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香港書展人物:24小時追「叮叮」的電車迷黃曼玲

「我覺得,(電車)是有靈魂的。」《追蹤電車24小時》作者黃曼玲(Irene Flanhardt)說。

暱稱「叮叮」的香港電車是這座城市的標誌,今年7月30日,便是電車在香港島北部行駛114週年的日子。

香港島大街小巷裏緩緩穿梭的電車,車輪與路軌磨擦的聲響,標誌性的「叮叮」停車聲,在黃曼玲看來猶如與城市同步呼吸著,是一部部充滿生氣的老古董,盛載著香港幾代人的故事與記憶。

策展人黃曼玲(Irene Flanhardt)因為一次策劃電車展覽的機緣而愛上拍攝電車,更組織了十多名攝影師成立「追蹤電車隊」,獲準進入電車車廠拍攝,近距離記錄電車從製造到行駛的過程。

這一過程中,黃曼玲自己也成了電車迷;2015-2018三年間,每逢有事到港島,她都會備好相機拍攝電車。今夏,黃曼玲將個人拍攝的作品結集成書,收錄了電車從凌晨出發到深宵回廠的畫面。

「香港製造」

電車每日沿東西方向橫穿香港島北部,既經過香港最繁華摩登的商業區,也穿插於平民老城街巷之間。

黃曼玲拍攝的圖片中,電車所處的香港城市景觀,不僅是背景,也是電車與港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映照;黃曼玲特別喜歡將電車與其他同樣富含香港特色的景物結合。

香港電車的設計、製造、組裝均在香港的電車廠完成。「電車是百分百Made in Hong Kong (香港製造)的,」黃曼玲強調。

「現在,香港製造的事物越來越少了。」

120號電車的故事

在眾多照片當中,黃曼玲最喜歡一張120號電車與香港中環摩天商廈的「合照」。

每一架電車都有自己的編號,在路面行駛中的電車中,120號是現歷史最悠久的一架,綠色柚木車身、木框車窗,是電車公司特意保留的唯一一架第五代(1949年)款式電車。

120號是不少電車迷的「心頭好」,路線、行車時間不定,難以「追蹤」,只能在車站等待看是否有足夠運氣與它「偶遇」。

「有的電車迷追120,追到好像『追女仔』一樣;有些會帶著120的模型,在車站等待大的120來合照,」黃曼玲說得興奮:「有時本不打算追,120卻在你面前出現,是不是很可愛?」

一次,黃曼玲在置地門外「偶遇」120,立即將這一幕拍下:1949年款的電車與香港最具標誌性的摩天大廈同框,「好像穿越了時空一樣」。

香港情結和電車爭議

在不少外地遊客眼中,電車是香港的標誌—但電車不僅僅是一個旅遊景點,而是緊扣港人生活,也是令港人團結起來的本地文化標誌。

香港人對電車感情很深。 2015年,一名退休政府規劃師向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申請,要求將中環一帶的電車拆除,以減少車輛擠塞,旋即引發全城熱議,社會幾乎一面倒反對,短時間內城規會就收到逾萬份市民意見書,反對淘汰電車。

黃曼玲及「追蹤電車隊」分別曾與2015年及2017年舉辦以電車為題的展覽,入場人數遠超預期,也給予了她將作品結集成書的念頭:展覽均是暫時,書本才可讓她拍下的電車與香港城市面貌留存。

目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常設展中,放有一架舊式電車,簡介電車在香港的歷史意義;但黃曼玲希望,香港能有永久的展覽場所,展出電車的相關文物與電車迷的珍藏,更完整地呈現背後的整套文化。

「電車是香港的標誌,也是香港人非常珍惜的交通工具,」黃曼玲說:「這個月底就是電車行駛114週年,多年來它與香港市民甘苦與共,見證了香港的盛衰。」

視頻拍攝製作:丹尼(Danny Vincent)

(BBC)何桂藍 BBC中文
激賞明鏡 1
激賞明鏡 2
比特幣激賞明鏡

3KAXCTLxmWrMSjsP3TereGszxKeLavNtD2
激賞操作及常見問題排除
訂閱明鏡家族電視台

留言