球器官捐贈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器官捐贈仍是十分罕見的做法。專家認為,中國社會一直少有開放討論器官捐獻,與「留全屍」的傳統文化信仰有關。

「中國人有『身體髮膚受諸父母』的信念,大部份人都深信,不應損傷自己的身體,」新南威爾士大學文化研究副教授鄭怡說。

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主席何繼良醫生則認為,一般公眾對器官捐贈的過程有所誤解:「有人以為,一旦同意捐贈器官,醫生便不會全力救治病人。」

直到幾年之前,中國大陸三分之二的移植用器官來源為死囚,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的做法,到2015年才正式停止;此後,公民自願捐贈成為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合法來源。

近年中國器官捐贈數字呈上升趨勢,2015年僅2766宗,到了2017年已錄得5148宗,但仍不可能應付龐大的需求:目前,中國大陸每年約有30萬病人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器官移植。

2016年底,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推出器官捐贈意願登記網站,至今已有超過30萬人註冊,但到最後關頭,仍需家屬同意方可進行移植。

何繼良醫生說,中國官方媒體協助傳播菲利浦的故事,並不令人驚訝:「這個故事有助官方向民眾宣傳,即使是外國人也願意捐贈器官。」

菲利浦的家人說,他們收到大量的感謝訊息,當中包括一名接受菲利浦捐贈的病人。

「他對我們說了自己有多感恩,又說菲利浦很慷慨。菲利浦救了他一命,讓他可以多活40年」,彼得·漢考克表示。

這位父親說,感謝訊息有助撫慰他的悲傷。

「有人跟我們說:不要太難過,菲利浦現在正活在受助人的身上。」

「但對父母來說,這並非什麼安慰。雖然我們很慶幸他幫助了這麼多人,但在內心深處,我們只想他能夠活下去。」

(BBC)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